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退场 足坛变局

2004-03-02张邦松李剑敏

中国新闻周刊 2004年6期
关键词:中国足协足球场俱乐部

张邦松 李剑敏

国企在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中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甲A中,金融、烟酒、电力等明显具有垄断特征的国企,最多时达10家(甲A共14支球队)。而随着甲A后期及中超的来临,红塔集团、华晨集团(沈阳海狮)、平安保险(深圳平安)、全兴集团(四川全兴)等众多有国资背景的企业纷纷退出足坛,这一现象将引发中超及中国足球产业的一场大变局

国企退出足球场

原定2月16日公布的中超俱乐部名单:因中国队世界杯预选赛之故推迟“出世”,但12支球队已基本确定:北京现代、山东鲁能、上海申花、重庆力帆、上海国际、沈阳金德、大连实德、四川冠城、深圳健力宝、青岛贝莱特、辽宁队、天津泰达。

12支球队的老板,6家为国有企业(北京现代、山东鲁能、上海申花、上海国际、天津泰达、青岛贝莱特);此前,2003年末代甲A时期的14支球队中,有8家俱乐部属于国有企业。

国企正在“逃离”足球场,被认为是近几年足球市场化进程中一个日益明显的趋势。其中,最具有标志意义的是:2003年12月26日,红塔告别“中国足坛”。当天,红塔集团以3800万元的价格,将持有6年的云南红塔俱乐部转让给重庆力帆集团。

云南红塔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997年,前身为深圳金鹏足球俱乐部。1997年10月,红塔集团以3500万元收购这支球队。6年间,红塔投入了6亿元的资金。然而,据估算,云南红塔每年亏损都在3000万元以上,这支球队在联赛中的最佳战绩是2002和2003赛季的第七名。

《为红塔退出叫好!》,2003年12月25日,《深圳商报》刊出这样一篇文章,并评论道,红塔集团是理智的——事实上,2000年以后,早年曾参与甲A俱乐部的国有企业,大部分都已离场。

这其中包括:投资辽宁远东俱乐部的辽宁远东集团;投资沈阳六药俱乐部的沈阳六药集团;投资武汉足球俱乐部的红金龙集团;投资延边敖东俱乐部的敖东药业集团;投资沈阳海狮俱乐部的华晨集团;投资上海申花俱乐部的申花集团(尽管申花集团退出,但俱乐部依然叫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投资深圳平安俱乐部的平安保险公司等等。

事实上,甲A十年,足球俱乐部最大的“玩家”几乎都是大型的国有企业。业界甚至评价说,是“国有企业撑起了中国足球的大半江山”(《足球报》)。

尤其在1998年以后,国企涉足足球的热情更是进入高潮:1998年~2002年,甲A14支球队,由国企投资的就保持在9~10家左右。当时涉入足球圈的国企有:红金龙集团、红塔集团、华晨集团、平安保险、全兴集团等,如今,他们悉数退场。

《足球报》(1月12日)报道,据估算,十年流入甲A的资本将近60亿元。但辽足俱乐部总经理张曙光对本刊记者说,“甲A十年,没有一家俱乐部靠自身能挣钱。”辽足俱乐部每年收入对支出的缺口至少在50%。

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纪中甚至说,“在中国足球形成真正的产业和市场前,谈论资本的投资和收益,没有任何意义。”

针对此现象,2004年1月7日,广州《足球报》在当日报纸的显著位置上,刊登了《“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的文章,该篇报道中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已经将中国足球列为“不良资产”,因而建议国有企业应将其完全剥离。

这条消息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足协官方网站刊登“以视正听”的文章,而《足球报》坚称,文章有据可查。1月9日,中国足协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从即日起,中国足协取消广州《足球报》对中国足协主办、承办的所有赛事和活动的采访资格。

2月17日,本刊采访的国资委新闻处处长许明军证实:国资委确实没有在任何正式文件、会议简报和其他正式场合中,提到“中国足球是不良资产和不良市场”,也没有提出“要求国有企业应将其完全剥离”的规定和要求。许明军表示,企业投资足球或其他领域是市场行为,是企业自己的事情。

不论这场纠纷的原委如何,国企在足球场上淘金失利,渐渐退出绿茵足球场,却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国企退场以及新的资本力量的加入,中国足球产业正在酝酿着一场变局。

猜你喜欢

中国足协足球场俱乐部
最美足球场
哈尔滨新建78块足球场
探秘世界
中国足协:德称U20项目取消,不实
去足球场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