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专业的感动

2004-03-02程绮瑾

中国新闻周刊 2004年6期
关键词:外语片评审团影帝

程绮瑾

在2004年第61届美国金球奖中,塔利班垮台后第一部完全由阿富汗人制作的电影《奥萨玛》获得最佳外语片奖。虽然这部电影最终没进入翌日公布的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但不能否认,包括《奥萨玛》在内的几部由非专业演员出演的电影,却感动了去年的各类艺术电影节。

先是柏林的金熊奖颁给了英国的《尘世之间》。这是一部以准纪录片的手法讲述阿富汗难民逃亡历程的影片。有趣的是,影片拍完后,扮演男主角贾马的演员竟真的逃到了英国,并开始努力申请留居权。

接下来的戛纳电影节更成为非专业演员的天堂。金棕榈和最佳导演奖破天荒地授给了同一部影片——美国导演格斯·范·桑特执导,一群正在读中学的孩子主演,由真人真事改编的《大象》。另一部土耳其影片《乌扎克》不但获得评审团大奖,两位非专业男主角还同时拿下最佳男演员的大奖。不幸的是,影帝之一——平常以做粗活维生的梅米特·艾明·托普拉克,在电影节之前因车祸丧生;而另一位影帝则因为怯场不敢前往领奖。同样在戛纳引起轰动的还有伊朗年轻的女导演萨米娜·马克马尔巴夫,和她那部差点找不到女主角的《下午五点》。当然还有前面提到的《奥萨玛》,影片导演西迪克·巴尔马可从孤儿院和难民营里寻找非专业演员,女主角玛丽娜·古尔巴哈利是在向他行乞时碰巧被发现的。

威尼斯电影节也是如此。写实主义的黎巴嫩影片《风筝》获得评审团大奖,从未演过电影的女主角以清新自然的表演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这些非专业的演员以充满现实感的电影作品和他们充满戏剧性的现实经历吸引着人们。以往那些启用非专业演员的作品常常以惨败而草草收场,但2003年这类影片突然都大受好评,横空出世般引人瞩目。

非专业演员的出现有很多原因:小成本影片的客观财力制约;艺术影片的趣味取向;现实主义对高科技制作手段的反击;中东电影质朴的风格传统等等。

2003年,美伊战争使中东问题升级为国际全面关注的问题。这一年,一系列的强权和霸权遭到质疑,后现代的颠覆与解构成为风潮。从这个角度讲,《指环王》、《哈里·波特》之类与《尘世之间》、《奥萨玛》之类的成功有着同样的理由:它们都是将弱者、小人物推向了舞台的最前沿。

另外,2003年,太多的高科技电影使许多电影人发出“贴近大众,感动大众”的呼声。表演艺术自诞生以来就存在着表现与再现之争。如果说如今在好莱坞大行其道的高成本特技电影强调了表现派风格,这些运用非专业演员、准纪录片拍摄方式的影片则是再现派的新代表作。2003年,前者仍然占据了主流商业市场,但已显颓势;后者则在边缘艺术领域蓬勃崛起,并大有扩展之势。

所以,我们才能欣赏到这些来自日常生活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如清风拂面,让我们找回那种生存的真实感。

猜你喜欢

外语片评审团影帝
《乘风破浪的姐姐3》开启大众评审团征集
个个都是影帝!
奥斯卡外语片将改“国际片”
第三届澳门影展评审团 陈凯歌张婉婷加盟
请开始你的表演,我假装视而不见
金球奖曝外语片初选名单 中国五片入围
2008年最值得期待的10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