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课堂存在霸权现象吗

2004-06-12吴冬梅

人民教育 2004年4期
关键词:霸权师生情感

吴冬梅

听多了语文“获奖课”、“交流课”,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如今的课堂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一些教师能低下“高贵”的头,一步步走下权威的“圣坛”,走向学生。课堂失去了一些秩序,一些威严,却使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轻松和自由。然而,我们仍然无法轻松起来。这些课大多是反复试教、精心锤炼的“精品课”,相当一部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有的甚至是耗时数月的“表演课”,而平时的教学状况如何呢?

本文就试图对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随处可见的霸权现象进行剖析,探求师生交往的共生状态。

表达能否超越规范走向自由

案例1:请按老师给你的句式说

这是一节小学二年级语文课《美丽的丹顶鹤》。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之后,为了回归“第二整体”,让学生产生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说道:“同学们,你们想对丹顶鹤说些什么?”随即又出示了一个补充句子:丹顶鹤,你真!这时,课堂上小手如林,有的说:“丹顶鹤,你真美丽!”有的说:“丹顶鹤,你真高雅!”……突然,一位小男孩站起来:“教师,我……我觉得丹……”还没等这位小男孩说完,教师就立即示意:“嗯,想好了,请按老师给你的句式说。”小男孩究竟想说什么,也就无从知道了。

反思:语言霸权阻隔心灵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作为引导者,教师如果一味地强调句式、句段的训练,那属于学生自己的语言能有展示的空间吗?古人云:“熟则能悟,悟则能化。”这里的“化”就是指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自己独特的语感经验。那位小男孩也许会有一段精彩的独白奉献给大家,可是教师的一句看上去不经意的话打断了他。

审视一下类似这堂课中师生交往的语言,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语言的背后反映着人际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即语言霸权现象。语言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工具,是师生心灵碰撞的媒介。但语言霸权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师生交往的阻隔、缺失。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①角色歧视。比如在一些公开课上,有的学生发言次数超过五六次,而有的学生却一次机会也没有,只能成为“默默的听众”。对于那些所谓的“差生”,如果我们不能耐心地“蹲”下身来与他们对话,时间长了,他们恐怕会成为永远的沉默者。②语言专制。课堂上,教师使用的“规范”语言及其所体现的专制心态可谓屡见不鲜。我们知道,“规范”不是教学惟一的准则,更不是最高准则。语文表达训练不能否定和抛弃“规范”与“技巧”,但过分专制地禁锢学生的大脑,丧失的将是充满灵性的多元表达,学生虽掌握大量的句式和词汇,但“语文课应有的绝美风景”将因此而绝迹。

对策:同构师生平等表达的空间

“表达”是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教师都要跨越与学生年龄、地位、身份、经历、经验之间的鸿沟,平等相待,真诚对话。教师不能压服对方,而应学会“倾听”,使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让师生在知识和精神方面达成相互碰撞,接纳、融合的同构共生状态。为此,教师应做到:①允许学生表达“出错”。学生出错十分自然,因为他们的表达方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可能未必能准确表达出心中所想,更何况,有时“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教学资源,主要要看教师怎样正确引导和评价。②允许学生表达“出格”。所谓“格”,这里指的是“规范”。就像练书法一样,如果过分地强调“入格”,让学生整夭围着那些固定的词汇、句式等打转转,那“出格”之日恐怕就难盼了。

书声能否成为课堂最美的声音

案例2:大家学她读一读

这是一节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教师初步引导学生感知了一段散文诗《家》后,说:“小朋友們,下面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这首诗,怎么样?”“好!”学生齐声欢呼。这位女教师拉长音调,提高音量,十分温柔而抒情地读着:“蓝夭——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就这样,学生着迷了。教师刚一读完就问:“谁愿意学着老师的样儿读一读?”小手立即举起。一位小女孩被点中了,她也如此这般忘情地读着。“她读得怎样?”“很好!”“表扬她!”“棒、棒、你真棒!”随后,教师说:“大家学她读一读,愿意吗?”“愿意!”于是,小男孩、小女孩都在教师一声令下之后,坐得端端正正,十分熟练地拿起课本,大声朗读起来。声音挺高,气势也挺大,教师脸上不由露出愉悦的神情。

反思:情感霸权让互动过程变得苍白

“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有人说,读既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是感悟,又是熏陶;既有理解,又有体验;既有语感的培养,又有情感的陶冶;既是规范的书面语言的内化过程,又是学生的心灵净化、习性养成过程。这种复杂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和情感充分显现的过程。教师或者学生进行范读,并不是不可以,问题是怎样引导学生超越教师,超越同伴,而不是机械模仿。

比如这节课,对于《家》这首散文诗的理解,重点突出的词是否就一定是“白云”、“小鸟”、“鱼儿”?是否有必要据此而让学生齐读?况且在齐读中,我们就是再有明亮的眼睛,也难以发现哪些人读得正确、流利,哪些人读得心有所悟,如此,又谈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读出个人的体悟呢?

所以就不难理解,在这样的课上,我们听不到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看不到一个学生由读得结结巴巴而变得略有进步。教师机械地组织读书的方法,使学生读书时的情感被规范和统一。这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产生的“情感霸权”现象,它使本该充满师生情感色彩的互动过程变得苍白无力。具体而言,其危害性有如下表现:①直接影响学生读书的态度和学习的心态。当学生的个性、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是否合理、正确不得而知,教师一再忽视、压制这些想法和要求时,容易造成部分学生“人在读书心在室外”豹游离状态,“正确”、“流利”也就成了一种奢谈。②严重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成长。主观形成的霸权环境很难培养平等、自主的精神和健康、自由的人格。可是,在我们的课堂读书活动中,装腔作势、刻意模仿、无病呻吟者有之,失去自我、人云亦云者有之。清亮而各具特色的童声何时才能重返课堂?

对策:托起学生个性化朗读的平台

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结合会大大提高认知效果。凡打动儿童心灵的东西,都将长久保留在他们的记忆深处,甚至终身难忘。以朗读而言,如果感情不投入,学生能体会出作者的情思吗?因此,朗读课文只有情感丰富才能读好,教师应义不容辞地为学生托起“个性化”朗读的平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朗读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凸显“个性化”显得尤为关键。作为教师,为学生托起这个平台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让学生产生“从师”、“从众”心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总是绝好的榜样,教师朗读时的表情、腔调都是学生乐于效仿的。可教师毕竟不能代替学生的读书及其个性化的理解。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教师,敢于挑战同伴、挑战自我。②避免朗读形式的单一。“齐读”不是不可以,但次数不能太多。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方式很多,如分角色读、赛读、表演读、想像读、配乐读、选择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③建立、巩固朗读评价机制。评价的方式可以是自我评、同伴评、教师评等。评价的标准首先是能将课文读流利,然后追求的才是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世界与作者的心灵深处的对话和融合。

课堂能否给思想留下自由空间

案例3:他为什么不敢说

这是一节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三借芭蕉扇》。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随即提出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后,你们知道孙悟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问题一出,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片刻,教师赶紧补充一句:前后四人小组可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叽叽喳喳,教室里顿时“活”起来,接着是小组长分别站起来汇报。有的说:“孙悟空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有的说:“孙悟空本领大,敢于斗争。”……教师满意地点点头,开始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刚下课,无意中听见两位小孩在悄悄议论:“其实,我倒觉得孙悟空有些六亲不认,铁扇公主是他‘嫂子,他一次未借成,怎能就钻到嫂子肚里大闹呢?”“那你课上为什么不说?”“怕说错,我不敢。”这位小孩眨眨眼,跑了。

反思:思想霸权扼杀批判意识

“他为什么不敢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是胆子不够大?是教师不允许课上‘乱说,还是……”

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出现冷场是正常现象,谁是神童,有问必答?教师为什么不提示学生联系课外阅读、媒体介绍、自己的体验等来思考,而急着让小组讨论、组长汇报的形式取代个人思考、独立发言呢?说不定,本节课还能成为“孙悟空”形象辩论会呢。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向学生表现出好奇心和思想开放,并随时准备将自己的假定交由事实检验,乃至承认错误。但类似上述的现象表明,我们的许多教师仍然試图用自己的思想主宰整个课堂,这侵蚀着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可是,我们在课上听到的往往是异口同声,看到的往往是千人一面,学生的怀疑和批判意识何时才能培养起来呢?

对策:让思想冲破牢笼

李镇西老师说:“我认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应该是在全面培养学生思维的智力品质的过程中,注意增强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同时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借用《国际歌》中一句歌词来说,就是‘让思想冲破牢笼!”其实,不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冲破教学思想的牢笼,把握语文教学的真谛。具体说来:一要敢于批判和超越教材。教材不是供传授的经典,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二要正确面对参考资料上的“标准”答案。语文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思想、段落结构、写作特色以及人物形象分析等都是在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没有预设的答案,因为文本的学习是由师生对文本的叩问、质疑、充实、延伸来完成的,是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三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权威”辩论。没有思考的生活是动物式的生存,不会思考的人必将丧失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语文教学课堂应闪烁着师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回荡着师生情感共鸣的音符。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正是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真实写照。

警惕教育霸权,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撞击着师生彼此共存、和谐交往的生态链;追求共生理想,让师生在尊重多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精神家园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让师生站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心灵约会、亲密交往,让我们用共生理想清除霸权现象,重绘教育教学应有的生命色彩。

猜你喜欢

霸权师生情感
情感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台上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话语制衡是霸权护持的重要手段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给IP成“霸权”浇一盆冷水
麻辣师生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