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当好记者站长

2004-04-29李根林

新闻爱好者 2004年10期
关键词:党八股讲话生动

李根林

新闻传媒上的评论所评论的事实,要与人民群众有密切的关系,是群众欲知、未知、愿知的事。新闻传媒上多反映群众的意愿、群众的要求、群众的利益,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必然会得到他们的喜爱。刊登在浙江省《宁波日报》2002年5月28日上的《再反一次党八股》一稿,就是一篇受到群众欢迎的好评论。这篇评论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深恶痛绝的新闻报道、领导讲话、机关公文以及会议中的八股现象,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主题尖锐,概括准确,文笔犀利,结构严谨,有较强的战斗性和说服力。评论刊登后,对促进新闻宣传改革和转变机关作风,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二等奖。从写作上来说,这篇评论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概括准确,形象生动。评论文章一般说来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明思想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往往是概括的、庄重的。然而,概括并不排斥形象,庄重并不排斥生动,应力求概括性和形象化、严肃性与生动性相统一。一篇评论即使内容再好,如果文字艰深晦涩,或者任意搬用连作者自己也不懂的词汇,使受众莫名其妙,这样的评论即便词汇如何华丽,也难以感染受众和收到好的传播效果。古代有人写文章以“艰深文浅陋”见称,那是不足为训的。这篇评论在运用概括技巧,使文章形象生动上是成功的。如文中在对“八股新闻”的概括时写道:“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效益没有不显著的,班子没有不团结的,群众没有不满意的,问题没有不解决的,决策没有不正确的,形势没有不大好的,信心没有不增强的……这类‘八股新闻,在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这些形象生动的概括,说来兴趣盎然,令人赏心悦目。

评论的概括准确、形象生动,前提是评论作者对所评论的事物和阐述的问题应有充分的研究和深刻的了解,才能把复杂零散的现象概括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无疑,这篇评论的作者在这方面是作了努力的。

——真知灼见,真情实感。新闻评论应当是有所感而发,有所为而作。这样的评论才有可能发挥其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评论的作者如果对所评论的问题和事物,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就不可能有真知灼见,也不可能有真情实感。这篇评论的作者,显然对所评论的问题——“党八股”有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如文中写的:“有一些原本优秀的年轻人,做八股文做长了,一旦到那些需要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文字岗位,就很不适应。除了领导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思想;除了几句大话、套话,没有自己的语言。另有一些原本文章精美的秀才,到机关蹲了几年,却变得文思干涸了。笔者年轻时也可称‘八股小手,一两万字的报告,可以一气呵成。可是一到基层,写一篇几百字的小文,却要修改四五遍。可见,八股之风害党、害国、害民、还害人。”这些发自作者内心的感受,不是凭空杜撰,高喊空洞口号者所能做到的。从文中可以清晰地看得出,作者对“党八股”是深恶痛绝的,对新闻报道、领导讲话、机关公文和会议中的一些陈腐现象,早有反感,再加上2002年又是中央提出的作风建设年,于是有感而发。这种带有真情实感的作品,自然就会使受众受到感染和启迪。据介绍,文章发表后,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有人对作者说,你写这样的文章,“胆子真够大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文章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对实际工作有强烈的舆论监督作用和指导作用。

——朴实精炼,风趣幽默。近年来,部分新闻传媒上的评论,存在着一种“调侃”的文字,着力点不是在阐述论点上,而是在制造一些半文半白、似通非通的句子上。这些文章看上去挺热闹的,细读起来,实际上是一堆不相关联的、不成系统的感慨,让人感觉甚至是在发牢骚,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风趣幽默。这恐怕不是撰写评论的正路。因为评论不是快板书,不是单口相声,不是幽默小品。评论中虽然也可以借鉴各种艺术的优点,但说到底还是要以论为主。论点正确,朴实精炼,风趣幽默,这绝非杂耍之类的胡诌所能做到的。这篇评论,写得朴实精炼,风趣幽默,这种文风是值得称道的。

朴实是新闻评论应有的风格。新闻评论要写得朴实,就是在说理论述的时候,力求朴素自然,把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感情准确而恰当地表达出来。朴实幽默并不等于油腔滑调,不等于语言粗糙,而是要经过作者的加工提炼。朴实,就要反对装腔作势、哗众取宠,进行论战也不能用谩骂代替讲理。这篇评论在朴实精炼,风趣幽默上是成功的。如文中写的:“建国50多年了,党八股这种恶劣的文风,不仅无所收敛,而且还在‘与时俱进,危害着党的事业。”还有对党八股种种表现的刻画及结尾处写的:“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一位‘八股老手的政协委员,在发言中郑重提出:‘我们需要再反一次党八股,我举双手赞成。”等等。这些论述,受众没有一点冗长的感觉,倒觉得这篇评论对“党八股”的刻画,深刻而不深奥,犀利而不尖刻,平和而不平淡,生动而不油滑,朴素而不浅陋,读来酣畅,令人拍手称快。

?穴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雪

附原文:

再反一次党八股

□张登贵

60年前,毛泽东在延安反过一次党八股,著名的《反对党八股》一文,就写于1942年2月。可是,建国50多年了,党八股这种恶劣的文风,不仅无所收敛,而且还在“与时俱进”,危害着党的事业。

先看老百姓对“八股新闻”的概括: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效益没有不显著的,班子没有不团结的,群众没有不满意的,问题没有不解决的,决策没有不正确的,形势没有不大好的,信心没有不增强的……这类“八股新闻”,在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中,出现的频率最高。

党八股表现最集中的,还在领导的报告、讲话之中。毛泽东当年给党八股列了八大罪状,其中四条现在依然非常突出。一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空话太多,第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长。洋洋几万言,真正有用的,有时就是几句话。写空话比写实话难,这就苦了秀才们了。秀才们也有对策:抄。抄以前的报告文件,抄上级的报告文件,抄别地的报告文件。这样的东西,谁会有兴趣看、有兴趣听呢?会上时常有人开小会、打瞌睡,这是重要原因之一。二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延安时期装腔作势,是因为政治斗争激烈,而自己又没有真正弄懂马列主义,想以势来压服别人。现在的装腔作势,多半倒是既想显摆,又自感底气不足,于是就搬一些自己都没有弄明白的新词句来,以显示学问的高深。不信,你问一问这类报告的作者,那些新词句是什么意思,我看多半答不上来。三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瘪三的特色,就是干瘪。现下的有些报告、演讲,既没有生动的古语,也没有新鲜的外国语汇,更没有活泼的群众语言,从头至尾,全是官腔,味同嚼蜡。四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这一条,除了继承之外,现在还有“创新”,就是搞数字游戏,什么一个突破,两个狠抓,三条措施,四项要求……要么就是“12345工程”“67890项目”等等,叫冯巩、赵本山拿去,全是相声、小品的好题材。

机关的公文,八股之风亦很盛行。一个单一的工作计划,也要写上指导思想、目的要求。若把公文中的指导思想全摆在一起,就会发现,除了有一两句话不同之外,其他几乎一模一样。还有公文的结尾,不管事大事小,全要来上一段高举、团结的话,似乎不写上这些,政治立场就有问题。

不仅讲话、文件、新闻有八股风,开会也有。不管大会小会,都按照一定的程式,谁上台,谁坐哪里,谁主持,谁讲话,一点都不能乱,还美其名曰“规范化”。不区别实际情况,什么会都要按照死板的程序,就是党八股。

党八股的最大危害,是禁锢思想,空耗精力,消蚀人的创造精神。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实例。有一些原本优秀的年轻人,做八股文做长了,一旦到那些需要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文字岗位,就很不适应:除了领导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思想;除了几句大话、套话,没有自己的语言。另有一些原本文章精美的秀才,到机关蹲了几年,却变得文思干涸了。笔者年轻时也可称“八股小手”,一两万字的报告,可以一气呵成。可是一到基层,写一篇几百字的小文,却要修改四五遍。可见,八股之风害党、害国、害民,还害人。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一位“八股老手”的政协委员,在发言中郑重提出:“我们需要再反一次党八股”,我举双手赞成。

猜你喜欢

党八股讲话生动
反对党八股(节选)
反对党八股(节选)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注水”讲话
国旗下的讲话
延安整风运动中的“三风”整顿及其历史意义
男朋友
从《反对党八股》谈党的文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