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绿色海峡西岸 兴福建木材工业
2004-12-01陈铭奎
陈铭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生态工程建设,但从整体上看,还远远不能满足生态环境的需求,而我国木材工业特别是人造板工业的迅猛发展为缓解我国木材类产品短缺的矛盾发挥了积极作用。21世纪的中国在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如何解决好木材工业的发展,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处理好的重要问题,为福建发展木材工业提供了机遇。
福建省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素有“东南山国,绿色金库”的美誉。在大力实施林业“三五七”工程后,全省林地面积已达1.1亿亩,森林覆盖率为60.52%,居全国一位。全省活立木蓄积量为4.18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位。其中松、杉、阔蓄积比3∶4∶3,阔叶类木材消耗量大于生长量,阔叶树资源呈减少趋势,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我省优质大径材,特别是阔叶材更加紧缺,自2001年被列入国家生态效益补助试点省份以来,木材产量从试点前的201万立方米调减到160万立方米,调减了20%,而人工林木材、小径材、抚育间伐材、采伐剩余物等资源则较为丰富。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省木材工业特别是人造板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生产技术、产量和产品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涌现出一批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一批非公有制企业迅速崛起,壮大了林产工业的总体实力。全省现有人造板生产企业900多家,2002年全省人造板产量达到150.56万立方米,其中胶合板57.38万立方米;纤维板68.51万立方米;刨花板10.76万立方米;细木工板12.49万立方米;其它人造板1.42万立方米。同时,我省竹材加工企业初步实现了从粗加工到精加工,从手工作坊向规模化、机械化方向转化。以毛竹为原料开发生产竹材胶合板已成为汽车、火车车箱以及高强度的建筑用水泥模板的理想材料。林产工业已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我省木材工业特别是人造板工业总体规模偏小,技术装备、科技水平、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档次等方面与国外相比,均有较大差距,与近几年国内一些发展较快的省份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
200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林业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海峡绿色西岸的战略构想,决定对全省林业生产力发展进行重新布局,从“生态建设、资源培育、产业发展”三个层面规划了“五大工程、五大基地、五大产业”,做到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促进投资增长,延长产业链,以大项目带动林业大发展。林业产业特别是木材工业作为我省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产业之一,是高效利用木材资源的主要方式,是林业产业中高增值、高技术含量的重点产业,是林业产业的核心,它的发展对调整林业产业、产品结构,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带动森林资源的定向培育,满足国民经济对林产品的需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入WTO后,面对邻省、全国乃至世界木材类产品的市场竞争,面对福建省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木材工业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1.制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市场有序发展
要增强行业规划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国内外形势进行分析,对我国社会经济甚至世界发展对林产品及服务需求进行预测,提出我省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思路、目标及主要任务,确定发展的重点、鼓励与限制发展的产业,并围绕重点发展产业及目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通过林业产业政策,明确产业建设的重点和发展方向,确定重点扶持或限制、禁止的产业。打破区域经济分割,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实行规模经营,实现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转变,促进发展重点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合理的林业产业建设新格局的形成。
2.坚持林业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木材加工企业实行总量控制,科学布局
准确调查林业资源现状和现有木材消耗总量,确定允许的木材消耗总量,保证全省木材加工企业消耗的木材总量不超过可供应量。全省木材工业的布局,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人工速生林,小径材、次生材等木材工业原料为基础,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科学管理方法,对产品品种和企业分布科学布局,形成能够发挥区域优势、体现规模效益的新型木材工业体系。
3.依靠高新技术、抓好资源的合理配制
鼓励采用新的生产工艺,有效地利用加工废料、剩余物,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加工利用效率。应用高新技术彻底改造传统产业,改变以高消耗资源生产低档次产品的状况,促进产业升级。对为数众多的小胶合板企业,实行企业重组,提升技术水平,加大对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等人造板企业的改造力度,通过部分主机国外引进与国内设备相配套的方式,扩大产量,提升技术含量,提高产品档次,适应多品种、高层次的生产要求,逐步淘汰相对落后的、高耗能的设备。
4.依靠科技兴林,抓好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保证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培育工作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鼓励企业、社会和个体办基地的积极性,切实推进人造板加工企业建立原料林基地。加大速生树种的研究、引种、栽培力度,重点建设以桉树、相思树为主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以培育非单板型人造板的速生中小径材为主,与培育单板型人造板生产用大径材相搭配的方式,充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实现福建省人造板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5.坚持扶优汰劣的原则,提高木材加工企业的规模效益
借助经济、税务和质检等杠杆作用,对于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对于技术装备落后、生产能力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要进行清理整顿,现有规模达不到规模经济效益的企业,可以通过联合、重组、兼并等方式扩大规模,压缩企业数量,不允许存在无证经营的路边作坊式家庭企业。
6.适时组建木材加工企业集团或上市公司,培育、扶持龙头企业
依托福建省的资源优势,以提高森林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为目标,通过林纸、林板结合,加快原料林基地建设,壮大优势企业规模,提高产品档次,继续保持我省森工造纸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以青纸、南纸、龙岩造纸等企业为主,进一步配套改造,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并积极促进联合,争取组建大型制浆造纸集团;以木为主,多种非木纤维并用,增加废纸利用,重点发展新闻纸、文化用纸、牛皮箱板纸和瓦楞纸及白纸板、生活用纸等系列产品;以福建福人木业有限公司、永林集团为主,重点发展中密度纤维板和新型刨花板,加大以小径材、竹材为原料生产人造板的发展力度,提升木材深加工水平。
7.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开发、研究新产品
根据福建省的原料、市场和资金条件,本着木材资源优化利用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合理规划产品品种,稳定传统产品,引进、开发新型产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以小径材、废单板为原料的单板层积材(LVL)、定向成材(OSL)、定向单板条成材、重组木等人造成材产品,以及如定向结构刨花板、水泥刨花板和其它复合结构人造板等。加大人造板产品的二次以上深加工改造力度,逐步实现由原料生产到高附加值产品的一体化生产模式。通过发展人造板新板种、提高二次以上深加工产品比重,来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和附加值,实现低层次的原料利用向高层次综合加工转变,提高产品竞争力。
(作者单位:福建福人木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