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潜力及实现途径分析
2005-04-29翟雪玲潘建伟
翟雪玲 潘建伟
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持续农业贸易顺差的格局发生了改变。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由上年顺差25.0亿美元转变为逆差46.4亿美元。社会各界对此一片哗然,关于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未来的出口潜力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主要从事实出发,客观分析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潜力以及实现途径,以便对未来我国农产品贸易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判断。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潜力分析
(一)国际市场的要求
总的判断是国际市场容量很大。按世贸组织公布的数字,2002年国际农产品贸易额为5830亿美元,按照国际粮农组织的统计,为6000多亿美元,而当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只占国际农产品贸易额的3%左右,与欧盟占40%、美国占11%、加拿大占5.6%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国际市场容量、市场需求很大。
(二)有丰富的农产品出口资源潜力
我国许多农产品如肉类、禽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的总量在世界都是位居前列,而且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出口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出口量基本上只占总产量的1%左右。制约这些产品出口的主要问题是产品质量和安全,未来只要抓住制约出口的症结“对症下药”,完全可以加速增长。
(三)劳动力资源潜力巨大
我国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这就决定了在一些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上,我国具有相对的成本和价格竞争优势,比如蔬菜、花卉、水果等园艺产品和一些土特产品,我国就具有较大的价格竞争力,国内价格明显低于国际价格。还有肉类产品,如猪肉、禽肉等都有较大的成本竞争力。入世以后我国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和加工食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与1995年相比,2003年上述几类商品在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从168%增加到254%。我国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优势正在显现。如果今后加强质量管理,理顺贸易体制,按照资源状况调整贸易战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潜力将会日益增强。
(四)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投资力度,加强了对增强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方面的投资
如对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资源环境、农业科技、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这些都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举措。随着政策措施的实施和落实,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产品竞争力低下的状况将得到根本的改善,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发挥,这些都是我国未来农产品扩大出口的有利条件。同时我国正在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优势产业带迅速形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从而为扩大农产品出口提供了动力。
(五)对外贸易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随着我国经济较快的增长,农产品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有利于推动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此外,中国已经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结为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推动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对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六)出口企业日益壮大
入世后几年,我国外贸企业日益多元化,改变了过去国有外贸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非国有企业比重从1995年的占18.6%上升到2003年的56.4%,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企业逐步成为农产品出口的主力军。其中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800多家,约60%是近几年成立的。如新疆屯河公司出口番茄量年创汇8700万美元,诸城舜王、山东龙大等企业出口额也在5000万美元以上。相当一部分外贸企业也都建立了生产基地,搞订单农业,向贸工农一体化方向发展。这些外向型企业的出口行为日益理性,追求优质高价,逐渐放弃以往采用的容易引起贸易争端的低价促销战略。在出口贸易地区结构上,大力开拓欧美等市场,实行出口结构多元化战略,防止由于出口过度集中引发贸易争端,这为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奠定了基础。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规模小,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低下
目前我国平均每个农户占用农地规模仅为0.5公顷,相当于韩国和日本的1/3,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小规模分散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二)初级农产品质量差,加工增值程度低,卫生检疫问题导致出口不畅
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以初级产品为主,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抗生素等指标达不到进口国的标准要求。
(三)反倾销和绿色壁垒
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频繁遭受国外反倾销和绿色壁垒的限制,严重影响了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而且这股绿色壁垒浪潮还有愈演愈烈之势。目前看来,反倾销和绿色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实现扩大出口的两大主要障碍。
(四)出口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缺乏国际竞争力,抵抗出口市场风险和突破技术壁垒的能力不强
尽管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成长很快,但总体上竞争力还是很弱,农产品行业组织发展滞后,农产品出口秩序和行业自律问题严重。
(五)出口管理体制不顺,出口支持政策与服务滞后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针对农产品贸易特点的专项出口促进政策,也缺乏必要的农产品出口信息、市场开拓、国际市场预警监测等服务。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实现路径
(一)练好内功,提高农产品质量
从根本上讲,破除国外技术壁垒,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依靠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从现阶段看,我国很多农产品质量的确存在问题,与发达国家的消费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
1.尽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相关的法规
首先必须靠行政法规实施,也就是需要尽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相关的法规。当前最重要的是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制定该法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国外农产品质量要求,而要根据中国本身农产品生产水平,适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并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及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有步骤地提高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国际标准,提升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2.抓紧健全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体系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建立的前提下,加快制定中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并通过宣传教育,强化农产品管理者、生产者以及经营者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意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达到国际标准并不意味着达到了一些国别标准,因为有些国家的国别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要高于国际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农产品即使达到了国际标准,也不一定能够进入某些国家的市场。因此,在中国农产品质量标准达到国际标准以后,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争取达到一些国家的国别标准,才能进入该国的农产品市场。
3.加强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
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体系建设相配套,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检测和检验体系,逐步实现对出口农产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生产、加工和出口的一条龙检验服务;同时要求生产、经营企业建立质量自检制度,加强企业对农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检测。强化中国质检中心的国际信誉,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其达到国际互认的水平。
4.大力支持出口生产基地建设,在生产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
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支持出口企业和农户按国际市场标准建设出口生产基地,将“公司+农户”模式,逐步转向“公司+基地”模式,并设立专项资金提供整改建设补助,提供优惠信贷、贴息贷款扶持;建立农产品出口加工区试点,在税收、信贷、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
5.对农产品出口包装作统一、具体的规定
通过农产品出口联合会,对各类农产品出口包装作统一、具体的规定,使得消费者便于获得产品的各种质量特征,为农产品出口扫除一定的障碍。
(二)外部支持,建立保障体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1.及时提供完备的农产品信息以及相关政策法规
农产品出口市场供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商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只有在信息资料充分的条件下,中国农产品出口才不会产生盲目性,导致中国农产品出口商遭受较大的损失。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农产品出口信息中心,向国际咨询机构或者国际组织以及国外的一些统计组织、行业协会购买国际农产品数据以及向主要农产品贸易伙伴派遣农业专员,收集所在国农业信息,通过农产品出口联合会国外分支机构获取驻在国农产品市场信息等,为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商、国企业提供及时、完备的信息。同时及时收集整理国外农产品贸易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便于企业及时了解国外农产品贸易规则动态。
2.建立农产品出口预警系统和保障机制
在农产品出口中,我们不仅需要国外市场的供需信息,同时还需要中国农产品进入这个市场的情况,以免中国农产品对某个目标市场的出口过于集中或者增长速度过快,容易造成目标市场所在国对我们实施反倾销或者保障措施,增加中国农产品出口成本,削弱出口竞争力,或者直接禁止中国农产品继续向该目标市场出口。因此,必须建立农产品出口预警和保障机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农产品进口预警系统,确定中国农产品出口预警系统的临界指标。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出口摩擦报告机制和农产品争端应诉机制。当中国农产品发生贸易摩擦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3.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退税结构
落实好对农产品出口优先退税的政策,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海关和税务部门要研究规范统一农产品加工品商品代码,调整农产品退税结构。
4.建立农产品出口促进专项资金
中央应在财政设立农产品出口促进专项资金,有条件的地区也应在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出口企业研发、科技创新、开拓国际市场,如行业组织和企业参展、促销,参与国际认证等;农产品出口应急管理,如应对突发性动植物疫病疫情灾害、重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技术壁垒、紧急贸易摩擦和反倾销应诉,对出口企业实施紧急援助等。
5.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出口经营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尽快建立农产品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制度,为企业提供出口商业风险管理工具;二是进一步完善和推动期货市场发展,逐步在玉米、小麦、大米等粮食出口经营中引入期货风险管理机制;三要试点探索建立农业保险等出口农产品生产环节风险管理体系。
6.抓紧出台有关法规和配套政策,使农产品行业协会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应率先组建禽肉、蔬菜、水果等重点出口农产品行业协会,切实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价格协调、应对贸易纠纷等方面的作用。要抓紧研究在调整、改造现有行业协会的基础上,组建我国农产品出口行业协会。
7.改革现行农产品贸易体制,理顺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便利农产品出口
为方便农产品出口,有必要理顺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将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农产品内贸和外贸等统一起来。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以及出口等各个环节的连接,建立国务院部际协调机构,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农产品出口事宜,为农产品出口提供联合服务。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