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中药事业献真情

2004-04-13马秀骅

中老年保健 2004年4期
关键词:杨光麋鹿银杏叶

马秀骅

2001年4月15日,举世瞩目的“世界大城市医药团体能力建设首脑会议及医学论坛”盛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幕。二十多个国家的六百多位政府官员、权威医学专家和医药集团总裁,满怀喜悦聚集一堂。我国著名中药学专家杨光教授,应邀参加了大会。因他对西洋参和中药中华麋鹿角、银杏叶以及中药现代化问题等发表过具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论文,在国际同道中反响很大。

去年初冬的一天,记者如约来到杨光寓所采访。走进古朴的客厅,首先进入视野的是名书法家赵朴初、启功、郭献瑞赠给杨光的字画;书柜里的藏书,多宝格上的工艺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阳台上各种花木郁郁葱葱……凡此种种,显示出主人的品味和爱好。

初次见面,杨光教授就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爽朗健谈以及敏捷的思维和充沛的精力,不像是年过七旬的老人。

来采访之前,记者曾拜读了杨光教授发表的学术论文,所以一开口就向杨光教授请教:“您对麋鹿角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兴趣?”杨光笑着回答:“那是在一次参加整理中成药配方时发现,原清宫秘方的‘北麋安坤赞育丸所用的麋鹿角,因无药源而改用马鹿角。1980年去英国考察时,我国驻英国大使馆的一位文化参赞告诉我们,英国一位朋友要送中国几只麋鹿……”这件事引起了杨光的重视。回国后他查了一些资料,又对许多问题做了研究和考证。杨光饶有风趣地告诉我,麋鹿原是我国独有的鹿类动物的一种,据文献记载:其角似鹿,头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故有“四不像”之称,又叫“麈”(音“主”)。我国最古老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述了“麋鹿角善补阴”的药用价值。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用麋鹿角的药方有110个,其中有用麋鹿角和梅花鹿角各半制成的“二至丸”。因麋鹿冬至脱角,梅花鹿夏至脱角,故名“二至丸”,为调和阴阳之意。

元代时为便于皇家狩猎,曾在北京南郊古河床沼泽地圈养过麋鹿。明清时繁育麋鹿近300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麋鹿尽遭掠杀,有部分被掠夺到欧美,从此以后,这种珍奇的动物在中国土地上灭绝。因而,人们对麋鹿产生模糊观念。据《清实录》记述,清代乾隆皇帝曾写《麋鹿解》,并镌刻在一只麋鹿角上,他把麋鹿和驯鹿(又称驼鹿)混为一谈。从那时起,各种书刊和词典对麋鹿的解释也陷入了以讹传讹之中。这些讹传的错误关键在“尾巴”。本来麋鹿的尾巴像驴,而他们却写作“身似驴”。其实,驯鹿的背像骆驼。(《辞海》缩印本2065页)对此讹传的历史错误,杨光认为应正本清源,加以诠释纠正。而今,北京南郊重建的“北京麋鹿苑”已繁育了500多头麋鹿。记者又问杨光:“这里说的和上面讲的有联系么?”杨光回答:“当然有。”20世纪中叶英国贝福特公爵为拯救这种濒危的珍奇动物,花重金从欧洲几个国家购买了18只麋鹿(是从我国被劫去的麋鹿的后代)运到英国伦敦郊区一个庄园圈养繁殖,几十年中繁育了数百头。英国朋友遵照贝福特公爵的遗愿于1985年,两次赠给我国40头,使麋鹿得以回归故里。因而才有了北京南郊的麋鹿苑。

话题转到银杏。记者问道:“为什么对银杏要重新评价呢?”杨光说:宋代以前,称此树为“枰”,俗称白果树。因它的鲜果形似杏,剥去外皮的果核,色如白银,故有银杏之名。再剥去果核的壳,果仁头部黄如金,僧道称“仙果”,又称“金果”,故学名定名“金果”。远在1.5亿年前就有这种植物,它有很强生命力,地球几经巨变,仍保持其生态特征,唯亚洲中国特有。日本广岛有一棵由中国引种的白果树,广岛遭受原子弹轰炸时,此树正处于原子弹爆炸地区,所有的植物全遭毁灭,惟有这棵银杏树几年后奇迹般的生长出来。经研究,银杏树有抗辐射能力。

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将银杏树定为独科独属的植物,拉丁名为“Ginkgo”,是梵文佛经中称金果的译音名。银杏树有的树龄长达三千年,故有“长寿树”美称。又因此树是雌雄异株,故又名“夫妻树”。银杏果和叶都可入药,民间常将其果以水浸泡,蒸煮,用来补肺强身。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银杏“熟食益人,温肺益气,定咳喘……”。1969年,杨光偶然发现民间有银杏叶治疗老年心血管病的验方,就开始了银杏叶的采集工作,后来亲自主持制成银杏片剂,并命名为“69·11”片,用于老年心血管病及气管炎、哮喘病的治疗。临床使用后,疗效不错,但也出现了心律加快的不良反应。经研究分析,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萜内酯。后来,杨光和中药研究人员进一步对其毒理、药理、药效学等作深入研究,发现其成分之一是银杏酸,是一种强致敏物,可引起不良反应。这时,欧美等国得到信息,从中国大量购买银杏叶或浸膏,制成各种剂型,其质量标准将银杏酸含量定为10ppm(即百万分之十),向中国推销。于是杨光和药学专家们奋起直追,经过7年研究改进制药工艺,上海中药研究所率先研制成功。将银杏酸含量降到5ppm,成为国际质量最好的、治疗心脑血管病安全有效的良药之一。

接着记者和杨光谈起晚年生活。杨光于1992年退休后,仍然勤奋于事业,经常撰写论文,并在药学院校讲课,一讲就是三、四个小时。他有如此旺盛的精力,除了注意足够的睡眠时间、合理的膳食、适当的运动之外,最主要的是他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此外还有和睦的家庭、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杨光喜爱诗词,他把自己1999年前写的诗词选出115首编成《杨光诗词选集》,以文会友,赠送亲朋。记者从中选出一首作为本文的结尾:

赞老牛精神

拉车岂厌路崎岖,俯首田间辛恪犁。

食草惠人欣化乳,捐躯献肉和毛皮。

忠心耿耿勤敬业,竭力拳拳自奋蹄。

孰道老牛喜恋晚,夕阳璀璨映煜熠。

专家小档案:

杨光,1930年生,出生于中医世家。1952年毕业于北京市药科学校,到北京市卫生局从事药政工作,后又自学和进修中医药学、文学、历史、法律等大专课程。曾任北京市卫生局药政处长,北京市中药职工中专学校校长、主任药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联大中医学院、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兼职教授。还担负很多社会职务,如:中国老教授协会医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香港国际中医药学院特聘教授、联合国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会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中药专家委员等。

主要业绩:

1954~1965年,会同其他中医药学专家合作,对中药质量、真伪、优劣进行全面鉴别、整顿,澄清中药历史混乱药品,取缔一批伪劣药品,保证质量纯正、有效。写出了《苏合香与白胶香》、《铜青与铜绿》、《南豆根与北豆根》等论文。

1959年,亲自带队到京郊山区普查野生中草药,扩大了药材资源,并编写中草药系列资料。

1980年,参加了我国药政立法起草工作。

1984年引种西洋参成功,列为国家科研成果,结束了我国西洋参完全从外国进口的历史。写出了27万字的《中国西洋参》专辑。

2000年主编《北京卫生志》“药政篇”,46万字,出版发行。

2000年,在“世界中西医学术论坛年会”上发表论文《论中华麋鹿角应恢复药用》,获“国际名医成果贡献奖”,论文在香港《医药纵横》杂志上用中英文发表。

2001年4月,在香港学术大会上发表的《重新评价银杏叶制剂质量与功效》获“首脑才华奖”,论文在香港《世界卫生》杂志上用中英文发表。

从1954年到1985年,共主编中药学术专著10余部500余万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10余万字。

猜你喜欢

杨光麋鹿银杏叶
吃糖的好处你了解多少?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与银杏叶的约会
银杏叶离天空很近
鸡飞蛋打一场空
书的怀抱
金色的银杏叶
刘亮、杨光设计作品
小小邮递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