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文化主导 增强文化自觉

2004-04-29李祖荣

企业文明 2004年12期
关键词:龙岩建设文化

李祖荣

峰会传感企业文化建设新高潮

初冬的北京,已是寒露初上,而福建闽西,依然是翠峰如簇,绿蕉似海,花木葱笼,金桔满枝。一年一度的中外企业文化峰会在这里展现中国企业文化的新进展,使龙岩这座革命名城充盈着文化的气氛 。

以“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为主题的本届峰会,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龙岩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让主办者始料未及的是,原定400人左右的会议竟然有700多人报名,通过“思想说服”婉拒了几十个人,但还是来了630多人,会议不得不设分会场。这表现出企业文化和会议组织者的吸引力、凝聚力。福建省原省长、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胡平,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顾问徐惟诚,国资委副主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王瑞祥,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程路,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荆福生等不同界别的重量级人物齐集峰会,并发表了深邃见解,使代表们感受到“规格”的意义。国内外知名、强势企业的介入,明显地增加了会议的份量。中航一集团企业文化部部长曾良才率20多人参会,中石油集团政工部关晓红部长与旗下企业代表更多达47人赴会。知名企业文化学者、组织者孟凡驰,文化力研究第一人贾春峰,国内学习型组织研究和推广的顶级学者张声雄,SA8000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的权威专家周国银,日本人力开发研究所副理事长垂水裕等与会评点指要,让会议呈现出浓厚的学术味。

11月13日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系列表彰颁奖仪式,对在2003~2004年度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共表彰了实践创新奖193项、组织推动奖29项、个人贡献奖71项、研究成果奖35项。

会议结束前,大会通过了“中外企业文化峰会2004龙岩宣言”。宣言既集纳了过去探索、实践的精华,又指明了企业文化发展的路径,受到代表们的普遍认同。

有参加过上届青岛峰会的代表感言:像这种一浪高过一浪的峰会,确实是中国企业文化的盛会,让我们感受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劲势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已经来临。

用文化主导管理

以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

理事长胡平就企业家的文化品格作讲话。他说,产品有品牌,企业有品位,企业家有品格,而文化则贯穿其中。企业家的文化品格包括企业家的文化地位、文化思维、文化融合和文化理想、文化情操、文化智慧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家创业要文化,创品牌要文化,企业参与竞争要文化,企业家的身心健康也需要文化,经济和文化就像阴阳两极是共生共存的关系。要解决经济和文化“两张皮”现象,两者要一手抓。要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融合外来的先进文化,并且不断创新,实现两种文化的对接和超越。要有放眼世界的思想,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要讲诚信、讲奉献,增强社会责任感。每一个企业家都应该是商人、文人和善人。

研究会顾问徐惟诚从秦王朝制作兵马俑的奴隶在兵马俑衣角隐蔽处留下自己的符号,指出劳动自豪是人的本性。但在社会化大生产分工愈益细化的条件下,人的劳动缺少自豪感,劳动被异化。他认为今天的管理就应该是激发员工自豪感的管理,今天的文化就是要克服人的异化,让人的本质回归。

本拟赴会作主旨讲话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大中因年高有病,未能如愿,但他为会议提供的“文化主导与企业家的文化自觉”一文,则是“点睛之笔”,体现了在“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理论指导下,对中国企业文化现状和走势的深刻把握,体现出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新高度。他认为推进管理主导要素由硬件要素向文化要素移位,建立文化主导的管理要素体系是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化进程中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而建立文化主导的管理要素体系对我国企业家的文化自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文章内容另发)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贾春峰在他的学术报告中更系统而深入地阐发了他对文化力的研究,还针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和问题,回答了我们究竟要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报告内容另发)

企业文化之火

已成燎原之势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很多代表最早都是从毛主席诗词中闻知“龙岩”,知道那是一个革命老区,仅此而已。对通常选择在大城市召开的企业文化方面的全国性会议选址龙岩,大惑不解。特别是抵达厦门后又驱车三四小时,穿越高山连绵、沟壑纵横的闽西大地,问号愈发加大了。

事实消除了这种疑虑。

当代表们游览了举世闻名的永定土楼,拜偈了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田会议会址,参观了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龙岩卷烟厂,特别是在阅读了龙岩企业向大会提供的丰富材料并听取了龙岩企业家们在论坛中的精彩发言后,便不由自主地对龙岩和龙岩的企业文化刮目相看了。

龙岩市有285万人口,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融合古越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生成了富有特色的闽西文化,既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著名侨乡,又是重要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之一和毛泽东思想孕育地。龙岩市委高度重视区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作为加快推进闽西老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早在1998年,市委就提出创新闽西文化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策略方法,并运用多种方式推动全市企业文化建设,涌现出了一批很有特色也很有水平的企业文化单位。这次峰会,市委、市府均作为主办单位,对会议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和力量,表明了其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传播的积极态度。

14日上午的龙岩市企业论区,以“弘扬古田会议精神,铸造企业发展灵魂”为题。龙岩卷烟厂党委书记赖鞍山,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胜利,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映南等,介绍了各自的文化建设经验。

有着50多年历史的龙岩卷烟厂,从作坊式的小加工厂发展成为资产总额35亿、销售收入近40亿元的大型国有企业,近年来一直是福建省纳税第一大户,位列中国纳税百强第31位,其主导产品“七匹狼”的品牌价值就达24.62亿元,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公众认知商标。这个企业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立身社会所必须的精神支柱,她不仅能够解释企业内部的运行情况,更重要的是还能向企业家、企业管理层指出什么是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富矿,谁发现和开发得早,谁就拥有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动权。据此他们逐步形成了富有“龙烟”特色的企业文化,包括:“艰苦奋斗、永不服输、争创一流”的优良传统;“追求卓越——实现顾客、社会、员工满意最大化”的企业宗旨;“身处山区、放眼世界”的企业发展观;“与狼共舞,尽显英雄本色”的品牌形象。这些理念,他们通过细节得以展现,如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卷烟的焦油含量、降低卷烟的危害性;主车间采用自然采光及人性化设计,创造优雅舒适的工作环境;2000人的企业近三年每年超过100万元员工教育经费,大大超出员工工资1.5%的提成标准等。

起步于1992年的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当时资产只有351.7万元,到2003年实现产金超10吨和利润4亿元,今年上半年利润达3.7亿多元,在全国黄金行业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这个曾被认定为没有开发价值、符合开采标准的黄金只有5.45吨的矿区,奇迹般地成为有开采价值的黄金达200吨、创造巨大利润的矿区,被业界称为“紫金现象”。公司在峰会上这样解释道:科技创新是紫金发展的主动力,企业文化是紫金发展的终极动力。“要干别人不敢干或干不成的事”的企业家精神,影响企业形成了独立特行、标新立异、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作风;每年的科技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5%。用企业文化和高新技术激活吉林辉春金铜矿这条“休克鱼”。2002年建立的博士后工作站,进站9名博士,是黄金行业和革命老区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公司总经理罗映南在论坛上谈到的“科研免责制”引起了代表们的特别关注和兴趣。他解释道:“任何一个科研人员,自己可以提出项目和研究方案,经专家评议认可后即可立项研究。若成功了有奖,失败了免罚。免责制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使科研人员更能放开手脚大干事业。公司黄怀国博士说:“免责制使我们没有后顾之忧,敢于承担课题,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能够放得开,发展空间很大。”一些代表对此赞叹有加:这种气度和容量,企业哪有搞不好的理。

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把企业文化当作企业重大的经营韬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不懈地构建“以变革、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推动了企业质的飞跃。福建移动公司龙岩分公司、中国联通龙岩分公司、漳平电厂、红炭山矿业有限公司、龙工集团等都积极地探索构建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龙岩这个本不发达的革命老区,其企业文化建设的状态,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鲜明印象,地不分南北,企不论西东,都需要文化,都正在文化起来,有如毛泽东1930年在闽西写就的著名文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在经历了长达20年的自发借鉴、宣传普及、自主开发,已进入深化提升的新阶段。中国企业文化已成燎原之势,其新一轮高潮已经到来。

国企文化的转型、再造与融合

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没有建设企业文化的理由和动力。而市场经济导致的企业利益差异化和市场差异化竞争,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和必然。

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走进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国有企业,尽管其市场化程度有差异,但对于企业文化的认知程度和推动力度,却是日甚一日。特别是在中国进入WTO后,这一势头尤其明显。国有企业特别是计划烙印很重的中央企业,以其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带动和引领了整个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新任顾问王瑞祥,在峰会上代表国资委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和进展;明确指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是“重要的战略任务”;全面地提出了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内容、原则、机制、途径等;要求大力促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转型和再造,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作出新贡献(讲话内容另发)。

有着113万名职工的中国石油天燃气集团公司确立并积极推进“文化强企”战略,把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列为“十五”期间重点实施的十大工程之一,制定并贯彻实施了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在传承大庆精神和借鉴国外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着力于企业文化的创新,赋予中国石油文化新的内涵。形成了在集团公司企业文化主要要素的一致性和旗下公司企业文化丰富性的统一。不但有力地提升了中国石油经营业绩,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石油“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该集团政工部主任关晓红向代表介绍,中石油在世界500强中的排位已从1998年的第81位上升到去年的第52位。

上海宝钢集团党委书记刘国胜说,宝钢文化最基本的价值观就是“诚信”。体现在严格苛求的精神、学习创新的道路和争创一流的目标。其显著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把企业文化和管理原理融为一体,把企业文化变成一种制度;二是在借鉴和吸收国外一流管理和企业文化经验的同时,又注重发挥国内自身的优势。积极发挥党的建设的优势,把党员作为先进人才资源中先进的部分,让他们带头实践先进的企业文化。

据国际有关机构调查表明,企业重组和经贸合作项目失败,70%是由于文化沟通方面的原因造成。处在世界性并购重组浪潮中的中国企业,对此相当瞩目。龙岩会议上一组文化融合的材料,给了代表启示。东风汽车公司党委副书记范仲、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副董事长霍金贵、攀钢党委宣传部部长张邦绪,分别介绍了在国际合作和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文化融合思路和举措。东风公司在国际合作中不断为东风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如全力构造以全球化为背景的国际化企业文化,具有现代企业形象竞争力的新文化,以创新为根本的引导型文化,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文化等等。中铁建党委在量大面广的重组工作中,坚持整合吸收文化资源与核实接受有形资产并重的指导思想,像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那样防范优质文化资源和无形资产的流失。开展了“双重清产核资”等活动,不但推动了并购重组,丰富提升了公司企业文化,也有效地推动了企业改革发展。

从2000年以来,攀钢先后对成都无缝钢管公司、成都钢铁厂、锦州铁合金(集团)公司、长城特钢实施并购重组,对渝钛白的股权进行了收购和控股,均获得了成功。他们认为支撑攀钢并购重组成功的关键因素不只是资金、技术和政策,还有企业文化。攀钢通过文化宣讲、文艺演出、外派干部的言传身教、并购重组企业员工到攀钢本部考察、挂职锻炼、办班学习、攀钢新闻媒体的延伸等形式,将攀钢的文化理念推广、导入到并购重组企业,促进了并购重组企业员工对攀钢文化的认同。

以文化本土化参与经济全球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着挑战,与国外知名企业进行沟通和文化交流,加强了解,尤其显得重要和有意义。这也是我们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的一次行动。”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在总结国外知名企业文化建设借鉴主题研讨时如是说。

加拿大洛基山药业集团总裁Brian Hodge(布莱恩·赫治)先生在中国有20年做生意的经验,但早期与一些外国投资商一样,由于犯了缺少沟通的错误,生意亏了老本。他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想搞好事业,不仅要在本行业、在生意圈,而且要和整个社会圈建立起友好关系,要把自己的企业完全融入到社会中去,取得企业家们和中国政府的支持,把眼界放得远些,让开放的、有抱负的、有雄心的人成为企业中的一员。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厂长John Robson先生说,西安杨森的成功在于对企业建立了一个信念,即对客户(医生、护士、病人)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生活环境(大社会)负责,对股东负责。他说,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下,要充分利用好中国对外资企业的良好态度,使企业能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引进跨国公司的先进文化经验和先进技术,让中西文化精神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结合,有效利用。

日本人力开发研究所副理事长垂水裕先生说,日本及其公司成功的经验就是重视人的因素,抓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企业理念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灵魂。而企业的灵魂在人,一个企业一定要有灵魂,要有大家一致的东西,才会朝着一致方向。他认为管理就是对员工的欲望和生活目标的管理,因此企业最重要的是抓好人的教育、人的素质提高,才能提升企业的力量。

麦当劳中国东南区总经理葛国瑞以其相当地道的普通话,介绍了麦当劳的以为人本的理念、不走样的执行标准和特别注意全球化思考和本土化行动,实施本土文化战略。每逢春节,都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活动,门脸装饰也结合中国习惯,以营造中国消费者喜闻乐见的环境。

学习力提升竞争力

全总宣传部副部长王成和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张声雄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的企业文化提升”专题论坛中指出:学习型组织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管理思想。国内九部委一起共同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目前在不少地区,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迅速升温、效果明显。

成为国内第4家AA级学习型组织创建单位的齐鲁物流公司,在实践中形成了“四个要素、一个激活因子”的创建模式,特别是“领导联盟”的提出和运用,不但确保了物流改革的成功,而且促进了学习创新循环的建立和运行,形成了具有齐鲁物流特色的学习型文化,被专家认为对推进学习型组织理论本土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该公司经理林竹盛认为学习型文化的创建让企业成为行业先锋。

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工会崔主席介绍,为适应市场竞争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要求,全公司开展了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车间、学习型班组、学习型科室的活动,并将活动纳入了公司整体发展战略,与企业日常管理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融为一体。

企业文化助推民营企业健康成长

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在去年8月下旬成立,标志着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跨入了新阶段,全国范围内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由自发阶段进入了自为阶段,由分散走向了集中。一年多来民营企业文化围绕“民营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认真研究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及时总结交流民营企业的经验,积极探讨了如何有效地推动民营企业普及先进的企业文化,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与企业文化提速”专题论坛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程路在对我国的民营企业及企业文化建设作了总体情况介绍后,河北省亨豪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芦新菊、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副总经理赵金林、四川豪吉集团董事长严俊波作了专题发言。

芦新菊是个献身光彩事业的民营企业家,她与丈夫从1986年开始投身于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光彩事业。她说,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国的优良传统,一定要将它发扬光大,作为民营企业家更应该继承这种传统文化,并把回报社会、助人为乐、先富带后富作为我们企业的最高追求。

赵金林说,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要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靠事业的魅力和企业的远景吸引人、凝聚人;靠公开、公正的环境培养人、锻炼人;靠团结和谐的家庭式的温暖留住人、团结人、感染人;靠不断改革创新,靠持久的动力激发人,同心同德,最终实现奉献社会、企业发展、个人价值共赢的目标。

严俊波认为,要以“容”作为企业的理念,要容中国传统的各民族文化、容国际多元文化,共同创造财富和享有财富;要以“人为本、法为准、德为先、廉为纪、勤为荣”作为企业的原则。

SA8000“逼迫”企业全面发展

“SA8000标准不是美国标准,也不是欧洲标准,是一套全球适用的国际标准。”“SA8000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研讨会上,广东安一管理咨询公司及社会责任在线首席顾问周国银、兴炜五金塑胶(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志明作为特邀嘉宾作了主题发言。

周国银说,1997年,社会责任国际(SAI)成立于美国,同年10月,SAI公布SA8000标准,并于2001年修订。SAI专注于公司社会责任研究和SA8000标准的推行,该标准是全球第一个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周国银从该标准的内容、体系架构、认证制度、行业分类,发展趋势及目前对该标准的一些误解等方面详细阐述了SA8000标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据悉,截至今年10月31日,我国已有492家企业通过了SA8000认证。2003年2月1日通过SA8000认证的兴炜五金塑胶(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志明还介绍了该公司通过认证的经验及对公司发展的推动作用。他认为认证非常重要,但是成本不低,尤其是对实力并不强的企业来说。

历时三天的中外企业文化2004龙岩峰会,交流了新经验,展示了新成就,提出了新思想,让与会者强烈地感受到:管理界和企业界的文化自觉正在提升,企业文化这股强劲的力量正在升腾,并将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的关键因素之一。

猜你喜欢

龙岩建设文化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童迷黑白秀
龙岩:“三色”发力 崛起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