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平等竞争中掌握报道的首发权和主动权

2004-06-28周宗敏

对外传播 2004年2期
关键词:稿件活动

周宗敏

2003年以来,我国大国地位日见突出,新领导集体政声昭显,经济发展形势喜人,对外交往空前活跃。良好的外部环境表明外宣工作的“战略机遇期”已经到来。与此同时,国内外舆论环境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新闻转播方式和手段日新月异,两方传媒仍在国际传媒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又对开展外宣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作为国家对外盲传事业的组成部分,新华社对外部在2003年顺利完成了“两会、伊拉克战争、非典、十六届三中全会、朝核六方会谈、神舟5号发射”等重大战役性报道和北大清华爆炸、路透社事件、新疆地震、云南地震等突发事件的报道,全年保持日均发稿中文90条、英文70条,法、俄、西、阿各文献各30条,发挥了重要作用。

年内外宣报道中,重大国际会议和活动频频,包括举世关注的朝核六方会谈、博鳌亚洲论坛、亚欧经济部长会议等等,非典期间世界卫生组织和我有关部门、省市也举行了高频度的新闻发布会。这些会议、活动已经成为展示中国的重要舞台,成为我新闻报道配合外交工作、服务改革开放的重要场合,更是我们与海外和西方媒体竞争的重要阵地。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的背景下。我们在“家门口”的竞争中应该说与海外媒体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过去的一些优势已不复存在(如今人代会上选举我新—届政府领导人,选举过程是公开的,海外、媒体与中国媒体同台平等竞争)如何抓住报道的主导权。先人为主,积极主动影响国际舆论,加强沟通,增进理解,传播友谊?在一系列重大报道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一些基本经验:

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每次重大活动前。新华社都会主总编辑室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工作,提醒有关敏感问题,从全社角度安排有关工作。

周密部署,狠抓落实。除报道预案,还会制定报道实施方案,将全部稿件分解到记者,编辑,狠抓执行力。

紧扣主题,突出特色。针对不同会议、论坛、活动的特点,围绕活动主题,结合当时形势,策划有针对性的稿件。

关注热点,把握时机。对会前已经形成的国际,国内热点问题高度重视,深入分析舆情,增强活动期间的有效宣传。

以我为主,兼顾各方。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兼顾各方利益,在不违背路有关原则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与会各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和观点。

形式多样,全向开花。调动文字、图片、网络等一切有效的新闻传播方式,灵活采用各种新闻体裁,全面反应活动的进程。

对内报道严格按要求控制,对外基本放开,争取多发。

注重时效,保持新闻发布的“首发权”和“主动权”。

在全年的各项重大活动中,我们都得到了国务院新闻办的指导和支持,从有关方针政策到会务具体安排,对报道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拟从一些具体活动的报道中。以个案探讨的形式介绍我们的一些做法:

让令海外受众信服的人说话

——扭转不利舆论环境的尝试

今年年初非典的爆发不仅是一场非常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同样也考验了外宣单位危机报道的处理能力。

大家至今都会清楚地记得2003年4月,西方媒体利用这一公共卫生事件:和我们工作上的失误做广大量负面报道,造成严重影响,连朝鲜都关闭了中朝边境,使我使馆生活一度都受到影响。几家西方所谓主流周刊更刊出了“领袖像戴口罩”、“国旗套x光片”等带有侮辱性的封面,各方舆论一度形成千夫共指、举世嚣嚣的不利局面。直到4月20日中央做出有力决策后,不利局面才逐步扭转。

如何在“4.20发布会”后整体形势好转的情况下扭转已经受到影响的外宣局势?我们选择的突破口是充分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专程前来考察或派驻中国的专家的活动。4月20日当日,我们就播发了《世卫专家说,中国疫情报告制度取得“很大进步”》一稿,海外反响非常好。其后,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全程跟踪报道世卫专家遍及8个省、区、市的考察活动,滚动播发他们的全部发布会,积极报道他们在“非典疫情零报告”、“世上撤消旅行限制”等防治工作的关键结点提出的评论或建议等。在数十篇体裁各异的稿件中,我们通过他们的言、行,全方位展现了中国政府的计会调控能力、民众的决心、到位的防治措施等等。这些专家在传染病防治领域有很高的学术声望,能够得到上自国际机构和外同政府,下到海外普通民众的认同;作为联合国机构,这些专家说话也较有分寸。不会过激,有利于我们的报道。

事实证明,让别人听来顺耳,能使人信服的人说话,或者仅仅是客观报道这些人的活动,如世卫专家视察隔离村等,对扭转不利的言传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外部的这组稿件得到了非常高的采用率,同时为未来类似处理公共危机报道积累了经验。

同时,对外部还播发了从总理到大学食堂与学生共餐谈起的《亲民、负责,中国新政府处理非典危机获民众首肯》、披露官员问责制度的《中国首次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惩处不称职官员》等一大批富有对外说服力的稿件,非典前期丧失的“话语权”和“新闻可信度”在非典后期基本被我们夺了回来。在整个报道山,我们对外播发中文1900多篇,英文1200多篇,完成了“澄清事实、以正视听、引导舆论”的任务。

在重大事件报道上保持媒体独特

的声音——真正的帮忙不添乱

通过多年实践,对外部在重大事件报道上已经积累了相当经验。对许多市大事件都采用了滚动发稿的方式,以期先声夺入,积极影响海外舆论。如神舟5号报道中,对外部在21小时内连续滚动播发中文120条,英文近140条,重大新闻时效全面超过两方通讯社,从杨利伟的一举一动到28位航天专家的评述,全面覆盖了这一重大事件的各个方面,被西方三大通讯社及纽约时报、BBC,NBC等西方主流媒体广泛转载,发挥了新闻领头军作用。

长久以来,我们注意到西方媒体在转载我国主流媒体的稿件时,永远会加上“据中国官方(政府)的XXX说”的帽子。如果在热点、敏感问题上,我主流媒体就凭有限的“吹风稿”来完成报道,难免给人千人一面的印象,与人口实,为人诟病。

在高度敏感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报道中,对外部在与国际媒体同等条件的新闻竞争中,灵活机动。选择了有利的报道重点、时机和领域,全面出击,充分而有效地影响了同际舆论,报道被认为“增强了新华社作为世界性通讯社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报道之初,我们得到的指示是“低调,严守纪律,严把口风”,以“杜绝一切不利于“六方会谈”的因素”,但作为东道国通讯社,我们不可能在这样一场全球关注的人事中无所作为。

吹风稿数量为7条,我们追踪全部代表团的活动,对会谈进展、各方表态

等全方位进行了报道,先后播发对内中文41条,对外中文120条,英文121条,消息、特写、综述、新闻分析、花絮等新闻体裁一应俱全。其间,路透社转发新华社新闻60多条、法新社转发25条,CNN采用10多条,有效影响了国际舆论。

事实证明,我们的报道出色地配合了外交工作,《和平对话解“核”结》、《抛却历史重负,再启破冰之旅》等稿件展示了我们的记者把握重大国际热点问题报迫的能力与水平。有位领导同志事后说,保持媒体各自的特色,既解放思想,又把握尺度,才是真正的帮忙。

坦然直面热点问题,全面反应各方立场——我国国际化程度加深的需要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访美之前接受了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专访。访谈中,温总理没有回避任何敏感问题,而是坦然面对,有理有利有节,为我们全体从事外宣工作的同志树立了非常良好的榜样。

在今年下半年我国连续承办的多个具有影响力的阔际会议和论坛,包括“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博鳌亚洲论坛”、“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系列活动中,对外部从这些活动的策划阶段,就提出不回避外界谈论的敏感、热点问题,而是有针对性地就此组织稿件。将对热点、敏感问题的报道有序地纳入我们的报道轨道中。

针对“中国经济威胁论”,我们组织了《中国:亚欧工商界人士眼中的机遇》,《吕福源说,中国将在20年向建成全球第二大市场》,《新加坡贸工部长说:中国将为亚洲带来繁荣》,《吕福源说,中国不担心进口快速增长》等稿件;针对“中国经济过热”,组织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说,中国不必担忧所谓“经济过热”》等;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播发了《人民币升值“不是个好主意”》、《罗奇,要求中国重评人民币价值是个严重错误》等。

在这些会议和论坛的报道上,对外部没有片面理解“以我为主”,而充分报道与会各方意见,播发了《述评:亚欧间一次重要的对话》、《亚欧共建“新丝绸之路”》、《述评:越来越清晰的亚洲经济一体化》、《新闻分析:“亚洲制造”经济全球化的共赢范例》等。应当说,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充分、均衡、与我有利地反映各方的呼声就是新形势下的“以我为主”。这样做是对我们成为一个日益受到各方重视的泱泱人国的要求,也是服务大局、服务外交工作的需要。

在陆续圆满完成了这些国际会议、论坛的报道后,新华社准备深入研讨未来多边国际活动的报道,培训一些采访国际会议的能手,写出出色的会议新闻。

责编:翟淑蓉

猜你喜欢

稿件活动
“活动随手拍”
我的问题③
声明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陈道明越俎代庖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The Spring Festival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