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艺术
2004-05-03王丽单
王丽单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就是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我认为在音乐教育中,要真正做到使受教育者喜欢我们所教的东西,就必须坚持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科学与艺术,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内涵:“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在某些领域,二者可以分开;在某些领域,二者必须统一。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科学是精确化的艺术,艺术是情感化的科学。”
虽然教师的职业是清贫的,但我还是毅然选择了她。我不是为名利而选择这一职业,而是出于一种无私的爱。做为教师的我虽然也有个人的苦恼和情绪波动,但对学生的爱,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爱是我人生的主旋律。师爱决不是浅薄的微笑,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而是一种最深刻、最强烈的对学生的热爱,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需要,也是每位音乐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心理基础。
俗话说:“通情达理”,“亲其师,信其道”。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认为我说学生,学生就得听,可是事与愿违,学生不是沉默不语,就是敷衍你。这是因为我和学生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爱的感情联系。从事教育工作的父母告诉我做一名好教师的真谛。
一、关心、体贴学生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们的感情和情绪为转移的。教育实践中的大量事实表明,教师的教学效果既取决于他的教学水平,又与教师的威信———是否为学生所爱戴有关。常言道,“爱屋及乌”。学生敬爱某一位教师,往往就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专业,并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与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有直接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亲切、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有亲切感、信任感,以至产生一种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老师的情感,终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
自尊与自信是催人奋进的力量,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最珍贵的品质。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确立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它们之间几乎成正比关系。较自尊、自信的学生有较好的学业成绩,反之学习成绩较差,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以致失去学习的动力。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成功的种子,要使种子生长出丰硕的果实,教师要重视自身的“示范效应”,成为自尊自信的楷模。以自己饱满的教学热情,言传身教,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沐浴在自强不息的环境中。
三、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种强大的内躯力,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兴趣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应在学习中培养兴趣,不能光找有兴趣的内容学,防止有兴趣就认真,无兴趣就应付。实践表明,培养学生兴趣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影响着他们成才立志的方向。
四、扬学生长处补学生短处
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生在这一方面见长,有的学生则在那一方面显短。因此教师要一视同仁全面地评价学生,尤其要清除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定势心理。善于从他们身上捕捉闪光点,并及时加以鼓励和引导,使学生相信别人能够做到的事,自己经过努力也能做到,谁也不是永远注定的“失败者”。
五、目标适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对各自目标的不懈追求,有了人生的动力。制定学习目标要遵循适度性原则,形成一种渴望而经过努力有可及的状态。使学生既不望而生畏,感到高不可攀,但又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目标定得过高,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期望”就会变成“失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期望,既要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又要让学生明白必须为成功做出较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