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过程中生成研究方案的制订

2004-04-24郑金洲

人民教育 2004年8期
关键词:课题方案过程

郑金洲

现有中小学教育科研评审体制基本上是参照大学、专业研究机构的科研运作方式建立起来的,整个研究的程序大体如下:第一个环节是课题申报,学校或教师要将自己待研究的课题以研究计划或方案的形式体现出来,这些课题可能来源于科研管理部门发布的课题名录,可能来源于学校的实际:第二个环节是课题立项,科研管理部门请各路专家(大多为专业研究者)对所申报的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评审,确定可以立项的课题,并对这些立项课题进行类别上的划分,如重点课题、一般课题等;第三个环节是中期检查,根据研究方案对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以便确定下一阶段是否继续给予经费支持等;第四个环节是成果评审,按照研究方案确定的时间节点,组织一批专家(同样大多为专业研究者)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以确定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

这种运行程序决定了研究方案的重要性和不可更改性,一旦制订就须照此执行,过程中的变通往往意味着改变了研究的“技术线路”,扭曲了“专家们”已经认定了的研究步骤等。同时,这种运行程序也决定了教师在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和对象时的“无助”和“失语”,对什么样的课题可立项,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可获得肯定,他是很少有发言权的,并且他会因迎合课题立项评审者胃口而失却对真正问题的关注。我常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中小学的教育科研还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应有的课题运作系统,一味参照大学或专业研究机构的做法,长此以往,虽然也有少数教师受益,但大多数教师会被排除在这种既定的研究框架之外,渐渐对教育研究失去兴趣。

实际上,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很少是由一个所谓立项了的研究方案来统帅的,研究过程中的变化与调整,反而是正常的,甚至是保证研究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换句话说,在研究过程中,教育教学实际情境的变化、师生关系的调整、教师个人时间精力的重新分配、学校管理者管理行为的转变、新生问题的出现等,都会成为研究方案重新制订的重要动因。可以说,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方案是以在过程中生成、在动态中拟定、在研究中更新作为主要特点的。之所以具备这些特点,就在于中小学教师不是专业研究者,他们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研究,行动过程中某一因素的变化有时就会导致研究步骤、方法等的变化:就在于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总是指向一定实际问题的解决的,问题场景不同了,先前没有预料到的新问题出现了,预定的方案也就需要相应调整。甚至在实践中,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不曾发生变化的研究方案。

中小学教师研究方案的动态变化,至少有以下几种形式:

1.转换。在研究中转换研究问题,用新的问题取代原有的问题,是在动态中生成研究方案的一种形式,也是对原有方案具有颠覆意义的一种形式。比如,某位教师在起初的研究方案中,是以什么样的问题适宜学生讨论作为研究对象的,但在研究和实践中,他注意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当中去,除了问题选择得当的因素外,更为重要的是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才是学生讨论所需要的。看来,应该把研究问题转移到讨论的组织上来。接下来,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组织讨论的形式,如对组交流、“自主择伴,结对学习”等,并依据新的研究方案进行研究。

2.细化。起初的研究方案可能只是一个大致的构想,在研究中,這种构想逐渐具体化,方案越来越具有操作性。比如,教师发现自己班级中的一位同学在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交往过程中有一些过激的言行,他觉得有对这位同学进行个案研究的必要。一开始的设想还是较为粗略的,在与这位同学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甄别学生过激言行存在的原因、采取得当行为对策、整合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教育资源的具体方案,方案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具体、详尽。

3.分化。从先前对某一个较为宏观的研究问题的构想,逐渐分化为几个不同的研究问题,再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形成新的研究方案。比如,某位教师深感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试图对课堂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在一开始的研究构想或方案中,课堂教学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呈现的是一种综合的或者说混沌的状态。在研究过程中,课堂需要变革的行为变得清晰了,影响课堂变革的方方面面的因素有所知晓了,教师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将原来的课堂教学的整体变革,分解为几个不同的方面,如师生互动的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创设、学生质疑问难行为的培养等,重新制订新的方案。分化的结果是研究的针对性强了,研究深入了。

4.调整。在研究中对原有的想法进行修整,改变步骤、方法等,使研究方法更为完善、丰富。这种调整产生的变化可能不如前几者大,但也直接影响着方案的执行。比如,某教师在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的原有方案的设计中,仅关注到课堂观察中的叙事和对课堂教学进行实录,但是,要全面把握课堂情况,充分占有课堂信息,这些研究手段和方法显得过于单一,教师后来逐渐注意到了这点,在后来的研究中引入了一些新的量化观察方式,如设计一些量表,对课堂中师生交往行为等进行统计、评价。

5.后发。在起初的研究中,只是有问题意向,并没有具体的研究方案,随着研究的推进,研究方案的制订才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种先有研究后有方案的形式,在专业研究者的课题研究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中则较为普遍。

研究方案变化生成的五种形式,都说明在中小学教师实际的教育研究中,一成不变的研究方案是极为少见的,研究中生成是教师教育研究的固有特点和主要体现方式。注意到这一点,意味着在研究未开始之前并不见得就把方案设计得天衣无缝、周密详尽,意味着在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中采用以方案定课题立项的方式不见得得当,意味着教师在研究中应更多关注随机出现的情境、不轻易放弃偶发性因素,意味着教师在研究中有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

猜你喜欢

课题方案过程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明确题目要求 寻找适合育种方案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圆满的过程
稳中取胜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