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果”真开心吗?
2004-04-29
在上海电视台和上海东方电视台的收视率排行榜上,有四部情景喜剧一直名列前茅,他们分别是《上海屋檐下》、《红茶坊》、《老娘舅》、《开心公寓》。前三部都由上海著名滑稽戏演员担任主演。《开心公寓》则由10位年轻主持人饰演5对恋人。这四部剧全部用沪语对白。高居不下的收视率似乎很能说明这4部喜剧早已成了上海市民离不开的“开心果”,为了对收视率上的数据有个具体的诠释,记者选择了4户各具代表性的人家进行了针对这四部喜剧的采访。
家庭一:知识型的沈家
家庭成员:
沈老伯,66岁,退休教授
沈伯母,60岁,退休讲师
儿子,30岁,律师
儿媳,28岁,中学教师
最喜欢的:《老娘舅》
收视情况:老两口每集必看,儿子媳妇只要在家也看。
理由:比较贴近真实生活,剧中发生的很多家庭故事自己家里也会发生,不讲大道理,语言通俗有趣。
欢笑指数:★★★★,四个家庭成员表示都能在《老娘舅》里找到能让自己笑的剧情、语言、动作甚至表情,虽然各不相同。
最不喜欢的:《红茶坊》
收视情况:沈伯母难得看看,其余三人以前看过,很久不看。
理由:编造痕迹浓了点,有时候直接就讲大道理,不够幽默。
欢笑指数:☆,因为就沈伯母一个人难得看看,而且看了不容易笑
出现得最多的:《上海屋檐下》
收视情况:因为天天有,老两口天天放,儿子媳妇从来不看。
理由:正是做晚饭的时候,电视机就在厨房外面,就这么打开着,走进走出看两眼,大部分是听,而且接着就是新闻,所以不是主动要看,而是习惯成自然。
欢笑指数:★,因为看的时候是属于心不在焉的,而且剧中人物是上海较低的市民阶层的,和自身家庭特点有距离,所以难得会发现好笑的地方。往往沈伯母比沈老伯多笑几声,沈老伯还不知道好笑在哪里。
经常看的:《开心公寓》
收视情况:小两口在家必看,老两口常看
理由:小两口觉得和自己的年龄、层次都比较贴近,剧情语言都满时髦,几个主持人做演员也很有新鲜感,很轻松。老两口经常看,主要是喜欢里面的主持人,比如程雷、黄浩、吉雪萍,觉得这几个主持人都很能干,气质也好,很讨人喜欢。
欢笑指数:★★☆☆,小两口几乎每集都能哈哈一乐,老两口难得开怀,但总是微笑的,为了人微笑,至于剧情和语言,多少还是有些代沟。
家庭二:淳朴型的吴家
家庭成员:
吴先生,52岁,药厂工人
吴太太,52岁,药厂下岗工人
儿子小吴,22岁,外资工厂技工
收视冠军:《老娘舅》
收视情况:全家都每集必看。
理由:人物多,故事丰富,而且剧情、语言都很贴近生活,觉得剧中人不像在演戏,就像是真的过日子。
欢笑指数:★★★,三个人都能每集必笑,有的时候是同时,有的时候是各笑各的。
收视亚军:《上海屋檐下》
收视情况:夫妻俩每集必看,总是在吃晚饭前看,然后新闻时间吃饭。儿子不看。
理由:夫妻俩觉得《上海屋檐下》反映的就是他们这代人这群人的生活和性格,钱程演得很好,很像他们自己,能让他们产生共鸣。儿子觉得不好看,婆婆妈妈的。
欢笑指数:★★,夫妻俩承认不是每集都有令人发笑的地方,但是他们每次从看的时候就面带笑容,一种在电视里看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时的亲切感。
收视季军:《开心公寓》
收视情况:儿子每集必看,夫妻俩经常看
理由:儿子对《开心公寓》里的白领生活很羡慕,主持人们在剧中的一个表情儿子都能明白是啥意思,年轻人中的很多东西是不分蓝领白领的。夫妻俩跨入中年不久,离开老年还有距离,而且剧中人和儿子是一代,虽然不是全部能领会,但有些部分还是能看得明白。另外几位主演的主持人也是他们收看的原因。
欢笑指数:★★☆,儿子就是带着笑容看的,几乎每集都有哈哈大笑的时候。夫妻俩虽然谈不上每集都笑,但也经常会忍俊不禁。
最不喜欢的:《红茶坊》
收视情况:全家看过不超过3集再也不看
理由:夫妻俩从来没去过红茶坊,觉得和自己的生活距离很远,剧情也不好看,王老板像单位党支部书记。儿子说红茶坊不是这样的,他去过那么多红茶坊,从来也没在里面看见过有老年人顾客,也没看见过什么街坊邻居之类的,觉得是瞎编。
欢笑指数:无,三个人就因为看了那么三集,一集也没笑出来,从此不看。
家庭三:复合型的何家
家庭成员:
何外公,75岁,老船员
何外婆,70岁,家庭妇女
陈先生:56岁,医生(女婿)
何女士:52岁,退休工人
女儿小陈:24岁,公司职员
收视冠军:《老娘舅》
收视情况:全家都每集必看,外公外婆还经常看重播,因为他们记忆力不好。
理由:和剧中老娘舅一家非常相似的三代同堂,老娘舅家发生的事情家里几乎都发生过,看这部剧就像看自己家,还常常会引起家庭大讨论。老中青三代各取所需,各有各的看点。剧中老舅妈的扮演者嫩娘是外公外婆早就很熟悉的老演员,嘴里讲出来的话简直就是代他们讲的。
欢笑指数:★★★★★,每看《老娘舅》,全家欢声笑语,不仅仅是语言通俗,常常剧中人讲的话家里人也讲过,做的事家里人也做过。
收视亚军:《上海屋檐下》
收视情况:外公外婆和何女士天天看,陈先生和小陈从来不看。
理由:外公外婆在家没事,经常就坐在电视机前,其实普通话节目听得懂的不多,《上海屋檐下》是不多的沪语电视剧,何女士看他们便也跟着看。何女士是因为和剧中人差不多身份,还能找到点共同语言,而且这段时间正是等丈夫女儿回家的时候,其它也没什么电视喜欢看的,所以天天看养成了习惯。
欢笑指数:☆☆,何女士虽然天天看,但是也说这部剧里的笑料不多,有时候也有点脱离生活,太正面,因此笑的时候不多,外公外婆是“瞎起哄”,看见女儿笑他们也笑笑,听见罐头笑声,他们也笑笑。
收视季军:《开心公寓》
收视情况:女儿小陈和何女士不是每集必看,但经常看,外公外婆和陈先生从来不看
理由:女儿比较喜欢主持人程雷,这是她看的最主要原因,重要原因当然是剧中反映的就是女儿的人群和生活,而且主持人演得比较轻松。何女士满喜欢小荷和吉雪萍,所以会陪着女儿看看。
欢笑指数:★☆,女儿经常看经常笑,有时候是因为剧情,有时候是因为演员,“想到他们主持时的样子就觉得满好笑。”何女士笑得不多,基本都是因为演员,对剧情她没有体会,有时候难免还会板起脸来就剧情教育教育女儿。
最不受欢迎:《红茶坊》
收视情况:何女士一个人难得看看,其他人都不看
理由:何女士喜欢王老板的扮演者王汝刚,就冲着他这个人在没有精彩电视剧的时候会看看《红茶坊》,但是对剧情兴趣一般,觉得和自己的生活有距离,常常教育人,不很轻松。经常会看了一半去做别的事情。
欢笑指数:☆,难得看的何女士也难得笑,在这个家里唯一对《红茶坊》有发言权的何女士说:“没啥特别好笑的,跟老娘舅不能比。”
家庭四:年轻型的赵家
家庭成员:
赵先生,28岁,电子工程师
赵太太,26岁,银行职员
收视冠军:《开心公寓》
收视情况:两人基本每集必看
理由:赵家就住在酒店式公寓里,家庭环境和剧中完全一样。剧情和生活贴近,人物能引起共鸣。主持人熟悉且比较喜爱。
欢笑指数:★★,夫妻俩都承认让观众熟悉并喜爱的主持人做演员而且搭配做情侣本身就很讨巧,他们的反差很大的主持和演员身份的转换就已经令人觉得好笑,剧情也不错,对白也幽默,虽然不是次次都能开怀大笑,但总能引出他们的笑容。
收视亚军:《老娘舅》
收视情况:周日如去双方父母家基本必看,在自己家不看。
理由:小夫妻俩结婚才一年,一年前在各自家里是有时会陪父母看《老娘舅》,对这部剧比较熟,回家看老人时,也把陪父母看《老娘舅》作为一种孝心的体现,何况也“还看得下去”,真正是用看戏的眼光在看。
欢笑指数:☆☆,小两口本来就难得看,所以自然是难得笑,不过至少“还是有值得笑的地方”,而且让他们开笑口的还是几位老滑稽演员的表演,年轻人就“不能和那几个主持人比了”。
从来不看:《上海屋檐下》、《红茶坊》,从来也没看过,对这种题材不感兴趣。
记者点评:
无疑的,《老娘舅》最受观众欢迎,欢迎的理由也很统一,因为其是家庭题材而且真实地反映了生活,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且剧情情节性强,说教少,语言通俗,完全符合现实社会的语境,整体比较轻松,不一定能令人大笑,但是“会心一笑”是少不了的。《开心公寓》因其用青春靓丽的知名主持人担纲主演,已经产生明星效应,且走的是都市轻喜剧改变了上海海派情景喜剧以滑稽戏演员为主的状况,表现的又是都市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剧情轻松,语言活泼,所以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实属正常,同时主持人的明星效应也是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因素,至于非年轻人看这部剧,明星效应就是主要因素了。而《上海屋檐下》拥有的高收视率则恐怕其中有两种成分在内,一种是和剧中人年龄、生活状态相近的人,一种是开着电视机却不看的人,因为其后面的新闻是很多人必看的。而且这个时段是电视节目最枯燥的时段,又是一家人刚刚到家特别渴望放松下来的时候。至于由著名笑星王汝刚主演的《红茶坊》遭到冷遇是出人意料的,除了上面的四户人家,记者听到不少人对《红茶坊》颇有微词,因为它的场景人物都非家庭形态,但却非要把它变成家庭情态,实在牵强,而枯燥、说教、和生活有距离是人们给它的普遍评价,至于它为何还有如此高的收视率,恐怕得归功与王汝刚的强大的号召力和该剧开播之初的强势宣传。
在记者的采访中,人们一致推认《老娘舅》里的老娘舅和阿庆以及《红茶坊》里的大伟这三个人物是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因为他们是极度贴近上海市民形象的小人物,最能产生笑料,令人忍俊不禁。而人们一致惋惜的是王老板可能因为剧情的限制没能在《红茶坊》里像杨媒婆一样出彩。人们最厌恶的是罐头笑声,因为不仅本身就是假的,而且每每“笑”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反而严重影响了人的情绪。
接受采访的人们承认这些剧并不完美,但对他们而言依然非常重要,无论它们好看不好看,“看”本身已经成了一种习惯,用沈老伯的话说:“生活中本来值得人笑一笑的东西就不多,要想开开笑口,活得长一点,开心一点,这些电视连续剧是有功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