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构教师角色的理想

2004-06-12陈颢

人民教育 2004年4期
关键词:课程发展教育

陈颢

重构教师角色的理想,是我们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但教师角色的重新构建绝非自然而然地自动生成的,也不是对以往教师角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其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不断整合新的教师角色,以重构自己的角色体系,会给教师角色带来新生。

一、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信息化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和应该怎样运用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教学也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教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所以,教师的角色必须作出适应性的转换,要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1.教会学生学会选择,使知识转化为智慧。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成长发展时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仅仅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于实現和谐发展的,学生的发展需要有教师的指导才能实现个体意义上的主动发展。但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选择过程。在信息时代,学生首先关注的不是记忆和获得知识,而是要首先学会选择知识。在现代信息社会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享受,另一方面又加重了人的精神困惑。当前,在价值取向上由原来的一元化转向多元化,原来被社会认可的并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之间不仅有差异,而且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都会感到这种冲击、矛盾和威胁。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外在价值观的多元与冲突,转化为内部选择、综合,最终形成个人价值观体系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会选择是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第一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文明积淀为人格。

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明的成果,但却不能使其内化为人格。如何在现代化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引领学生内心世界从狭隘走向广阔,让学生感受心灵成长的愉悦,成为教师的神圣使命。教育是教师引导和辅佐学生建构真理的过程,而真理是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的。教师应该既遵守为师之规范,又超越其规范,以自我反思的方法用心呵护学生的批判思考力,弘扬学生的个性,培植学生的自主理性,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感受心灵的关怀,成为真正的人。

3.强调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习合作者的角色,构建‘学习共同体”。

在信息时代,师生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关系是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教师要更多地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等共同构成的互动的、合作的环境,每一个成员之间有更多的合作与关怀。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来发展合作精神,激发道德勇气,共享经验知识,实现自我超越。

}.淡化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但并非否认教师传授知识的角色。

毋庸置疑,在信息化社会中,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大为削弱,但并非否认教师传授知识的角色。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也是信息社会中教师角色之一,这种角色本身是不能被淘汰的,但是与以前有所不同:一是它不再是教师惟一的或常规的角色,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二是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就我国来说,长期以来教师被当作是一种课程实施的“工具”,往往只是课程、教材的被动执行者,只是考虑怎样将国家规定的教材内容不走样地教给学生,而没有选择“怎样教”和“教什么”的权利。

面对知识与信息时代的挑战,为了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已经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机地融入课程、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特别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革命,给新的课程改革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将大有作为。

1.课程开发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影响。

如果从课程发展的整体性而言,课程开发涉及到的主体有三类:课程决策者、课程编制者、课程实施者。但从教育现实来看,课程开发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影响。国家课程目标都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教师的多次分解才能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在信息化背景下,课程存在着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教师不能仅仅是忠实、被动执行的角色,教师要主动地、积极地对课程进行改革,使课程与具体教育情境相适应,对预定课程方案进行积极的、理智的改造。

2.教师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在从事课程的开发工作。

其实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们己经在某种程度上从事课程的开发工作了,因为无论上什么课,教师都需要对所教的内容进行规划,制定相应的教学组织方式。例如,教师必须确定某一教学内容需要多少课时,采取什么授课方式,大致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是什么,要涵盖哪些主题,需要哪些学习资源,如何进行评价等。

3.参与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发,我国开始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三级课程,这就在政策层面上保证了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开发的合法性,也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权力部分地下放到学校和教师,学校和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课程的决策者、开发者。就校本课程开发而言,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校本课程开发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教育活动的研究者和合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夭夭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事实上,如果教师不把教学作为研究对象,不进行深刻的反思,其本身就会失去思想和发展的活力。教育信息化必然会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应学会判断教育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逐步养成自我反思教育教学行为的习惯与从事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1.教师必须是一位积极的、有效的自我反思者和教育教学研究者。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兴起了一股“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潮流,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执行传统意义上的工作,更需要以研究者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尝试以科学研究的态度进行钻研,加以解决。这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教师作为学生促进者的前提条件。对于教师来说,经验固然重要,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必然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更为复杂,仅仅依靠过去的经验,很难解释我们目前教育领域中所发生的一切,也很难指导我们的教育活动。教育实践要求教师必须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科研型”的教师。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以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方法去教学,努力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者和自我规划发展者。

在信息时代,知识呈现出一种加速发展的激增态势。与此同时,知识的老化速度也在加快。终身学习是时代的新要求,学习已成为信息社会最主要的人生权利。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将停止教学”。因此,从教不息,必须率先终身学而不厌,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者。

3.教師必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团队合作者。

教师曾被描述为一种孤独的职业。这是因为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单兵作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问题。但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的发展改变了这种状况。网络信息的无时不在、无孔不入,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实际上,教师的工作已经不再可能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了,你的工作己经和他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教师团队工作的一员。

四、精神生活的创造者和富有者。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两个石匠在教堂附近的工地上加工大理石。路人问他们在干什么,一个石匠没好气地说:“我在把这该死的石头切成方块。”另一个石匠很乐意做这项工作,愉快而自豪地回答:“我加入了建造大教堂的队伍。”同样一件工作,因为不同的想法而产生了不同的心情,工作效率当然也就不一样了。

教师的工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学校是心灵接触最微妙的地方,教师需要用心灵去工作,最主要是教师的精神修养、心性修养。离开了这些,一切的规训都将缺乏灵魂、缺乏神韵。真正的教师,是那些把自己的生命融进职业生活中,从职业中得到快乐和发展的人。对于教师个人来说,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

猜你喜欢

课程发展教育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