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知多少

2004-04-13耿同超

中老年保健 2004年4期
关键词:左旋多巴多巴胺类药物

耿同超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常见于老年人的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也有所增高。据调查,帕金森病在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排在第二位。目前已经明确,脑内多巴胺神经递质减少,是引起帕金森病的临床核心症状即震颤、强直、运动少、平衡障碍或姿势不稳的主要原因。所以,目前临床治疗帕金森病也是围绕多巴胺而展开的。下面就治疗该病的部分药物结合病例作一简述。

病例1:男性,70岁,退休军人。主诉腰重腿沉,整日疲乏,害怕上街,不敢从人行横道过马路,看到行进中的车流就紧张。干休所卫生室医师怀疑他患“脊髓型颈椎病”转来我院就诊。经相关检查后,确诊为帕金森病。开始服用小剂量美多巴,1周后复诊,原有症状改善,生活自信心大增。

用药分析:左旋多巴类(如美多巴、帕金宁)左旋多巴的发现是现代神经药理学的一个里程碑。30多年过去了,左旋多巴药物仍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最有效、最廉价的药物。特别是在发病的第1年,使用左旋多巴疗效最为显著,有人称这段时间为左旋多巴的“蜜月期”。美多巴和帕金宁是增加左旋多巴利用度的复合药物,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类药物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的肌肉僵直和运动困难,但对静止性震颤效果不佳,对改善姿势不稳、步态不良、跌倒等(这些统称为“多巴胺抵抗性运动特征”)无效;对改善低血压、便秘、抑郁、认知这类非运动特征也无效;且不能阻止该病的进展。用药时间过久,还可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心律失常,也有患者出现精神症状。使用这类药物5年的患者,约50%可出现运动障碍和运动功能波动如“开-关现象”等并发症(见文后“相关链接”)。

病例2:男性,70岁,国家林业局退休干部。诊断帕金森病已6年。一直服用小剂量美多巴。两年前听在国外学医的亲属说,增加美多巴的用量,可提高生活质量,于是自行加量。近半年出现颈部不自主运动和“剂末现象”。医生建议他加服“协良行”后颈部不自主动作减少,加用“息宁”(帕金宁缓释片)后,症状波动现象消失。

用药分析: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溴隐亭、协良行、泰舒达)这类药物通过兴奋多巴胺受体而改善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但作用不及左旋多巴类药物,且价格较贵。这类药与左旋多巴类药物合用,不但可以减少后者的用量,还能控制和预防后者引起的运动障碍并发症,缩短开-关现象中的“关”时相。在帕金森病的晚期,左旋多巴类药物在脑内已不能被充分利用,这时再加上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则更为合理。所以有学者主张,这类药物最好是在帕金森病的晚期,或左旋多巴类药物疗效不佳时使用。但是,受体激动剂对多巴胺抵抗性运动和非运动特征无效。最近,有学者通过代谢和影像学对比检查发现,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可保护多巴胺神经元,从而延缓疾病进展。但这一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病例3,男性,65岁,退休医师。诊断帕金森病已6年,虽然服用美多巴治疗,但症状改善不满意,如说话还是含糊不清。自从用了司吉宁后,症状明显改善,给朋友打电话时,被误认为是“老病”治愈了。

用药分析:司吉宁司吉宁为单胺氧化酶抑制药。脑内氧化应激反应时可产生自由基,更是是导致分泌多巴胺的细胞变性坏死的原因之一。在氧化反应过程中,单胺氧化酶起重要作用。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也在增加。临床观察发现,单独使用司吉宁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延迟使用左旋多巴类药物的时间。与多巴胺受体激动药相同,司吉宁对左旋多巴抵抗性的运动和非运动特征无效,合并使用左旋多巴类药物,能减少后者用量,改善后者引起的运动波动并发症,降低发生冻结步态和“关”时相。但也有人报道联合应用可增加患者死亡的危险性。有资料报道,司吉宁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记忆障碍。所以,对合并记忆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可选用此药。

病例4,女性,70岁,某设计院退休高级工程师。诊断为帕金森病8年余,服用美巴多、安坦治疗,日常生活可自理。考虑到安坦有抗乙酰胆碱影响记忆力作用,曾两次试停安坦,加用金刚烷胺,但均因震颤加重影响生活,不得不再用安坦。

用药分析:安坦安坦是乙酰胆碱抑制药(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相互制约作用见本期“浅谈帕金森病”一文)。乙酰胆碱抑制药是通过降低乙酰胆碱能神经的兴奋性,使乙酰胆碱和多巴胺在病理状态下实现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安坦对震颤的效果较好,是左旋多巴类药物不可替代的。大约有30%的帕金森病患者合并有记忆障碍,安坦有影响记忆力的副作用,所以有学者主张无明显震颤的患者,或年龄超过70岁以上伴有记忆障碍者,最好不要服用安坦。安坦的副作用还有视力模糊、口干、便秘、尿潴留,故合并有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的患者不要用。安坦也可引起幻觉、躁狂、意识混浊等精神症状。

病例5,女性,67岁,退休医师。主诉近2年下肢困乏,迈步困难、费力,走路时两脚搓地、步子小,近1年右上肢抖动,情绪紧张时明显,诊断帕金森病。口服小剂量美多巴1周,效果不明显,第2周加服金刚烷胺,再次复诊时症状已明显改善。

用药分析:金刚烷胺金刚烷胺为一抗病毒药物,也是一种古老而又便宜的抗帕金森病药物。金刚烷胺能纠正帕金森病的运动异常症状如少动、震颤、强直等,与抗乙酰胆碱药和左旋多巴类药物具有协同作用,联合用可减少多巴胺类药物的用量。该药服用后见效快,但作用消失得也快,增加用量不增加疗效,可用于早期轻症患者。去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美金刚(金刚烷胺类似物)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由此我们推测,金刚烷胺可用于高龄和伴有记忆力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金刚烷胺的副作用有小腿、踝部水肿,下肢网状青斑,睡眠不安,甚至躁狂和谵妄。为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每天应早、中两次服用。

其他如安托卡明,能增加左旋多巴类药物的生物活性,延长临床效果,延长“开”期,缩短“关”期,是治疗伴有运动障碍的晚期帕金森病的辅助药物。多巴胺类控释药物可用于有剂末现象的患者。

帕金森病不仅是运动神经功能障碍,而且涉及到植物神经功能,如患者出现便秘、阳痿、直立性低血压,有的患者出现记忆和情感障碍如抑郁、精神行为异常等等,这些都需要相应的治疗。

至于以上所介绍的药物何时用,何时联合用药,用多大剂量,怎样减少治疗中的并发症等等,要由专科医生决定,只要密切配合医治,就能使患者在有限的范围内获得最好的疗效。

相关链接

多巴胺类药物的运动并发症

多巴胺类药物用药时间过长,可引起运动并发症。有人发现,如果帕金森病患者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10年,特别是年轻些的患者,几乎100%发生运动并发症。常见的运动并发症有以下两类:

1.运动障碍。表现为舞蹈样、手足徐动样的不随意运动,通常发生在左旋多巴类药物作用达到高峰的时间,常常开始于面、舌或颈部。

2.运动功能波动。可有三种表现形式:①剂末现象,即帕金森病的大部分或全部症状再出现,多发生在两次服药中间。这是因为随着药物浓度降低,药效降低所致。②开-关现象:患者在“开”时表现为运动功能改善,如可以行走;在“关”时,帕金森病的症状加重,如不能行走,其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清楚。③冻结或低张力性凝固,患者眼前遇到障碍物或准备转弯时,突然不能动,此时姿势不稳,平衡难以维持,极易跌倒致伤。

猜你喜欢

左旋多巴多巴胺类药物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下某院心脑血管类药物的采购情况分析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对血脂、炎症指标的影响
搞不定多巴胺还谈什么人生?
服左旋多巴药物避开高蛋白饮食
老年“帕友”服药从小剂量开始
跟踪导练(四)(4)
他汀那些事
左旋多巴治帕金森病 会越来越没用吗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减脂和多巴胺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