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就业难题
2004-06-08
就业是一种经济现象。劳动力要素通过与其他生产资料相结合,实现社会生产和消费。因此,劳动力与各要素之间的结合程度、结合方式都会对就业产生影响。经济发展可以为就业提供物质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慢,就业就会受到制约。稳定的就业也对经济发展有保证作用,而失业的增加,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导致宏观经济低效率运行,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
就业具有社会性。劳动者不但是劳动力的载体,也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就业是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手段。因此,就业会对其他社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一旦就业不稳定或失业,就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就业既是劳动者个体的微观行为,也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就微观层面而言,劳动者的就业观念、择业意识和劳动技能等是决定其就业的关键因素;从宏观层面来讲,社会经济、教育科技、就业体制、就业政策等状况对就业起决定作用。
正因为就业与人密不可分的特殊性以及与经济生活的高度关联性,使其成为经济学、社会学、政策分析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对象,就业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决策考虑的重要因素。
同样,中国的就业问题在今后若干年内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形势是严峻的。就城镇而言,最近几年,每年大约需要为2400万人安排工作:其中包括800万的失业人员,600万的下岗人员,这是1400万;另外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包括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和转业军人。2003年实际安排了就业人口1000万,因此还有1400万转到了今年。今年温总理提出新增就业岗位900万,对于国情来说,一方面有一定困难,但另一方面,就是安排了900万,还有许多人没有安排工作。这还不包括农村的情况。中国农村大概有8亿多人口,其中有5亿是劳动力。现在从农业转移出来从事二产、三产或者进城务工的接近1亿人。农业生产大约还有1.5亿的富余劳动力。因此,农村需要分流出来安排到二产、三产的人数是2.5亿。
为完成今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00万的目标,主要措施可以概括为“两个落实”、“两个加强”。第一,落实目标责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把900万新增目标一个省一个省分解下去,省再分解到市,市再分解到下边,一直分解到最小的单位,能够保证这件事抓得着、抓得住。第二,落实各项政策。比如一个单位吸收了一个下岗职工可以免2000元的税,当然这个单位有一个特定概念含义。同时,企业在登记、贷款等方面都有一系列优惠政策。今年要把这些政策一条一条落实到实处,发挥政策的力量积极推动就业。“两个加强”:第一,加强对求职人员的服务,包括培训、介绍职业等,尽量给他们提供方便。第二,加强长期机制的研究,促进就业,从体制、机制上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些工作来完成今年的目标总体上看是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