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评论写作之比较

2004-04-29魏明革

新闻爱好者 2004年1期
关键词:议题受众

魏明革

中美因为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受众接受习惯的不同,导致新闻评论写作形式的大相径庭。政治体制赋予评论形式某种规定性,文化传统对评论形式进行渗透,受众的接受习惯也会对评论形式予以制约和影响,中美评论的写作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一、评论议题的来源:美国重视读者的需求和愿望中国重视"上面的精神"

确定评论议题,是评论写作的第一步。一个新闻媒体在一个时期重点评论什么,评论的对象和评论的范围是什么,都应包括在评论议题之中。

在美国,政府与媒体不是上下级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政治关系上是平等的,在经济上受自由市场经济的影响。媒体要将报道信息和观点卖给陌生的受众,就必须是将读者迫切需要的东西确定为自己的评论议题,评论议题的确定主要源于读者的需求和愿望。媒体通过各种分析和研究来确定自己的目标受众,再根据目标受众来确定自己的评论议题。

他们的做法通常有:一是主要聚焦于媒体地域市场范围内发生的事情。但是当发生在远处的一个新闻事件如果影响到本地的生活,如在遥远的阿富汗的一场战争也可能成为评论的由头。媒体如果要扩展评论议题的覆盖范围,那一定得关注当地人的兴趣,使评论议题本地化。二是在按照地域范围划分的市场内,媒体又依据媒体受众的人口学特征(依年龄、收入、教育程度以及其他对广告商来说极为重要的人口学特征)来瞄准受众。评论撰稿人必须就其媒体的受众候选对象关心的议题发表看法。但是媒体作为社会的守望者,作为社会良知的捍卫者,评论撰稿人有时也会将眼光从有限的视野扩展开去,评论议题也会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三是按心理图式(以态度和信仰)来划分和确定目标受众。媒体依据精确的地域范围、人口统计和心理图式特征的大概轮廓确定目标受众。

为了弄清楚和确定与读者当下的重大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让评论议题在有限的报纸版面空间聚焦于那些可在有限时空版面内产生重大影响力,通常采用三种做法,一是编辑委员会集体主动讨论和策划评论议题。二是通过与社区团体及市民建立机制性双向交流来寻求读者的帮助。三是正式的焦点群体访谈。经研究选取一组成员,他们能广泛地代表报纸的区域范围市场和人口统计特征市场,或选择代表一些特殊的适当定位的受众。媒体认为,通过精确性研究,可以确保评论议题能满足所有读者的要求。因为在美国的大多数社区里,人们的目光为他们所吸引,他们的目光又自然为报纸所吸引。

综观美国报纸的评论议题,犯罪、职业、教育、健康、交通是评论的核心议题,他们认为这些最能影响到普通读者的日常生活,自然也就成为媒体密切关注的核心议题。

在中国,媒体隶属于政府,媒体听命于政府,媒体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评论议题要体现"上面的精神"。邓拓在谈论报纸评论选题的根据时指出:"从最满意的情况来说,它可以找到五个方面的根据。这就是:①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和指示;②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供的情况和意见;③党和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的情况和意见;④记者提出的新闻报道题目和线索;⑤读者来信反映的情况和问题。"邓拓所说的五个方面的根据对我国评论议题的确立影响很大,为我国以后的评论选题基本上确立了一个标准。大致说来,①②③是指要围绕"上面的精神"。包括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方针、政策、现行的法律、条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等等,这是新闻评论选题的重要根据。④⑤体现的是"下面的情况",包括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经验、新情况、新问题、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和各种各样的看法。但来自"下面的情况"一定要和"上面的精神"结合起来,用"上面的精神"分析"下面的情况",用"下面的情况"对照"上面的精神"才能确定是否把它确立为评论的依据。

举例来说,改革开放之初,有些地方把劳动致富与经济犯罪活动混为一谈,出现了错误的打击勤劳致富的农民的事情。这些情况反映到了新华社编辑部,编辑部认为分清政策界限,是关系着农村到底是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方向前进还是倒退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才决定把这一严重事件作为评论议题,发表了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劳动致富同经济犯罪活动的界限不容混淆》。如果没有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农村政策精神的理解和掌握,并把它与当时农村中出现的某些情况联系起来,未必能形成这个评论议题。

二、评论立论的确立:美国侧重作出事实判断中国侧重作出价值判断

在大多数情况下,新闻评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判断,对所评论的问题作出真和伪、是和非、善和恶等问题的思考。

判断分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事实判断的特征是:客观的、闭合的,对同一事实可以有不同的事实判断,但不可能同时为真,只要假以时日,准确与否是可以验证的。

美国新闻评论倾向于作出事实判断:就事论事,对具体的新闻事实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在美国,对评论撰稿人的要求是很高的。美国《广播新闻道德》中称:"分析、评述和社论必须由那些资质、经验和判断力都合乎要求的人来撰写。"美国最重要的编辑专业组织"美国报纸主编协会"在其准则声明中指出:"采集和传播新闻及评论的重要目的在于通过向人民提供信息并使他们得以就当下议题作出判断来为公众利益服务。"引导公众作出判断,评论本身首先要作出自己的判断。

例如,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说明美国在用火箭推进导弹方面已大大落后于苏联,在空间争夺战中失败了。这在美国引起了巨大震动,一时间如汤浇蚁穴,朝野惊慌,国民骚动,举国上下议论纷纷。当时美国最负盛名的专栏评论作家李普曼发表了评论文章《月亮的启示》。评论指出:"形势是严峻的,至少在我看来是严峻的。我并不认为,形势之所以严峻,是因为苏联在军备竞赛中大大领先,以至于早晚有一天我们会成为苏联的禁脔。我绝没有这样的想法。我认为形势之所以严峻,是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够停滞不前。如果一个社会失去了前进的势头,它就会消极后退,就会失去方向,丧失自信。"这段文字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包含来龙去脉的原因判断:落后的原因是美国社会失去了活力和发展的势头而停滞不前。

又如,在《波士顿环球报》上有一篇关于住宅法的评论文章,开头是:"关于市议会对为波士顿租户提供住房的人们最新一轮的攻击,有很多话可说,但是最重要的言论是:这不合法。""这不合法",就是一个包含谁是谁非的真理判断。

中国新闻评论写作倾向于作价值判断,其特征是:主观的、观念性的、开放的,对同一新闻事件可以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不一定相互矛盾。但不好的价值判断会流于空虚。作出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取决于评论者的价值观,评什么,不评什么,看重什么,不看重什么。中国的新闻评论之所以倾向于作出价值判断是因为新闻评论担负着政治宣传性任务,主要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施加影响。

例如,1987年6月6日,国务院召开会议就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事故追究了林业部主要负责人杨钟的严重官僚主义错误和重大失职行为,决定撤销杨钟的林业部长的职务。第二天,新华社和中央几家大报针对这件大事发表了评论。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对官僚主义决不宽容》立论是:"这次国务院对已有严重官僚主义错误的林业部长果断地作出撤职决定,没有搞下不为例。"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坚决持久地同官僚主义作斗争》立论是:"为了切实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必须任用贤人,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向官僚主义作斗争》立论是:"发生了严重问题,造成了严重损失,一定要严肃认真处理,决不能搞官官相护。因为是老部下,老同事,百般开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警惕和纠正官僚主义》立论是:"官僚主义同我们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这是官僚主义的总病根。"

以上四篇评论员文章针对的是同一则新闻各报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就事论虚,反映了各家报社看问题的侧重点。这与美国对一则新闻事实作出的事实判断完全不同。

三、评论论证的方式:美国重视事实论证中国重视逻辑论证

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都强调评论写作的首要任务是要给出一个观点,而且还要给出这个观点成立的理由。缺少支撑的观点是不会说服读者、帮助读者理解问题的,也无法引导读者讨论问题的质量。

在西方科学史上,西方人靠实验杠杆推动着科学的进步。在评论写作中的最突出特点是,不是拿着派头空泛地高谈阔论,而是循循善诱地一边报道一边议论,多半是就事论事的杂文,紧紧抓住生活中和社会上的现实,从阐述中引发道理,从理解事实中升华哲学,很少远离叙述事实的主航道,而总是与事实的陈述并肩而行,让读者接受得十分自然。因此,大多数评论撰稿人在从事评论写作之前,都练就了高超的硬新闻报道技能。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曾有一位著名评论家--H.L.曼肯,至今仍被认为是他那个时代最值得纪念的评论家指出:不应允许任何撰稿人坐在办公室里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地自我冥想,他应该走出去同人接触。他这里强调的是报道作为令人信服并有影响力的论点的根据的重要性。他还指出,撰写评论也要像新闻报道记者那样行事,"然后--只有在这时--才写出你的观点。"

美国新闻评论常常是紧扣那些有冲击力的事件来议论以增强评论的时效性、时事性和相关性。但是权威性的评论又不仅仅止于对已知的新闻事件加以评论,还要给读者提供"附加值"的报道。在争夺读者的战斗中,要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就必须在新闻评论写作中添加充满事实的新内容。他们认为,评论中的报道能在作者和读者、报纸与服务的社区之间架设信任之桥。踏踏实实地添加事实和见解,能保持写作的推动力,引导读者随着评论中的报道一步一步缓慢前行。报道既是作者写作的推动力,又是吸引读者的阅读的推动力。报道能为评论一路"加油",没有"附加值"的评论只会将读者拒之于门外。带领读者前行的最佳方式就是向他们呈现评论者思想的合于逻辑性的发展,而这又是与基本报道和调查研究的合理性联系在一起的。美国专栏评论作家认为,最强有力的专栏评论是最强有力的报道。

中国新闻评论写作要求有周密的论证过程,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强调严格的逻辑推理。中国的新闻评论为了论证一个观点的正确,往往会寻求多方论证,也就是说采用多种论证方式。论证方法是把论点和论据或观点与材料组织起来的方法。一定的论证方法,要求拥有与论点相适应的论据,运用相应的推理方式。论证方法一般按论据的性质或推理方法分类。中国新闻评论常用的论证方法或推理方式常常有:例证法(归纳推理)、引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类比推理)、归谬法(纯粹假言推理)、反证法(不相容选言推理)等等。在一篇评论中,往往同时运用几种论证方法,几种推理形式,并形成诸如并列、递进、比较、正反等逻辑论证结构。

中国的新闻评论主要靠严密的逻辑力量来征服读者。近年来,在论述抽象道理的过程中也添加了一些活泼因素,使评论不仅有严密的逻辑性,而且生动活泼,把道理讲活,把抽象道理讲得具体可感。但总的说来,不及美国的评论有可读性和吸引力。

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强调新闻评论对社会和读者的作用与影响,但是在如何吸引和说服读者方面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比较中美评论写作上的差别时,应借鉴美国评论写作在吸引读者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猜你喜欢

议题受众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议题一:自行车所面临的变革与挑战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一个公共议题的媒体呈现——基于北京7·21暴雨报道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