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庸:用人民的观点写《中国通史》

2004-04-29万润龙

视野 2004年1期
关键词:谭嗣同宰相金庸

张 英 万润龙

79岁的金庸,还有一件心事没有完成,这就是正在写作中的《中国通史》。在写作手法上,金庸采用了小说式的写法,让青少年更容易阅读,对中国历史、中华文化有更多了解。“我为什么要写《中国通史》?周谷城先生的《中国通史》和翦伯赞先生的《中国通史》都写得非常好。但是,我个人的看法有点不同。我觉得中国人民之所以伟大,中华民族之所以这样强大,主要是与团结、融合有关。在古代,外国的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时,习惯做法是将对方斩尽杀绝,文明亦自然中断。在中国不然,民族之间的征服杀得很少,主要是将对方人员先当做奴隶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其升为平民,享受平等待遇。在这个过程中,吸收对方的文化、技术,遂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秦、汉之后,匈奴、鲜卑人进入,才会有隋唐的大发展;宋朝之后,辽、金、元人进入,女真族进入,才有了明朝的发展;清朝更能说明问题,满汉融合,互相通婚,取长补短,才有了版图的扩张。中国历史上每—次民族融合,便使中华文明出现一次发展高潮。从区域文化来说,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云南的元谋文化、浙江的河姆渡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形成融合。”

在写作角度上,金庸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考虑:“我是用人民的观点来写这部《中国通史》的,以前的中国通史大家都用朝廷的观点,到底哪个皇帝打垮哪个皇帝,抢到权位了。我希望写出—部崭新的历史著作,比如说,我会用人民的观点看人民在历史时代起什么作用,他们在当时生活过得好还是不好。我认为现在新的历史观念应该写人民史而不应写帝王史。但是,人民比较难写,因为人民都是无名英雄,如果人民中有领袖,大多数后来就背叛了人民,自己做皇帝去了,刘邦、朱元璋这些都是,本来是人民出身,但成功后他就反过头来压迫人民了。”

在中国历史中,金庸喜欢的年代并不是唐朝。“唐朝是武人当政的。唐朝的历史是从北周过来,北周是鲜卑的贵族当政,等于是外族当权了。他实际是将军贵族分化出来的,手里有兵权的大将军是很有权的,一般普通老百姓生活还是苦。他自己派人去收税的。有财政权,有法院,法官由他派的,所以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全部在将军手里。所以唐朝并不是很好的时代。宋朝也没有太进步,但比唐朝好—点。宋朝对知识分子很尊重。皇帝和宰相上朝,以前唐朝宰相要向皇帝跪下要磕头,宋朝就是皇帝坐在那里,宰相也坐在那里,讨论问题,非常人道。而且宋朝有个好处,宰相大官从来是不杀头的。有些宰相做得不好的就罢免,不让你做了,留职察看,或者下放之类,不杀头。”

因为去过谭嗣同故里,在金庸的印象里,谭嗣同是知识分子中的一个改革派人物,一个好男儿,形象和《书剑恩仇录》里的陈家洛有点接近,只不过谭嗣同不会武功而已。

猜你喜欢

谭嗣同宰相金庸
狱中题璧
为金庸因一错字查证道歉叫好
谁是金庸小说第一情圣
金庸的财富江湖
漫画无极
论谭嗣同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谭嗣同殉难百年祭
宰相断案
中华宰相村
谭嗣同男女平等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