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搭桥

2004-04-27陈照星陈金缺

人民教育 2004年20期
关键词:课题教研研究

陈照星 陈金缺

学校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场所,课程改革使教师的职业生涯时刻受到来自学生与课程方面的挑战。从学校层面分析,如何切合教师实际,有效地促进教师发展,是我们一直探索的课题。我们在实践中建立了反思和研究机制,积极开展校本研究、课题研究,精心策划校本培训、听课评课、新课程研讨日、教学开放周、主题评比等活动,运用有效载体,使学校日趋成为教育研究的中心,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教学素养和研究素养。

一、抓反思,促发展。我们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教师研究素养不提高,教师研究能力不发展,教学改革就是一句空话。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以教师专业的发展为核心,积极引导教师学习,明确改革方针、改革方向和课程发展目标。我们认为,开拓多元化学习渠道,是提升教师反思和协作能力的基础。为此,我们引导教师以研究者身份进行工作,营造教师发展的氛围,着力构建三条通道:1.以学科——理念为取向,给教师一个自我更新的机会,从专业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等方面提高素养;2.以实践——反思为取向,给教师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研究中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整体效应,从教学叙事、开发个案、问题研讨等方面提高其研究能力;3.以生态——平衡为取向,给教师一个完善自我的环境,让他们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及建立专业成长机制,感受幸福,使其生存方式得到更新、生活质量得到升华。

教师的反思包括课堂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反思、个人成长反思。

课堂教学反思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使教师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经验与教训清醒认识的基础上,课中反思使教师及时解决课堂中的问题,课后反思使教師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课堂教学中有精彩的瞬间,也有遗憾的片段,及时地总结反馈,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形成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提高自我。

课题研究反思有研究人员反思、课题组反思、课题指导人员反思。研究人员反思使课题研究更加规范,有助于调整研究行为和研究指向;课题组反思使研究群体的力量和智慧进一步整合,在碰撞中形成共同的理念和追求;指导人员反思,使理论和实践结合更加密切,在教育思想上形成共识。我校构建了课题研究网络,在课题研究中,学校借助专家阶段性诊断、过程性评估、批判性剖析等,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组织观摩课、研究课、阶段性总结,让课题组教师对课题研究计划及状态进行分析反思,使课题研究的指向、行动、方法及成效更加明晰。

课程改革前,教师很少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课程改革以来,我校以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为契机,通过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等方式,建立个人成长档案、教师述职报告等,引导教师对个人成长进行反思;通过述职,展示一年的学习培训、实践体验、收获成果,既有成功,也有教训。这种同行间心平气和的隐性评价与反思,达到了以反思促发展的目的。

一位老师这样记录自己在反思中的教育感受:“一年来,写教后记、教学故事、教学随笔、整理课堂实录,已成为我日常教学中的习惯。教学反思让自己静心专注教学研究,让自己总结并升华经验,让自己发现不足、渴求新知。通过撰写案例,对自己工作的闪光点进行反思,在保持工作激情的同时,看到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学生身上得以验证,看到自己的心血在学生身上得以融化、组合并萌芽,对学生更富有感情,真正领悟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境界与乐趣,使自己品尝到了教育的幸福。”

以前,教师只为评职称写论文。如今,通过课堂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反思、个人成长反思,教师写教后记、教学故事、教学随笔、整理课堂实录,已成为一种习惯。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在总结经验中提升理论素养;有利于培养教师从理性层面审视教学过程的意识和习惯,整合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自我激励和养成执着追求、积极探索的态度,感受教师职业的幸福。教师在自我反思、尊重同伴、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这是最适合教师实际和最便捷、最有效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

二、抓研究,上档次。教学本来就是教师的一种教育研究行为。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长期以来成了训练学生获取分数的简单作坊,扭曲了学校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改革中,怎样促进教学由初级的教育研究行为向高一级的教育研究行为转变,关键在于教育研究的实效性。我校有一批经验型的学科带头人,如何促进他们并带动全体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出路就在于教育研究,用科研规范教师研究行为。基于此,我们逐步构建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校级课题网络,成立各级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出台研究方案。在此基础上,我们让每位教师在学校科研课题框架下,确定自己的子课题,把日常的教学行为与自身的专业成长结合起来,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与积极投身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在研究交流中发展自己。为了保障研究实效,我们联系市教研室、教科所做顾问,指导研究工作;邀请专家深入课堂,研究教学行为;举行专家与教师面对面的研讨会,使理论与实践在对话中产生融合。实践证明,这些活动使研究工作步入正常化、规范化、全面化的轨道,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独立研究的能力。

几年来,我们积极地做到以研促改、以评促改,有效地推动改革进程,先后承办了国家、省、市、县等各级各类教学研讨会,促进了不同的思想、观念的交流与碰撞,提升了教师教学研究的品质,涌现出了一大批有个性、有特色的教师。

三、抓机制,创活力。为保证学校教育研究有序有效,学校整合好教导处、教研室、学科教研组及备课组等力量,由教研室专门负责全校教研的组织协调工作,调动教师个体的积极性和群体的合作性。我们制定了创新的、有活力的制度体系,包括课程制度、教学制度、评价制度、教研制度、奖励制度、职称评聘方法、评优评先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从人力、物力、财力诸方面给教师提供学习和研究的保障,帮助教师成功。学校如今已成为教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家园,教师的教学、科研、培训融为一体,校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我们一方面建立校本研究机制。根据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研讨,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给教师主动提供导向和服务,使教师能够走在教育科研的前沿;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和教研活动,使教师的培训、进修、交流、研讨制度化;我们帮助青年教师制定并完成个人成长计划,并把计划纳入学校的“树名师、培新秀”总体计划中,以促进青年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向更高起点迈进。

另一方面,学校主动创设研究机会和平台,实施“五个一”研究制度:教师每周做一次教后记,提供一个典型个案,提出一个问题;每月写一篇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份教研总结或一篇教研论文。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课改开放周活动,举行一次主题评比活动,汇编一本论文集,组织一次大型交流研讨会;每学年召开一次校本教研座谈会。在建立校本教研资源库的基础上,加强对教案学案、教学实录、教学故事、教学叙事和教学设计等过程性研究成果的收集,供教师随时阅览和查阅。我们帮助教师寻找成长点,确定发展目标,形成日常化教研机制:听——每周听两节课,说——课前说设计、课后谈反思,记——每周写一个教后记,评——听课后与同事互评、开展聊天式的评课;形成上研讨课机制:申报——说课——推选——上课——评课;形成课题研究机制:申报——审批——培训——实施——评议——总结;启动名师工程,选拔部分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坚持走学习、实践、科研相结合的成才之路。

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期探索中,我校从岗位规范、职业责任、幸福感受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从研究计划、研究方法、研究机制、研究保障中磨练教师的研究素质,这些实践获得了明显的实效。我们真切地感到,给教师一个平台,使其能尽显才华;给教师一个阶梯,使其能登高望远;给教师一个机制,使其能自我完善。教师们在实现自身价值、在享受职业尊严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及学校的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课题教研研究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