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蓝图
2004-06-12周济
周济
研究制定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教育战线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重要成果。新的行动计划经国务院批转后,将成为本届教育部党组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今后五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蓝图。
制定新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十六大以来,中央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突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这个行动计划是教育战线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谋划发展、规划未来的结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施工蓝图;是在成功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基础上实现教育新跨越的行动方略,凝聚了我们对未来五年直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宏观把握。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教育的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必须深刻思考教育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承担的历史使命。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我们明确了教育工作的“一个宗旨”、“三项任务”。“一个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三项任务”,一是构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二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三是促进教育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作出知识贡献。怎样去实现这样“一个宗旨”和“三项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学习和全面把握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深刻地思考制定和实施新的行动计划中的一系列重大课题。
首先,要深刻地思考教育发展与今后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科学地把握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节奏,关键是要科学地认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在刚刚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从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关于以人为本思想的与时俱进,是对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深刻认识。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要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知识经济,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要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就必须极大地增强科技和教育的推动作用,极大地加快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极大地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人才竞争优势。这就要在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真正落实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劳动力需求结构剧烈变化和人才需求急剧上升的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发展这个主题,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次,要深刻地思考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面旗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特别强调了以人为本,强调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市场经济越是完善,经济社会越是发展,越要求劳动者是全面发展的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更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不仅基础教育要坚持实施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以经济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变革中,更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尤其要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终身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不仅要不断地满足人们职业发展的需要,也要不断满足人们精神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第三,要深刻地思考教育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将有力地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要科学地认识教育体制与经济体制的辩证关系,它们既相互影响又相互支撑;既要遵循共同的社会发展规律,又有各自的特点。人类社会的财富越来越多地来源于知识和人才的积累,只有坚持教育是崇高的公益事业,坚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高效益地开发人力资源,才能努力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进而为市场经济创造机会平等、公平竞争的环境。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今后,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目前比较薄弱而且要大大加强的一部分,教育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这就要求把发展教育摆在公共行政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越是搞市场经济,越是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小平同志讲过,“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那种将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提法机械地照搬到教育领域的做法,以及所谓教育产业化、学校公司化等一些观点,是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背道而驰的。同时,我们也要从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民办教育,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全面分析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确立总揽未来五年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局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指导思想。
今后五年,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是贯穿新行动计划的一条主线。这个指导方针的确立,是在认真分析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而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开创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突出表现在:一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二是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巧%以上,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与此同时,各级各类教育都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在充分肯定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育工作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而且是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是现阶段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的水平都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培养模式乃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都存在着许多问题。要保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只争朝夕,抢抓机遇,力求更快的发展;更要有冷静的态度,实事求是,力戒浮躁,扎扎实实地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新的行动计划中,始终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
一是持续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要全面普及和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進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大力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努力形成学习型社会。为此要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统筹”,系统地阐述了新的发展观,也深化了我们对教育事业如何发展的思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正确处理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又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既要考虑当前,也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经济建设的要求,也要考虑社会进步的要求;既要考虑教育自身的发展需要,也要考虑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总之,今后教育的发展,必须统筹城乡教育,统筹区域教育,统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统筹国民教育和继续教育,统筹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统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是提高质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中国教育历来有重视质量的传统,要深入研究并加以发扬光大。同时,要积极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首先,树立新的质量观,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新标准。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德育,重视体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成人”与“成才”作为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其次,通过新的制度安排,构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化、透明化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促进学校公平竞争;形成以教育质量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发挥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改革学生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利用新的方法和技术革新,特别是要把教育的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手段。
三是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整体k套、重点推进,必须坚持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巩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成果,必须推进学校制度层面的改革;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也要切实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人事、学校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发展民办教育和促进公办教育改革协调推进,坚持教育改革与经济、社会改革相互协调。教育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是相互促进的,同时也是相互制约的,在教育改革的外部条件还不成熟时,不能急于大踏步前进,而要注重一切经过试验,抓好试点,以点带面。
四是从严治教,强化管理。要坚持依法行政。随着《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推进依法行政的迫切性大大地增强了。要借实施《行政许可法》的机会,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同时,我们还面临着繁重的教育法制建设任务,为从严治教、强化管理提供法律保障。要坚持从严治教。首先是对学生来说,要严格要求,坚持严师出高徒。我们要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他们必须牢固地树立起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才有可能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纠正那种“管严了,就会导致创新不足”的模糊认识。毛主席当年给延安抗大八个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精辟地概括了严和活的辩证统一关系。以人为本决不是放松管理,加强管理才能够保证我们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加强艰苦奋斗的教育,加强学生的意志磨炼,端正学风,加强对学生考风考纪的管理。第二要严格要求教师,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广大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必须严谨治学,甘于清贫,坚决制止弄虚作假的行为,克服浮躁情绪,惩治学术腐败。第三,严格要求学校,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要着重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发展需要规范,规范是为了发展。随着形势的发展,现在我们学校的规模显著地扩大,资金、财产大幅度地增长,办学形式也日益多样,这就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无序现象,迫切要求我们加强规范,保持教育工作的正常秩序。二是要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维护人民教育的良好声誉,保护广大干部免受不正之风的腐蚀,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的环境。第四,要严格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做到令行禁止。教育部要转变政府职能,一方面要少搞行政审批,多把权力下放下去;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加强督导评估工作,对治理教育乱收费、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执行国家招生计划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三、以农村教育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为战略重点。
第一是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党中央提出,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把加强农村教育摆上了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决策,也是实施新行动计划最重要的一个亮点。新一届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方针,并提出今后五年要实现西部“两基”攻坚,对发展农村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农村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个机遇,真正振兴农村教育,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第二是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在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历史关头,自主创新能力和创造性的高层次优秀拔尖人才,对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越来越重要,而其基础在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在这个关系中华民族根木和长远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上,我们必须立场坚定,毫不动摇,集中力量,精心建设,使高等学校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成为凝聚高层次人才的高地,增强国家知识创新能力和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能力,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作出知识和人才贡献。
同时,在新的行动计划中,确定了六大重点工程,这是实现计划预定目标的战略抓手。一是“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工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就业市场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三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是“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程”,建立更加完善的毕业生就业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政策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五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六是“高素质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工程”,完善教师教育和继续学习体系,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
计划还提出了六大举措,为实现今后五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提供多方面的保障。一是加强制度创新和依法治教,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二是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三是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的国际合作交流。四是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保证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建立社会投资、出资和捐资教育的有效激励机制。五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六是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四、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动员教育战线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新的行动计划。
贯彻落实新行动计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战线的中心工作。教育战线要继续大兴实干之风,推动新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全面落实。
一是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使落实行动计划成为整个教育战线的共同行动。要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促落实,建立促进真抓实干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把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要加强调查研究,尽快起草和制定各项配套措施,井建立检查落实的监督机制。要制定各地区、各高等学校的实施方案。各地要根据形势的发展调整和完善教育发展规划,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推进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的修订和完善。这样,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横向抓政策配套,纵向抓层层落实,形成实施行动计划的有效网络。
二是坚持集成、凝炼、创新,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发展合力。要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开拓思路,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发展。贯彻落实行动计划,必须进一步坚持集成、凝炼、创新的工作思路,不断开辟教育的发展空间。集成,就是要注重集成内外资源,对外通过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政府和企业服务,汇聚、吸纳各方资源;对内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结构,优化教育布局,发挥资源的规模效益,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发展教育的合力。凝炼,是在集成基础上的突变、进化和飞跃,是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萃取精华、提炼结晶,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总结工作经验,积淀精神文化,铸造特色和风格,形成核心竞争力。创新,就是既要破除旧体制、打破旧框框,又要建立新制度、形成新秩序,这样才能走出“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循环,才能既坚持依法行政,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三是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努力实现行动计划各项目标。要充分认识到实现新行动计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的艰巨性、复杂性。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以对党和人民的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积极进取的状态和坚忍不拔的作风,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并争取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要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立足于长期的努力和奮斗,努力实现已经确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