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里.汉:挑战职业人生

2004-06-15

东西南北 2004年5期
关键词:中国队阿里世界杯

他不像米卢有种甫一到便风生水起的铿锵劲儿,也没有犯下霍顿式的滔天大罪。当他坐在酒店大堂喝着咖啡的时候;当他拿着那本“多次往返”的欧盟护照在首都机场进进出出的时候;当他带着董铮在“三里屯”南街外国人聚集最多的那几间酒吧浅饮低酌的时候,和一个外资公司驻京高级主管的形象别无二致。这就是阿里·汉,一个写满对中国足球未知数的教练。

一年前,选帅组难以确定他的中文译名究竟是“阿里·哈恩”还是“阿里·汉”。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他已出现在我们面前。记者们四处探究阿里·汉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电话采访到了足球界的个个角落。和十个认识阿里·汉的人谈起他的为人,九个人会告诉你,阿里·汉为人随和;让十个了解阿里·汉的人评价他的足球,九个人会告诉你,他的足球强调进攻。体会过阿里·汉灿烂笑容的人,会觉得阿里·汉此人其实和他的足球打法一样,可以一览无遗。

然而,中国人感受到的阿里·汉完全不如别人口里说的那样简单明了。一年前,有人设想过关于他的两种结局:一、这匹黑马凭其严谨务实的作风一年内便征服中国人;二、还没有等到一年,这个在中国人看来籍籍无名之辈因其机械迂腐提前下课。但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阿里·汉还存在着,既不招人恨也没让人特别爱地存在着。至于他还会存在多久,没人知道。

我就是牛,这就是我的能力

阿里·汉被国脚们称为“老头”,可想而知这称呼是源于阿里·汉那张几乎不苟言笑的脸。足协选帅时,阿里·汉留给选帅组的不仅仅是谦恭、诚恳和严谨,还有西方人特有的甚至是固执的自信。

在选帅组与阿里·汉的三次接触中,阿里·汉透出的自信也始终在感染着选帅组的每位成员。在选帅组面前,阿里·汉说出了中国教练可能很难也永远难以说出口的话:“我就是牛,这就是我的能力。”回顾阿里·汉在足球史上的辉煌业绩,还真没人敢说他“吹牛”。

阿里·汉出生在荷兰小镇温斯科特,从小热爱足球的他,在一群踢球的玩伴中是被崇拜的对象,到他被阿贾克斯挑中成为一名职业球员时,更成了当地年轻人的偶像。在阿贾克斯,他的努力和天赋使他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成为一线队的队员。

1974年在联邦德国世界杯的赛场上,尽管最后荷兰队在决赛中1:2输给了东道主,但“橙色风暴”风靡了整个世界。阿里·汉在那届世界杯上打满了所有的比赛。更在4:0胜阿根廷、2:0胜巴西的比赛中有出色的表现。而在四年后的阿根廷世界杯上全世界真正领教到了汉的“恐怖射门”,荷兰队夺得那届世界杯亚军。此后的阿里·汉一路狂飙,在足球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50年最伟大欧洲球员”之一的荣耀是他成功的见证。

固执的自信要取信于人,是需要事实支撑的,阿里·汉曾对选帅组说:“我有两次世界杯冠亚军决赛的经验,我有17年的职业球员和国家队队员的历史,我有18年的职业执教经验,你们应该相信我。”明星球员的经历,绅士的谈吐,这是阿里·汉近二十年执教生涯的招牌。德国和奥地利的足球圈内人,几乎没有人怀疑阿里·汉“销售”自己的能力。阿里·汉的足球技术留在他的履历上,阿里·汉的自信和诚恳写在他的笑容里,十多年来因此所向披靡。而一年前,他迷倒的是中国足协选帅组。

拒绝作秀,我是来当教练的

甫入国家队,阿里·汉得了个“魔鬼”的称号。因为他在下了飞机,说了几句“这里天气很好”的客套话,询问了自己的名字中文怎么写后,就开始疯狂地干上了“一日三练”,队员们彻底与米卢悠闲散漫的“网式足球”告别了,见了媒体除了“累”,什么也说不上来。

提到阿里·汉在中国的执教就不可避免的提到米卢,一年多来,媒体们已无数次将他们并提且做了细致的比较。

与米卢的爱“秀”不同,阿里·汉更专注于怎样提高球队的水平,更专注于如何才能将中国队带出去。所以除非有足协的“强制命令”,他与媒体一直保持着相当远的距离,以至于对他的第一次全面的专访,竟是在他就任主教练的一年后。

与媒体的不配合,为阿里·汉招来了数不清的责难。“他是一个好球员,但不是一个好教练”;“他在欧洲只是一个小人物”;“他具有小商人的本质”;“自由散漫,三次集训,四次告假”;“他要将中国球员转会到欧洲,从中牟利”……对此阿里·汉开始时是很漠不关心的,他不认为这会影响到他的执教。挑战职业人生是他的个性,初任教练时他就曾说过一句誓言般的壮语:“我来,是要把你们带到德国。”在这一年中,他一直为此而努力,虽然战绩并不理想,但他仍坚持朝理想迈进。

让他无法理解的是,就因为他虽然做了许多却说得太少,在他带领中国队出征的前夕,媒体几乎一面倒地预言了他们的失败,他所带的球队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平庸的球队”。阿里·汉真的被激怒了,他不能理解中国的人际关系,这个一向以低调和平实无华的风格行事的荷兰人反击了,他展露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直白。

“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呢?中国队在2002年的时候赢过比赛吗?他们取得过什么好的成绩吗?中国足球只是刚刚起步,还谈不上有什么历史,怎么能称我们是历史上最平庸的一支球队呢?……我觉得他们应该换一种态度,来支持中国队,支持中国,因为他们如果总是反对球队的话,他们等于在和整个中国作对。”

在最近的一次专访中,被问及“你对待媒体的态度不像米卢或者其他教练那样善于和媒体合作。”时,阿里·汉略带气愤地说:“那我应该去参加一些表演,去拍拍电影!作为媒体来说,如果报道足球就应该写足球,而不应该报道某一个人。我的很多原来的球友、队友,现在往往连训练都不参加,或者都不去执教,只是频频出现在媒体面前,这不是一个正确的对待足球的态度。我承认我跟媒体的关系一般,因为我很少利用他们,很少对他们说什么。”

出征前夜,汉的家、国与天下

与米卢相比,人们称阿里·汉为“老实人”,甚至被认为是“内向”,因为他的脸上少了些“米卢式的狡猾”。

相对于米卢在中国的如鱼得水、乐不思蜀,阿里·汉有明显的“恋乡情结”。媒体“三次集训,四次告假”的报怨之词,从另一面说出了阿里·汉对家的依恋。对中国足球来说,阿里·汉是尽职的,因为中国对于他来说是事业,是他挑战职业人生的宝贵机会,而荷兰则是家庭,是他亲情、爱情的归依。

在阿里·汉一次告假回家时,有媒体跟到了温斯科特小镇,他们想看一看他到底回去干些什么。却意外的看到了阿里·汉扶着他年迈的老母亲从医院归来。阿里·汉是老人唯一的儿子,在对待母亲的问题上,他身上拥有西方人少见的孝道。他的好友杰克说:“阿里·汉是一名好儿子,是一名可以做榜样的孝子。”小镇上的人们也都极力称赞阿里·汉,说他时常回来探望父母,父亲去逝后,他更是常常来陪伴母亲。而阿里·汉此次告假探母,实是因为他请来看护身体不好的母亲的好友,因病无法完成他的托付,而让年迈的老母亲独自一人呆在家里。

难怪足协会慷慨地放他的假,且没有什么微辞,因为这是中国人最能理解的一句古语:忠孝不能两全。

阿里·汉的母亲、妻子和女儿莎拉非常支持他的事业,每次比赛,只要有好的结果,他都会打电话给她们,和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一起分享胜利的感觉,她们也明白那对她们的汉意味着什么。带着母亲、妻女和全中国球迷的企盼,阿里·汉带着国家队出征了。在出征的前夜,有人问阿里·汉“你能超越米卢吗?”阿里·汉回答:“不是能不能,而是不得不,我必须把中国队带进2006年德国世界杯,而且我们还要努力更进一步。”“如果输了呢?”“我们不会输,我们不会输,这是不可能的。”说这句话时,阿里·汉是非常清醒的,他知道自己带着的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换一个教练,任何一个,也许都不敢说这样的话,但他敢,阿里·汉式的固执的自信再一次充盈了他的心。

“没有自信的话,就别干这个工作了。在比赛前都应该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只要你有这种积极的态度,才能做出好的成绩。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能做得到的话,那么你还是算了,你就别做了。”但愿他这种精神每个队员都有!

阿里·汉虽然固执,但却不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在过去阿里·汉的执教生涯中,几乎没有完整的结束过合约,不是因为被解聘,半途下课的原因大都是因为:当他有一天觉得有些异样,比如人们对他的态度,人们不再需要他时,他决不再留恋,荷兰人会主动让位,潇洒而去。

阿里·汉,这个不失尊严的教练,这个可信赖的朋友,这个尽心尽力的儿子、丈夫和父亲,究竟会在中国呆多久,究竟会带给中国足球什么,谁也不知道。而阿里·汉自己也许也不知道,所以当有人问他:前几任外教,大家都记住了,施拉普纳时代,大家记住一个豹子精神,霍顿的时代记住一个平行站位,米卢的时候记住一个快乐足球,你希望你留给中国足球什么呢时,汉回答:“下一步,等我真走的时候,你们会知道。”

猜你喜欢

中国队阿里世界杯
云上阿里
疼痛后才计数
中国队开门红
多彩世界杯
一场比赛
Catalan数及几种应用实例
拳王阿里因何被人铭记
世界杯搞笑来袭
世界杯之旅
群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