APP下载

沙鸥的书剑人生

2005-04-29

山西文学 2005年9期
关键词:李芳沙鸥李老

李 石

老头第一次见挺可怕,两只眼睛有一只已深陷下去,后来才知道是失明了,有时外面还罩着一个独眼罩。丑陋的面容,脸上还有一大道深深的伤疤,斜贯整个面部,让人看了很不舒服。他喜欢在民主党派的会议上发言,发言很有水平,爱写诗,经常在党派刊物上见到他的“大作”。我当时刚刚加入民主党派,各方面不熟悉,很低调。但我也常常投稿给党派刊物,一来二去,我们就认识了。听说李老原是个国民党少将,我很想接近他,因为,我就出生在一个前国民党军人的家庭里,历次运动受牵连是免不了的,“文革”当中的冲击我至今记忆犹新。我还深深地记得第一次去他家的情景,记得我那次得知他生病了没来参加组织活动,就买了点东西去看他。打听了半天,最后在一个大杂院的深处才找到他的家。当我看到他的家时,我都惊呆了。我虽然当时三口人住在12平米,但有液化气罐,楼道能做饭,就觉得是京城的“贫民窟”。但他竟住在不足9平米的一个低矮的小屋里,我进去必须低头,就在这个屋里又隔出一块放煤炉做饭和放蜂窝煤的地方。就是这么小的屋子中间还拉了一个帘,里面还住一个人。直到后来我才解开这个谜。那次去以后,他给我寄来了一封信,信中写到:“李石同志:你好!日前寒舍叙谈,感激殊深!我这孤老之年,能得到他人的关照,深为安慰,喜在心头。孤独人不再孤独了!近来诗情很浓,吟咏颇多,特抄近作几首,请指正!《赠李石同志诗两首》(1)《天涯若比邻》有幸晚年初识君/春花秋月慰吾心/热情奔放海潮阔/常念天涯若比邻/(2)《感慰》自从识君/暖流入心/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那次去最大的收获,是得知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写诗。到后来,我就常去看他,慢慢李老走进了我的视野和生活,不知道是看惯了,还是被老头的慈祥所感动,特别是看过他那热情洋溢的诗歌,了解了他的经历,不但不觉得老头可怕,而且,不由地对李老肃然起敬!他一生十分坎坷,但却乐观,他诙谐地对我说:“当时我学诗时,很爱旧体诗。很崇拜李白,因李白姓李,字太白,我叫李芳,为了写好诗就起别称为李太芳,虽有东施效颦之嫌,也不失向往诗作之意。”他19岁那年又喜欢上了新诗,郭沫若、胡适、谢冰心等都通篇读完,有些诗甚至能倒背如流。“三十年代后是白话诗的鼎盛时期,徐志摩、闻一多、朱湘、李金发、臧克家等许多诗句我都抄下来。外国的普希金、泰戈尔、拜伦、雪莱等诗作也浏览过。”慢慢地接触,我发现他的经历本身就饱含着诗情,正像他的名作《沙鸥诗选》的前言中写到的:“我曾历尽沧桑,屡遭坎坷,但这样的经历却丰富了我作诗的内容……”今天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我又拿起他的《沙鸥诗选》,看着他挥笔写下的回首抗战的那一行行激扬文字,又好像看到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

凡是看过《沙鸥诗选》的人,无不为李老一生中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所感动!李老1912年出生在山西交城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呱呱落地起就饱受人间的苦难。尽管家庭贫寒,但母亲靠家里仅有的一点儿微薄收入也要供他上学。他拼命读书,因为随时有可能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由于学习努力,先后考上了山西阳兴中学和工专高中,后又考上了山西大学法学院政治系。“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地的抗日青年学生掀起了抗日救亡热潮。当时,他担任了山西省学联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在寒假期间担任了抗日长途宣传队队长,到晋西、晋南进行抗日宣传,并为长城保卫战的抗日将士募集捐款。这时,他担任了许多抗日刊物的编辑和记者,并开始在刊物上发表激情的诗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炮声震撼了祖国大地,当时一派“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景象。就在全民抗战的洪流中,他毅然离开了学校和家园,投笔从戎,偕同学到晋南运城报考了军事委员会军事政治干部训练班。后该学校搬到湖南,1938年9月提前毕业,分配到华北战地督导民众团,并于武汉沦陷前,由四川至西安东渡黄河,进入抗日前线。从此以后他曾战斗在太行山麓,转战在中条山下、伏牛山中,参加过晋城战役、中条山大战、中原会战等战役。冒过枪林弹雨,爬过崇山峻岭,睡过深山密林,饥饿劳碌更不在话下。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忘记写诗,什么都可以丢掉,但随身带的《唐诗三百首》、《古唐诗合解》两本书始终没有丢掉。让我们再回首看看当年抗战时他的豪情:

回忆抗战初期

一、横渡黄河

披肝沥胆唱离歌,眼望潼关封岸坡。

漫咏萧萧易水岭,危舟摇荡过黄河。

注:此诗是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战火延烧到山西,当年秋天我离别亲人,离别家园,投笔从戎,到晋南运城报名参加了军事委员会军事政治干部训练班,横渡黄河,出潼关而作。

二、南下潇湘

乾坤旋转水云愁,滚滚潇湘恨不休。

我自南来学战术,不图万里觅封侯。

注:东到郑州、南下潇湘,到湖南长沙后,小住一月,即转到湘西临沛县开始接受训练。

三、北征过剑门

凌厉豪情此一群,悲歌慷慨赴长征。

腰剑豪华重关去,怒雨奔云滞剑门。

注:1938年10月在武汉参加了军委会华北督导团,渡长江、游三峡,上重庆、走成都,然后北上抗日路过剑门关有感,因此赋诗一首。

正像李老自己所讲:“我的诗词不但和大自然融合,也融合了时代的风云。”在1994年,他的诗集《沙鸥诗选》出版了。从诗集的生平简述中我知道了他脸上伤疤的故事,那是抗战最艰苦的1940年。当时,他在华北督导团,为送本团的译电员也是他的亲戚李生去西安治疗精神病。李生的病很厉害,走到河南渑池县,住在旅馆的一个房间里,黎明时突然醒了,病情发作,跑到院子里看见一把砍柴刀,返回屋里,向熟睡的他连砍数刀。多亏本团的战友及时制止并找医生包扎,急送洛阳,住院治疗了三个月才得以出院。日后数了数竟有三十多刀,左眼视力只有0.3,且留下了脸上的刀伤疤。他经常迷信地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1940年5月他参加了中条山大战,战斗中粉碎了日寇十一次进攻,但在第十二次的时候,由于指挥官的问题,中条山被日寇占领了。他被日寇俘虏,押到临汾叫他做汉奸,他坚决不从,被送到太原劳改,后巧遇同乡营救,逃离虎口回到家乡后,又寻找到部队。他是抗战的参加者也是幸存者,他经常回想当年战场上尝过无数艰辛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牺牲的同学、同乡、战友至今难以忘怀。抗战胜利后,他被调到西安第一战区长官部调查室任少将专员,最后一任是任北平市警察局专员。1949年1月北京和平解放,由于历史问题他被判刑关进监狱,1973年刑满释放。1984年落实起义政策给他平反,12月6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李芳系起义投诚人员,历史罪行既往不咎,撤消原判,日后由他所在的公安部山西省永济县伍星湖劳改农场按处级待遇发给工资。由于要与他划清界限,结发妻子早就与狱中的他提出了离婚。刑满释放后才知妻子已于1964年病逝,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皆因他的问题受到历次运动的冲击。

每当我去看望他的时候,总要低头钻进他那只有9平米的小屋,我开始诧异,后来才知道就这9平米的小屋,还是全国政协委员沈醉先生知道他回到北京没有住处后,多次找了有关部门才解决的。

记得我和我们宣武区的政协副主席、民革宣武区主任老曹也一同前往探望过,那时他的身体十分不好,并已长时间卧床了,见我们来总是张罗着要起来,我们总是不让他起来。虽然生活和经历十分坎坷,但李老仍在不停地写诗。据李老回忆,他自己写的诗有上千首,但由于战争和监狱生活大部分都已丢失。1993年他将能回忆和仅存的164首诗整理起来,由台湾著名作家乔家才先生和在台的同乡赞助,以《沙鸥诗选》的名字出版印刷了500册,我有幸由李老签名赠送了一本。该本诗集在台湾出版的著名杂志《中外文摘》上从1993年开始连载,并附有李芳的个人经历。该杂志是在台湾和美国华文界十分畅销的杂志之一。同时,在山西同乡会主办的《山西文摘》上由著名作家乔家才先生亲自撰写文章介绍李芳和他的《沙鸥诗选》。1995年李老被家乡选为包括华国锋在内的百位名人,记得当他知道这个消息时,乐得手舞足蹈好像个老小孩儿……那年,我出差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刚说腾出时间去看李老,不幸的消息传来,李芳已去世了,并有一段时间。我听后感觉很惋惜,没能见老人家最后一面。

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怀念像李芳这样千千万万活着的或已经牺牲的抗战英雄!眼下就是要为他们做点实事,让他们不为当年奋勇战沙场而今天感到有什么缺憾!尽管当年他们不是为了今天得到点什么而奋勇献身的。

李老不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谱写了一首不屈不挠的人生叙事长诗,还留下了他的《沙鸥诗选》。他十分喜欢的那首《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的诗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岁月匆匆五十载,悠悠往事去如烟。八年抗战永难忘,昂首挥毫忆当年……”

猜你喜欢

李芳沙鸥李老
为爱出发:嫁给救命恩人,把生活过成了诗
把柴米油盐的日子,过成了花开的模样
没想到才几天,你就成了别人的人
李芳作品
喇叭花打电话
我的高寿跟我从事的工作有关
李芳教授简介
心随沙鸥飞何处?
做个“养心家”
八十八叟李树人:我的养生在于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