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是点刹车
2004-06-08
调控不会改变经济发展周期
对于市场担心此次中央政府采取如此严厉、密集的措施调控经济,与1992年和1993年我国经济出现过热后,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手法相似,是否会带来同样的后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家陈东琪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这种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打个比方:如果把上次调控看成是踩刹车,应该是全面的急刹车,所有政策是为了把车刹住而制定的。而此次刹车只能看成是点刹,是结构性的调控,而不是“一刀切"。
陈东琪说:政府对经济采取的调控措施,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经济平衡增长。因此,调控本身就是为了使我国经济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仍然能够保持快速的健康发展,调控的结果只能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时间得以延续。
对有人提出疑问,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应该更多地采取市场手段,为什么现在大量采用的是行政手段,陈东琪表示:一般的规律是这样,但还是要看到中国经济的特殊性。根据央行公布的统计报告,在城镇投资各种分类中,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方项目投资过多。数据显示,地方项目投资增长602%,中央项目投资只增长48%。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会加剧煤电油运等方面的供求矛盾。固定资产投资的迅猛增长,导致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巨大需求,而这些高耗能行业的过度扩张使已经绷得很紧的煤电油运供求形势更加严峻,造成瓶颈制约。可以说,出现投资过热现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一些地方政府的不正确政绩观,而这属于行政行为。所以,要用经济的手段去完全改变行政行为带来的现状,是很难的。当然,行政手段的采用要根据具体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采用经济的手段调控经济应该占主导地位。
降温是为了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对于目前钢材价格和电解铝的价格出现了回落,调控是否已初见成效,陈东琪表示:调控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2004年,我国宏观调控预期目标为经济增长率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3%左右。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我认为,一旦经济出现降温的趋势,政策措施就应该考虑减小降温的幅度和力度,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后的大落。
对于实施调控后,全年经济增长率能否保持在7%左右,陈东琪表示:从1978年到2003年,中国经济以年均947%的速度在向前发展。从统计数据看,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经济发展速度连续超越了这个平均值,为了防止这种趋势的蔓延,防止经济由局部过热变为总体过热,政府采取了措施加以调控,使经济增长更加平稳健康。因此,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在今后发展中不应脱离这个平均轴线。预计今年全年经济发展速度将保持在8%左右,CPI控制在3%左右。
结构失衡问题亟需解决
陈东琪表示:我们应该看到,经济结构失衡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关键问题,经济结构亟需调整优化。比如,从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看,投资的增速比消费快近33个百分点,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失衡明显。再比如,三次产业间结构失衡。数据显示,2004年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5%,比上年同期加快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116%,比上年同期减慢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77%,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比重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06和07个百分点,但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比重降低13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经济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上升期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