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

2004-04-29

世界文化 2004年1期
关键词:开普敦库切诺贝尔文学奖

杨 锏

瑞典学术院已经有217年的历史了,去年这个学术院的18名终身委员通过千挑百选终于决定把他们的文学巨奖颁发给南非作家约翰·迈克韦尔·库切,以表彰他对西方文明中的理性主义和伪善道德的无情批判,于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文学之谜也在全世界的猜测中水落石出了。至此,在非洲的文学历史上,终于有了继1986尼日利亚的索因卡,1988埃及的马哈福兹,1991年南非的戈迪默之后第四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从而南非也迎来了她的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相比起中国这个世界文学大国在诺贝尔奖历史上的长期缺席,南非文学似乎是太幸运了。

库切的父母是南非的荷兰人和德国人,他于1940年2月9日出生在开普敦。虽然他的语言背景是英语和德语,但是他的家庭还主要是说英语的,在他长大后父亲便送他到英语学校去读书,所以英语始终是他的第一语言。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开普敦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该校的英文学士学位,1961年又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63年在获得英文硕士学位后,如同索因卡和奈保尔那样在英国从事旧殖民地的知识分子一样,他也来到了英国,但是他并不像索因卡和奈保尔那样在英国从事文学创作,他在那里是作为一名电脑程序员为IBM工作。四年之后,他又迁居美国,在纽约大学从事英语教学,同时还在德克萨斯大学攻读英文博士学位。1969年,他以研究贝克特的毕业论文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仍然在纽约大学教授英语,直到1983年,因为申请绿卡遭拒,他才又回到开普敦,并在开普敦大学教授英语文学,2002年,他移民到澳大利亚成了南澳的阿德莱德大学的研究员。目前他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思想委员会做访问教授,讲授柏拉图的哲学和惠特曼诗歌。所以当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公布后,他的祖国南非,澳大利亚以及芝加哥大学都无不为之高兴。

然而和戈迪默不一样的是,戈迪默从13岁就在约翰内斯堡《星期日快报》儿童版上发表寓言故事《追求看得见的黄金》,从而开始了笔耕生涯,二十多岁已经有短篇小说集出版,而库切却是在三十多岁才正式登上文学舞台。1974年他的小说《黑暗土地》出版,这部小说创作于1970年他身在美国的时候,因此小说反映了南非殖民化和美国卷入越战的事件。1977年,描写南非偏远农场故事的小说《在国家中心》出版。

八十年代库切的创作有很大的转机,出版的作品包括小说《等待野蛮人》(1980)、《米切尔·K的生活与时代》(1983)、《敌人》(1986)和论文集《白色书写》(1988)。其中《等待野蛮人》在出版当年即获得南非最高文学奖———中新社文学奖,给作家带来了国际性的突破;而《米切尔·K的生活与时代》则在1983年获得著名的英国布克文学奖,更是把作家推向了世界文学的前沿,所以这位来自南非的晚出作家在世界文学,尤其是欧美文学圈的路子就越走越宽了。

进入九十年代,库切继续创作出版了多部作品,小说有《铁的时代》(1990)、《分离之地》(1992)、《彼得堡的主人》(1994)、《少年时代:外省生活情景》(1997)、《耻辱》(1999)、《动物的生活》(1999);论文集《重合点:随笔与访谈》(01992)和《进攻:论审查制度》(1996)。其中《耻辱》1999年再次获得布克文学奖,从而使他成为第一位两次获得该奖的著名作家而被传为佳话。但因为作家的孤僻隐居以及对公众的躲避,他这次仍然和1983年那次获奖一样没有出席布克文学奖的颁奖典礼,这让人颇为迷惑不解。特别是他的这部小说在中国早先已有翻译出版,已得中国读者的了解,所以比起人们对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匈牙利的凯尔泰斯的陌生,库切在中国的命运应该是比较幸运的了。

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作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如同戈迪默八十岁还出版新作《掠夺》一样,库切的创作仍然很健旺。2002年他出版了小说《青年时代》,去年又出版新作《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个教训》;札记《非洲的人文学科》(2001)和《白色海岸:1986-1999论文集》(2001)。现在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然而作者仍然坚持笔耕,在由芝加哥大学所代表的声明中,库切说他还有荷兰诗歌的翻译即将出版,而其他工作仍奖继续。

综观库切的创作,可以发现,基于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语境中的创作,他对南非社会的问题和矛盾有深刻的思考和反映。实际上,戈迪默早就以现实主义笔法揭露种族主义的罪恶,反映南非黑人和白人的复杂矛盾,而库切现在同样以描写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表现南非苦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再联想到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裔英国移民作家奈保尔对后殖民社会现实的书写,我们似乎发现,在后殖民的语境下,具有世界意义的诺贝尔文学奖对当代反思人类历史,清算人类殖民罪恶的文学创作所给予的特别关怀。

猜你喜欢

开普敦库切诺贝尔文学奖
Cape Town:the Mother City of South Africa开普敦:南非的“母亲之城”
库切《耻》中的空间政治书写
复魅与拯救:库切“耶稣三部曲”的现代性危机和后世俗希望
库切《耻》中的凝视之耻
拿什么拯救你,开普敦
有“情”之士的无“情”之作:库切的卡鲁情怀与文学生产
为何今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野性开普敦
开普敦,深邃的蔚蓝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