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真情让你感动
2005-01-24贾海红
贾海红
关注海岩,是因为无法忘记《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的韩丁,是被《永不瞑目》中欧阳兰兰对于肖童的痴爱所感动,是为《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吴长天的境遇而扼腕叹息……让真爱降临人间,让人物经受生活的磨难、心灵的拷问,让小说里、影视剧中曲折离奇、缠绵悱恻的情爱故事深深地打动你的心,这就是海岩精心雕琢的魅力世界。其实包括《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玉观音》在内的畅销小说和热播的电视剧的剧本,都是海岩在结束了一天的商场征战后,半夜三更挑灯夜战的结果。只读过4年小学的侣海岩的头衔很多:锦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锦江北方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北京昆仑饭店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会长,中国国有资产青年总裁协会副会长。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则是———“一流的设计师、二流的职业经理人、三流的作家、四流的编剧”。
约好海岩的采访,心中不禁暗自揣测:这个游刃有余地行走在几个毫不相关行业中的神秘的“言情高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海岩端坐在昆仑饭店自己设计的办公室里,不温不火地娓娓道来,既不张扬,也不故作矜持。走近海岩,却给人一种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朦胧感。海岩对此的评价是:“有人说我是忧郁的,有人说我是淡然的……这与盲人摸象的道理是一样的。其实,不用界定我是哪一种人,我就是我。”
文学: 讲述人生态度
当过兵、做过工人、干过警察的海岩是个比较低调的人,喜欢并且习惯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深居简出的生活。他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也很少谈及自我。唯一的一次例外就是,海岩在锦江集团北方公司举办的运动会上拿了一个游泳冠军,照片上了北青报。“当天的那张报纸上,还刊发了飞人乔丹和罗纳尔多的照片。我的照片能和他们一起见报,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在谈起自己的文学创作时,酷爱体育运动的海岩用了一个别具匠心的比喻,“我是个业余作家,在创作上,我就是个残疾人,我参加的是残奥会。我100米只能跑14秒,你们非让我跑12秒,这样不现实。所以你们可以贬低我这个人,但是一定不要贬低我的作品。”
1985年,还是一个无名小辈的海岩从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文学编辑部办公室里一堆未拆封的邮件中找到自己的一包文稿,诚恳地请求一位老编辑:“您就拆开先看一页,如果觉得文字还可以,您就接着往下读。什么时候看不下去了,您就甭看了,我自己来取走。”这就是一名利用业余时间写了47万字的长篇小说的文学青年的恳求。过了些日子,老编辑敲响了海岩家的门,长篇小说《便衣警察》就此横空出世。《便衣警察》不仅实现了公安文学题材写作上的突破,而且创下了当时发行30万册的骄人纪录,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回忆当时的情景,海岩坦然地说:“那个时候,我只是想让他们看看我的作品。咬一口,知道是石头不是馒头,就不用往下吃了。”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说起刚一面市即轰动一时的新作《深牢大狱》,海岩笑着说:“这就是被人‘捧出来的一部作品。”原来,这部书是这样策划出来的。当年过半百的监狱局局长威风凛凛地站在海岩面前,真诚地说:“我们一家子都喜欢看你的情感戏,你出的书我也全看了。实在是太感人了!给我们写一部反映监狱生活的小说吧,一定好看。”海岩以前在人民教育2005.2劳改局工作时的老政委,也在旁边推波助澜地帮腔:“反正你以前也在劳改局干过,没问题。就写得比《玉观音》好点儿就行。”这几句话夸得海岩心花怒放,他豪爽地应承下来。事后,海岩露出了苦恼人的笑,他说:“这是我写得最艰苦的一部。监狱题材写得好的,大多是揭秘之作,要反映问题,暴露黑暗面。可是写北京市监狱局,那是先进单位,怎么能够瞎编乱造呢?”为此,海岩提出了去监狱当犯人体验生活的要求。监狱局的同事们非常重视,经管理局开会讨论后,决定安排他到一个关押老犯人(犯人年龄较大,攻击性不强)的监号去体验生活。他们还专门为海岩准备了一份“犯罪档案”,包括哪一年被抓、犯的什么事、曾经在哪里被拘过等一应问题,要他力争做到倒背如流。海岩已经计划好了:周五下班去蹲监狱,然后充分利用周六、周日两天时间与犯人亲密接触,周一再回单位上班。
去监狱体验生活之前,先安排海岩去北京市监狱局参观。谁料,在参观北京市监狱局的车间时,海岩却被犯人们认了出来:“你就是海岩吧?”“我特别喜欢看你的小说,我们几个人传着看你的《玉观音》。”“早就知道你有名,还真不知道你这么有名!”陪同海岩参观的狱警感慨着。“大概我这个人在犯人堆儿里比较有名吧!”玩笑归玩笑,监狱局出于对海岩安全的考虑,取消了他在监狱体验生活的计划。“那我就编吧。”说归说,海岩依旧写得很认真、很辛苦。于是,《深牢大狱》中亲情与爱情,伦理与道德,情感与责任的矛盾冲突激烈地拷问着读者的灵魂,“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办?”扪心自问,我们无奈地处于两难之境。
海岩在承认自己小说中的故事都是虚构的同时,也强调自己对于生活有独到的感悟。细致地观察生活,敏锐地捕捉情感的细腻变化,认真地思考、感悟人生的各种境遇,就是海岩创作的源泉。“文学终归还是人学,重在感悟。”对此,海岩信心十足。“我觉得文学是讲述人生态度的一门学问。有时候你确实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掌握自己什么时候能当处长、局长,什么时候挣第一桶金,但是你可以掌握和预测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你应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态度,通过修炼是可以掌握的,我的文学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我的所有小说都不是在表现人物如何倒霉,我有兴趣表达的是人在逆境的时候、不顺利的时候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正所谓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对人对己善良,心也宽阔,做什么都是彬彬有礼,该发善心发善心,都是容易做到的。但是当人非常窘迫潦倒的时候,面对极大的生活危机的时候,还能不能保持善良和宽容的心?还能不能执著地、气定神闲地过自己的日子,去对待周围的人?这是我想探讨的东西。”
”内心: 崇敬“道德英雄”
“那么,请问你的答案是什么呢?”我开始追问海岩。“灾难是人生一次可贵的游历,生存环境的黑暗,可以造就思辨的光明。当人类面对危机时刻,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辨就会变得尖锐而富于激情。人总是在顺境时迟钝,逆境时敏感,通常到了穷途末路,心就变冷也变得脆弱,冷眼看世界,好像人情世态翻来覆去全是一群丑角的龙套。但假使这时哪位朋友和师长给你稍稍一丝善意,又准会把你感动得像孩子一样热泪盈眶。如果让我说,我会告诉你善良是我最看重的品质。哪怕我是个恶人,我也喜欢别人善良。”海岩说,“在我心目中英雄有三种,一种是地位上的英雄,一種是能力上的英雄,一种是道德上的英雄。只有道德上的英雄,才最值得崇敬。任何一个健康的社会,都不该过分宣扬地位上的成功,过分推崇能力上的出众,而应该更尊敬道德上的完善。完善了很可能也不能怎么样,也不一定就有钱了,也不一定就有地位了,也不一定就改善自己的处境了。但我还是觉得,一个人,如果让我把他当成英雄,他不一定是个有钱有地位有本事的成功者,但他必须是个人格完善的人,一个具有修养的人,一个在荣誉和成功面前,在失败和灾难面前,都保持本色的人,都坦然如常的人,都该怎么着还怎么着的人。这种人,才真叫人!”
海岩认为,自己的每一段经历都会对写作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家的人生态度、世界观决定了他的写作深度和风格。当兵时集体主义的教育和对个人的人生锻炼,对他是很有益处的。“我自幼受的教育都是特别‘晴朗的教育,我的那个家、我所处的那个时代、我所在的那所学校,包括那时候看的书,所给予我的是绝对‘晴朗的、正面的教育。比如说小朋友要是把我的哪个玩具弄坏了,我回家跟爸爸诉苦,家里人一定会跟我说,‘弄坏了就弄坏了嘛,反正是你的好朋友弄坏的嘛,不要紧的,你怎么能让人家赔呢。如此种种,善恶都是一清二楚的,我们这个社会就是好,毛主席好,共产党好,都是这样子的。这种东西进入你的脑子,形成你的一种情感方式,什么时候你应该激动,什么时候你应该悲伤都是根深蒂固了的。我小时候就特别浪漫,把一切都想得特好,直到现在我还可以无愧于心地说‘善良是我的本性。所以我的所有的作品无不讴歌善良的可贵,都带有英雄主义的审美趋向。因为骨子里我还是向往军事化的生活,向往无私忘我的人际关系。
做人: 真诚、规矩、谦恭
“刚才你谈到人际关系的问题。我想作为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你是如何应对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呢?”早就听说海岩的人缘极好,我想一探究竟。略作沉吟,海岩真诚作答:“机会都是别人给你的,但反过来说机会也都是自己创造的。我上升虽不是很快,但能一步一步地往上走,坐到今天的位置上,凭的是领导和同事的关怀与欣赏。我曾分析过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短处就是文化程度低,那时没学历也就觉得你没文化。长处一是我虽然不刻苦,但是我很能吃苦,打水扫地我都能干,在基层单位这很重要,关系到你给别人的印象和你的口碑好不好,你要是又贪又自私,自然就没有人喜欢你。二是我和人相处比较谦让,不喜欢争,这和我从小的经历有关,我被动、不追求特定目标,只要这件事做得大家都高兴,目标没达到就没达到,没关系。所以我在单位是一个招人喜欢的人,走了很多单位,领导和平级都不讨厌我。这两点形成了我的性格气质,也是我后来的人生所悟达到的境界,吃苦耐劳也是一种境界。有人说,人的成长是一个被加工后重新组合的过程,是有道理的。这种成长的力量是有惯性的,能一直将你推进到不同的层次中。其实道理特别简单,你敬人家一尺,人家才敬你一丈,反过来,你不仁,他也不义。要想把做人学好,你就记住三句话:待人真诚,做事规矩,态度谦恭。有这三条,就算齐了。只要做到这三句话,任何环境,都能容你。”
“在广大读者心目中你无疑是一名优秀的成功人士。那么,你认为如何才能把握机会,取得成功?”在海岩的作品里,很少看到意气风发、春光无限的成功人士的身影,我很好奇:在他心目中成功的标准应该是什么。“成功?”海岩低头思考了一会儿,然后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我觉得每一个人成功的路线不一样,他面对的情况也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如何如何才能算作成功。比如说‘有文化,很多没文化的人也成功了;或者是‘一定要有胆略,可有些很胆小的、很按部就班的也成功了。这都不好说。就我来讲,我是一个在政府或国有企业这个体制内工作出来的人。如果要成功的话,有两个方面很重要———勤恳、忠诚。这两个方面现在很少被当作‘成功要素而提及,而这恰恰是很重要的。”
在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海岩讲述了一个生活中真实的故事:“我们饭店有个给我打扫卫生的女服务员,她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她买了一本我的书请我签名给她儿子。我就写了这么一句话:‘你看了这本书,你就知道有一个好妈妈和能够上大学,是多么幸福的事。很多孩子对于拥有的东西根本不觉得可贵,他上大学也不觉得有多可贵,所以有健全的家庭,有父母在,还能上大学,是多么幸福的事!他妈妈看了特别激动,觉得我说到了她的心里。”“这就是你心目中真正的幸福吗?”我追问。“对,”海岩加重语气强调说:“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古代人吃一块烧焦的肉和现代人吃到一顿满汉全席得到的幸福是一样的。人要调整自己、修养自己,才能达到一种幸福。要融入生活、感谢生活,才能永遠生活在幸福的状态中。”走出昆仑饭店的时候,我想这就是海岩对于生活、对于社会所抱有的一种永不泯灭的感恩的心态。出于这种心态,他讴歌纯真美丽的爱情、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公而忘私的世间真情,他把风雨过后绚烂的彩虹呈现在人们面前。笔耕不辍的海岩是幸福的,读他的作品的人们是幸福的,正直、快乐地生活着的人们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