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七个原则

2004-06-12欧阳玲

人民教育 2004年12期
关键词:政治课弘扬爱国主义

欧阳玲

福建省厦门一中始终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当作德育工作永恒的主题。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结合学校特点,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探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综合效应,总结了七个原则,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

1.针对性原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指出: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人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这就是针对性原则。

从心理发展特点来看,中学生心理具有过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特征。我们要特别关注中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其独立性和自尊心的发展,关注社会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引导中学生健康成长。从思想道德状况来看,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应是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但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青少年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从青少年身心特点和精神面貌的实际出发,我们提倡热爱祖国先要从热爱家乡做起,从热爱学校.热爱班级故起,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充分利用学生记者团.学生电视台和各种社团活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寓教于乐。

2.情感原则。

《若干意见》指出: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的任何认识和活动,都是在一定情感推动下完成的,积极的情感能焕发出惊人的力量。爱国情感是支配人们爱国思想行动的重要因素,也是产生爱国思想行动的巨大动力。因此,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中,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要培养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对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光辉革命历程的自豪感,对祖国巨大成就的喜悦感以及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尊严感和责任感。

爱国情感的培养要从具体内容着手,在教育实践中培养。我们抓住国旗班的教育、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重大的节庆假日及载人航天成功等重大事件的教育契机,通过宣讲.班会、实践活动.宣传栏、学生电视台.广播站等途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认知原则。

《若干意见》指出: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同时指出: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这就是认知原则。

课堂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初一培养爱国情操树立崇高理想》,初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初三健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课题。在思想政治课中,有些课题并不直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但可以进行恰如其分的渗透,如初一征确看待自己增强自尊自信》一课,可引用自觉维护祖国尊严和荣誉的事例进行说明;初二征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一课,可强调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规范的公民权利,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初三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一课,可有机地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具体行动。总之,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课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结合国内外时事要闻,发挥思想政治课主阵地作用,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机地贯穿于政治课教学中。

认知原则要力求完整而有效。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只知道什么是爱国主义远远不够,还要懂得为什么要热爱祖国?怎样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所以,对每一个爱国英雄模范人物,我们着力挖掘他们光辉思想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爱国主义思想的精髓.鼓励学生不仅要了解英雄的壮举,更要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

4.渗透原则。

中宣部、教育部日前制定并印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各学科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人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中小学德育课程和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充实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这就是渗透原则。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与学校教育教學融合,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内容,结合本学科特点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如语文、历史课中伟人、英模人物的选编,反映革命和建设中涌现民族精神的文章,地理课中对祖国山河美的挖掘,数、理.化中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体育课增加中国武术,音乐课中的爱国主义歌曲和中国民乐,美术课中的中国画和书法艺术欣赏等,都能积极地弘扬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在此基础上,我们探索课程改革与民族精神教育的整合,开设国家安全教育)等相关课程,编写出国家安全教育》一书,着手编写厦门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手册》一书,探索民族精神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

我们还注意了在各学科间互相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如初三思想政治课中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一节,我们应用乡土教材,突出厦门同安科学家苏颂发明水运仪象台”为中华民族争光的事实,阐明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我们在历史课中讲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物理课中介绍水运仪象台”技术,在生物课中讲苏颂体草图经》对植物学、动物学、医药学的贡献,请地理老师介绍苏颂的全天星图,让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接受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

5.实践原则。

《若干意见》强调要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注重自觉实践与自主参与。这就是实践原则。

民族精神来自实践、服务于实践,弘扬民族精神应重在实践。寓民族精神于活动之中,这是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必然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效机制,编写假门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手册》,系统介绍厦门历史名人、历史遗址、历史事件,指导学生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在直观的、生动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实践中我们注意把握几个要点:1.活动主题要鲜明,有吸引力、感染力;2.活动内容富有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3.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4.时间可选择在研究性学习时间、周末、寒暑假和节假日中进行。

6.养成原则。

《若干意见》强调养成教育,指出制定和推行行为规范,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弘扬民族精神贵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将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与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在一起,制定复门一中品德评定手册》,将诚信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顽强拼搏教育等民族精神的教育,与教育后的行为测评结合起来,把民族精神教育抓出实效。

在抓素质教育的同时,厦门进行大幅度的中考改革,突出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思想政治课不仅看分数,更主要的是变分数为等级,综合评价学生养成教育中全面发展素质的水平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思想政治课的养成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7.实效性原则。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关键看成效。学校自承接市教育局仫扬民族精神,发展教育之城》课题后,积极开展工作,如国旗班作为全校优秀学生的先进集体,通过周会先进事迹的宣讲,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起到示范作用;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宣扬获奖选手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厦门一中传颂着两件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典范事例,一是参加国际中学生化学奥赛荣获金牌,实现零的突破;二是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荣获大奖。这是参赛师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是我们长期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可喜成果。

猜你喜欢

政治课弘扬爱国主义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答案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