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浙江商人招商引资的迷局
2004-04-29龚理
龚 理
西部地区在掀起招商引资热潮的同时,如果不加以鉴别和防范,极有可能被不法之徒趁机钻空子,最终反受其累。
看起来似乎不可能的事,但是,一切都发生了:
招商引资功臣的10万元政府奖金被某部门莫名其妙地“截”走6万;外商投资的纸业有限公司成为当地的排污大户;进入县政协委员的外来投资客商竟然是一名因为偷税漏税而被判缓刑的罪犯;投资期间,客商以厂区设备重复抵押的方式从当地一家企业手中卷走300万元巨资;尔后,又故伎重演偷税漏税被地税部门再度查处;案件移送到当地公安部门快三个月,但是,这名客商至今仍逍遥法外……
这是发生在安徽颍上县的一起离奇的招商引资个案。记者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深入调查,最终让其还原。9月13日,当地的一位知情举报人感言:“中部地区在掀起招商引资热潮的同时,如果不加以鉴别和防范,极有可能被不法之徒趁机钻空子,最终反受其累。”
下岗职工引来项目
2003年2月4日,阜阳当地一家媒体以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了一条消息。这篇报道讲述的大意是,颍上县一位名叫孙春文的下岗职工,3年来自费6万多元,行程数万里,奔波于家乡和浙江省富阳市之间,终于引来一个资金达1558万元的大项目,盘活了该县业已破产的造纸厂,解决了30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为了表彰他优异的招商引资业绩,颍上县委县政府根据相关规定,给予他10万元重奖。
这篇报道完整地叙述了孙春文的引资过程:2000年9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孙结识了浙江富阳某造纸厂老板王某。之后,孙春文向王推荐了颍上造纸厂这一招商项目。几经接触,双方最终达成了投资共识。一个月后,王某来到颍上,交付了20万元定金,并与颍上县破产办签订了颍上造纸厂5号机组的协议。10月26日,富阳某造纸厂全权委托孙春文与颍上县政府洽谈有关业务和5号机组再生产事宜。
2001年4月20日,富阳某造纸厂与颍上县政府正式签订了就地再生产协议,并以800万元价格收购了5号机组及所有配套资产,正式拉开了投资颍上的序幕。2002年10月1日,新的颍上纸业有限公司正式开始投产,300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造纸企业超标排污
2002年10月10日,就在颍上纸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后9天,就有数十名群众联合向环保部门反映,这家公司有超标排污现象。《情况反映》说,该公司排出的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沙河……
接到相关投诉后,安徽省内一家媒体记者专程前来采访并刊发了相关报道。2004年1月9日这家媒体刊发报道说,“望着沙河里翻着白肚皮的鱼儿随波流向淮河、沙河,当地村民简直欲哭无泪:一座日排7000吨工业废水的造纸厂,让他们原本安宁的生活失去了平静”。
令他们愁眉不展并屡屡向有关部门投诉的是颍上纸业有限公司。该厂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一些内幕:从试生产开始,造纸污水的排放就像是脱缰的野马。据这位负责人称,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淮河,而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厂方特意在污水处理室堆放了一些处理剂原料,但是这些处理剂很少使用。
“然而,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已经存在一年多的严重污染企业,竟然是在没有任何环保手续的情况下非法生产的。颍上县环保局王彦福副局长说,2003年,在全省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统一行动中,他们曾会同阜阳市环保局对该厂进行突击检查,检查的结果是该厂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总排口废水超标排放。此后,他们多次通知该厂法人王某补办环保手续,但对方一直置若罔闻”。
这篇报道刊发后,引起了阜阳市环保部门和颍上方面的重视。在组成联合调查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元月12日下午,阜阳市环保局会同颍上县有关部门举行会议。会议决定,颍上纸业公司立即停产整顿,确保整改到位。元月13日,停产整顿通知书下达。
2月18日,整改后的颍上纸业有限公司恢复试产。2月27日,环保部门对该公司外排污水进行了取样监测,发现其外排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悬浮物均超标。之后不久,颍上县环保局要求该公司必须在3月底前完成所有的环境评价和环保设备建设,其中任何一项未完成,该公司都要坚决关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切还没有完。就在环保部门彻查颍上纸业公司之际,3月30日,安徽电视台刊发了一篇题为《一位拥有三重身份的人》的调查报道,又将该公司老板王某的一桩旧事“揪”了出来。
该报道首先披露了颍上县电视台于2004年3月17日播出的一段当地两会的专题新闻。新闻中,王某赫然出现在政协委员中。
紧接着,安徽电视台的报道曝光了颍上纸业有限公司严重超标排污的事实。随后,记者赫然亮出了一份判决书。
发放这份判决书的是浙江省富阳市人民法院。判决书中称,被告人王某,男,1960年10月14日出生,汉族,出生地浙江省富阳市,文化程度初中,系富阳某造纸厂厂长。由于犯偷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判决时间是2000年12月29日。这也意味着,一直到2005年12月29日,判决书中的王某缓刑期才能结束。
那么,这份判决书中的王某,是不是颍上县政协常委以及颍上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某呢?安徽电视台的记者赶赴浙江富阳进行核实求证。
在富阳市人民法院,安徽电视台记者看到了判决书的原件。同时,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证明显示,被判刑的王某的身份证号是3301×3196010145710,而颍上纸业有限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王某提供的身份证号码是3301×3601014571。两个号码,一个是旧版身份证号,一个是新版身份证号,代表的是同一个人:王某。
重复抵押套现300万
尽管安徽电视台关于王某身份的跟踪报道没有继续,但是,对于王某的关注还在继续。
2004年7月25日,这家电视台今晚报道栏目再次推出一条专题新闻:《颍上县招商引资引来了什么?》,披露了王某在颍上期间的另一桩官司。
安徽电视台记者到达颍上时,颍上纸业有限公司已经停产多时。据颍上县法院介绍,纸业公司停产的原因是拖欠他人欠款,资产被查封。申请查封的是地处颍上县的安徽鸿运船舶管理有限公司,2002年12月,也就是颍上纸业公司开张3个月之后,他们借给了颍上纸业公司三百万。
借条上写明还款期限三个月,月利率0.5%,逾期不还,月利率就按1.5%支付,每天还支付0.1%的滞纳金,同时签署的还有一份资产抵押担保书,以本公司价值500万元的房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作为资产抵押。
然而让鸿运船舶公司没想到的是,三个月后,他们的钱并没有被还回来。对此,10名公司职工诉诸法律。2003年12月31号,颍上县人民法院以安徽鸿运船舶管理有限公司10名职工胜诉了结了这场历时一年的借贷纠纷。当时胜诉方向法院提出了财产保全,颍上县人民法院依法查封了颍上县纸业公司当初抵押的资产。
虽然申请了财产保全,可不该卖的东西王某还是照卖,而让船运公司更不放心的是,他们又发现了一份签订于2002年4月的厂房厂地转让协议。原来,早在向船运公司以公司资产做借款抵押8个月之前,王某已经把公司的资产抵押给了原国有颍上县造纸厂破产清算组,王某抵押给船运公司的资产属于一女二嫁,重复抵押。
移交警方仍未归案
让王某彻底逃离颍上的,却不是上述发生的种种事件,而是因为再度重施故伎、偷税漏税遭到颍上县地税部门的查处。查处完结后,案件移交颍上警方,由此,王某惶惶然逃离。
据介绍,2003年初,阜阳市地税局又接到群众举报,说王某在担任颍上纸业公司法人期间,有偷税漏税行为。颍上县地税局随即展开了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颍上纸业公司法人王某在颍上期间的偷税漏税问题,再一次浮出水面。
经过稽查,颍上县地税局认定颍上纸业有限公司偷税事实成立,并做出了相应的处罚意见。王某对处理结果表示不服,提出了上诉。2004年5月10日,颍上县地税局对王某偷税案进行了公开听证。
此次处罚听证会上,颍上县纸业公司对自己没有申报纳税的行为供认不讳。据此,颍上县地税局作出决定,共对其处以72684.12元罚款。据阜阳市地税稽查局负责人介绍,由于该案涉税金额达到移送标准,且属于累犯,颍上县地税局已于6月8日移送该县公安局。
然而,此时的王某突然消失了。
一切并没有因为王某的消失而完结。一直致力于揭露王某的举报人开始四处奔走,希望将王某早日缉拿归案。但是,时至今日,王某仍然没有归案。阜阳警方给予记者的答复是:“我们正在加紧侦查。”
9月13日,王某一案的举报人面对记者,神情悲愤地说:“一切都让人感到扑朔迷离,我已经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