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如何体现新闻的力量
2004-04-29李争鸣
李争鸣
我们常说,报纸就是新闻纸,新闻是报纸的生命。报纸的生命力到底有多强,关键取决于新闻是否能经常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许昌晨报》是今年3月1日正式创刊的一份都市类报纸,其前身是《许昌日报·社会晨刊》。该报一创刊,即在报头显著位置打出了这样一个口号:体现新闻的力量!打出这样一个口号,就是要求这张充满朝气的报纸要在做新闻上下足下够工夫,使所报道的内容不断在社会上产生影响,从而使新闻焕发出足够的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彰显报纸在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起初,在提这个口号时,也有一些采编人员认为就是要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其实,体现新闻的力量,对于都市报而言,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外延。
体现新闻的力量,就要在关注民生上做好文章,时刻发现百姓在生活中所关注的各类问题,为社会搭建一座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桥梁,从而使读者对媒体在服务社会的作用方面有一个新的认识。
对于一张真正走向市场的都市类报纸,要想得到读者的厚爱,就必须要关注他们的生存境遇,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这方面,报纸有其自己独特的优势,因为她既是社会活动的报道者,在某种程度上还起着社会生活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如果我们在关注民生的同时关注政府,在找准二者结合点的基础上做好策划,构建起一座连接市民和政府的桥梁,媒体就能产生出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许昌市的“创三城”(国家卫生城、旅游城、园林城)工作是许昌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三城”工作是一项造福全市的民心工程,其最难的是卫生城的创建,一方面政府急需下猛药治理脏乱差现象,一方面普通市民渴望自己周边的卫生环境能有较大改观。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一些单位对存在的问题相互推诿,脏乱差问题时有发生。怎样把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与提高市民“创三城”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创三城”工作的有效开展呢?《许昌晨报》策划了这样一个活动,即邀请“创三城”指挥部办公室的领导做客本报热线记者部,现场解答市民反映的问题,并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迅速解决存在的问题。为了造成更大影响,晨报以“看见脏乱差,你就打电话”为栏题,对“创三城”指挥部的领导做客本报的消息进行了提前预告。6月9日上午,做客本报的有关领导在两个小时内,竟接到读者电话近200个,急需整治的问题67个。接着热得烫手的热线电话,有关领导一边及时安排人员解决问题,一边郑重承诺:要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随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各职能部门分抓落实,市民提出的各类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事后,市里有关领导十分感慨地说,真没想到报纸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少市民也赞扬说,晨报热线,连着政府和市民,是晨报给了我们一个说话的地方。
体现新闻的力量,就是要让读者通过媒体及时了解到他们所关心、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让读者在信息的获得方面得到最大的满足,使读者逐步感受到报纸是他们须臾不可分开的朋友。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把新闻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与广大读者的生活、工作、就业、健康等根本利益都没有任何关系的新闻,如娱乐新闻、明星轶事、性丑闻等大量的、有媒体自身商业化需求而炒作起来的新闻;一种是与广大读者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如公共政策、教育、就业、物价等。作为都市类报纸,多登一些社会新闻、娱乐新闻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去关注与广大读者切身利益、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不去从公众利益的角度去挖掘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这必将会造成都市报新闻的缺失。而广大读者之所以关注党报,是因为许多关注国计民生、关系市民切身利益的大事要通过其去发布,许多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鲜经验要通过其去推广,这类新闻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广大读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晨报一创刊即提出了嫁接党报优势,让都市报“硬起来”的口号,其目的就是为了做好政务新闻这个大文章,为读者提供更多更有用更有价值的信息。为此,晨报专门设立了时政记者部,开设了市民备忘专栏,而对于重要的时政新闻,则不惜版面,认真做好做透。7月13日,晨报刊登了《9.6亿!全市半年财政入账颇丰比去年同期增长70.7%》的消息。尽管内容只有300多字,但我们还是把其做在了一版头题位置。因为财政收入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长预示着政府能为市民办更多的实事,这样有用的新闻,市民自然十分关注。每年7月的中招,总会牵动数以万计家长的心,对于这样的重要信息,晨报自然十分关注。从7月上旬开始就主动与市教育局加强联系,一旦分数线确定,立即做足做好文章。7月19日,晨报率先在头版头题位置以《市区普高录取明日开始择校生录取分数线和收费标准已确定》的消息,把百姓关注的各种问题详细给予解答,并将各高中的择校生收费标准制成表格逐一公布。第二天,《许昌晨报》立即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各零售报亭的报纸被抢购一空。由此可见,只要抓住读者关注的兴奋点,在兴奋点上做好服务的文章,报纸的新闻才能有真正的影响力。
体现新闻的力量,就是要抓住社会关注,百姓焦虑,急需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热点问题,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在促使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读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新闻的力量。
在体现新闻力量的过程中,舆论监督无疑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监督的问题准确,选择的时机得当,就能够在社会上产生较强的反响,十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晨报十分重视倾听读者的呼声和意见,我们在热线记者部开通了五部热线电话,设置了“热线记者特别行动”专栏,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每天有记者专门接听并分类整理,重点抓住群众意见较大,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当地党委政府急需要求解决的问题,加大舆论的监督力度。创刊几个月来,热线记者闻讯而动,写出了许多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稿件,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少读者已形成了“没事看晨报,有事找晨报”的习惯。4月15日上午9时左右,热线记者接到长葛市和尚桥镇牛庄村村民打来的电话,反映他们村北一家没有挂牌的化工厂经常排放一种难闻的有毒气体,导致附近村民出现头痛、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值班领导立即派出文字和摄影两名记者迅速赶往该村,深入了解情况,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4月16日,一篇图文并茂、题为《长葛华达公司排放“毒气”群众受苦》的报道即在晨报重要版面刊出,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在舆论的压力下,长葛华达公司次日即停产并拆除了设备。为此,牛庄村的村民专门派代表来到报社,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代表们激动地说,一篇报道解除了我们的多年之苦,还是晨报的力度大呀!
当然,批评报道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媒体毕竟不是执法部门。如果报道的事实不准,或者即使事实存在但因各种原因暂时无法解决的,仓促拿出批评的武器,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体现不出新闻的力量,有时还会给媒体本身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在总结批评报道容易出现的问题后,专门制定了批评报道“五不写”:即不是自己耳闻目睹的不写;没有采访到双方当事人的不写;没有掌握确凿证据的不写;事情暂时无法解决的不写;专业问题没有专家意见的不写。通过“五不写”,努力避免了批评报道中易发生的各类问题,注意做到批评报道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反响,从而使舆论监督真正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并真正成为体现新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