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春秋》无达辞”的解释学意义

2004-04-29郜积意

人文杂志 2004年3期
关键词:春秋繁露春秋董仲舒

郜积意

内容提要“《春秋》无达辞”见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是董氏对《春秋》文辞叙述特征的一种概括。针对此种叙述特征,董氏提出了“从变从义,一以奉天”的应对策略。从董仲舒对《春秋》具体事例的解释来看,他首先预设了《春秋》神圣的立场,并在解释过程中注重独修义的挖掘,在方法上通过以例见法,最后抵达“从变从义,一以奉天”。这种解释体现了他对经典所包含共时伦理的把握,并超越了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解释立场。由此观之,经典解释不仅是一种学术活动,也是一种伦理活动。

关键词董仲舒 《春秋繁露》 《春秋》无达辞 共时伦理

〔中图分类号〕B2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04)03-0026-06

“《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最早见于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篇》。此前,《荀子•大略》曾有“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同也”之说,董氏的提法与之有相似之处。不过,荀子在此所强调的,是人行为背后的内心道德律,与经典的解释关系不大。〈大略〉云“《春秋》善胥命,而《诗》非屡盟,其心一也”,也是以人的内心道德律作为论述的要点。而《春秋繁露•精华》中的“《春秋》无达辞”,则是针对未逾年之君的例法而提出的解释策略(详下),《春秋繁露》中还有一些关于《春秋》之辞的描述,也都与经典的理解与解释相关。这些都与上述荀子“善为《易》者不占”的观念明显不同。

猜你喜欢

春秋繁露春秋董仲舒
春秋决狱与法律解释——以董仲舒春秋决狱案例为中心的考察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研究述评
《董仲舒思想通解》出版
论《春秋繁露》中的“利”观念
《春秋繁露》与董仲舒的儒学政治思想
春秋“王鲁”说刍议:以董仲舒为中心
试探《春秋繁露》的郊祀论
牟宗三论德治及其不足
试论《秋海棠》在20世纪40年代的媒介传播
春秋礼乐文化的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