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04-03-01刘婉娜

中国经贸导刊 2004年22期
关键词:增幅价格

刘婉娜

今年以来,通过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抑制,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得到提升,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3144亿元,同比增长9.5%,增幅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增长9.1%,增幅比一、二季度分别回落0.7和0.6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投资规模仍然很大、价格涨幅较高、信贷投放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煤电油运供求仍很紧张等,对此需要密切跟踪监测。

一、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今年,在中央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恢复到15.2亿亩左右,比上年增长2%左右,扭转了连续5年下滑的趋势;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稻谷种植面积所占比重分别达到46%和50%以上。在夏粮增产4.8%的基础上,早稻产量达到321亿公斤,增长8.8%;秋粮生产也将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将比上年明显增加,超过9100亿斤的预期目标。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保持平稳增长势头,畜牧水产业继续稳定发展。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8775亿元,同比增长17%,三个季度分别增长17.7%、17.6%和15.8%,增幅平稳回落。主要特点:一是重工业增长速度逐步回落。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8.5%,增幅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6和1.2个百分点。汽车、水泥、氧化铝生产速度明显放慢。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等继续快速增长。二是能源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迎峰度夏任务顺利完成。前三季度能源生产总量增长13.5%,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三是企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继续提高。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32266亿元,同比增长32.8%,实现利润8088亿元,增长39.8%,增幅均比前8个月提高。石油开采、化工、钢铁、通讯电子和石油加工五大行业新增利润占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50.3%,其中石油开采利润增幅继续上升,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利润增幅有所回落。

二、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

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102亿元,同比增长27.7%,增幅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15.3和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9%,回落17.9和1.1个百分点。主要特点:一是部分过热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耗水、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取消了一批技术含量低、明显超出市场需求和不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项目。前三季度钢铁、水泥投资分别比一季度回落65.5和43.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回落12.8个百分点,铝业投资由一季度的增长39.3%转为下降6.5%。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资力度加大。前三季度,教育和卫生投资分别增长24.8%和27.4%;电力和煤炭投资分别增长50.5%和63.7%,增幅同比提高22.9和10个百分点。三是商品房开、竣工面积增速放缓。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12.2%,增幅比上半年回落3个百分点;竣工面积增长9.5%,回落6.1个百分点。商品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新开工项目增加仍然较多,投资需求再次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

三、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消费市场稳中趋活

今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较多。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72元,实际增长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0元,实际增长11.4%,增幅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快的。农民人均税费负担22.5元,同比下降33%。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加强。前三季度,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74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2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85万人。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同比增长20%,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国内消费市场稳步扩大。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增幅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主要特点:一是非典期间基数较低的影响明显减弱。三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4%,增幅比二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城市销售增长14.4%,回落2.8个百分点。二是农村销售增长加快,城乡销售差距缩小。前三季度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1248元,同比增长11.9%。三季度城乡销售增幅相差2.9个百分点,差距比一季度和二季度缩小1.8和3.8个百分点。三是餐饮消费快速增长。前三季度餐饮销售同比增长22.8%,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9个百分点。

四、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利用外资继续增加

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8286亿美元,同比增长36.7%。其中出口4162亿美元,增长33.1%;进口4123亿美元,增长38.2%;贸易顺差39.3亿美元。主要特点:一是贸易差额由“逆”转“顺”。二是宏观调控成效明显,钢材、氧化铝等热点产品进口下降。1—9月我国进口钢材2393万吨,同比下降15.2%,增幅已连续4个月下降;其中9月份进口178万吨,为2003年以来月度最低进口量。氧化铝进口增势也明显放缓。三是原油进口数量继续增加,价格大幅上涨;棉花进口量和价格均大幅度回落。

外商投资的主要特点:一是合同利用外资增幅回落,实际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074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增幅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3.6和7.1个百分点;实际使用金额487亿美元,增长21%,增幅加快11.5和9个百分点。其中7、8、9月分别增长45.9%、55.3%和44%。二是制造业仍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交通运输设备、电子器件、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和增速高于其他行业。三是外商投资向环渤海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内蒙、湖北、云南和宁夏等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也比较快。

五、居民消费价格涨势趋稳,生产资料价格涨幅依然较高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平均上涨4.1%,涨幅同比扩大3.4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上涨5.3%,增幅比一、二季度扩大2.5和0.9个百分点。主要特点:一是食品价格大幅上升是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1—9月食品价格平均上涨10.9%,涨幅同比扩大8.7个百分点,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约3.5个百分点。二是去年涨价翘尾影响逐季加大。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中去年“翘尾”因素影响2.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1.4个百分点。三是日用工业品价格明显下降,减轻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四是房屋销售价格高位上涨。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市场供需两旺,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5%,涨幅比二季度扩大1.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上涨8.6%,扩大1.8个百分点。

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进一步推动了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主要表现:一是工业品价格持续较大幅度上涨。前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平均上涨5.5%,主要是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9%,影响约6.6个百分点。二是能源和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钢材价格涨势趋缓。三季度,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7.8%,成品油中的汽、煤、柴油分别上涨14.2%、26.5%和21.6%,受其影响,聚苯乙烯、顺丁橡胶和涤纶长丝等化工产品价格也大幅上涨。三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6.8%,涨幅比上半年回落4.7个百分点。钢材价格二季度后从高位回落,8月份曾一度反弹,9月份涨势趋缓。

六、财政收支状况良好,货币信贷增长从高位明显放缓

今年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长26.2%。近两个月受出口退税增加影响,财政收入增幅回落较多,三季度财政收入增长16.9%,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3.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出口退税完成1580亿元,同比多退229亿元,各主要税种增幅均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前三季度财政支出增长12.3%。各项支出增速平稳,重点支出得到保障。财政收支相抵,收入大于支出3215亿元,同比增加2348亿元。

货币信贷增势明显放缓。主要特点:一是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较大。9月末,广义货币(M2)增长13.94%,增幅比3月末回落5.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增长13.7%,回落6.4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增长12.1%,回落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共投放778亿元,同比少投放250亿元。二是金融机构贷款少增较多。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7939亿元,同比少增6697亿元,其中三季度少增3220亿元。9月份流动资金贷款增量开始回升。三是居民储蓄存款连续8个月同比少增。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27011亿元,同比少增4989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增加11833亿元,少增2071亿元,主要是定期存款少增2199亿元。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加5359亿元,同比少增320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增加1666亿元,少增1548亿元。值得关注的是信贷投放结构问题依然存在,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现象增多。

猜你喜欢

增幅价格
韩国10月CPI年增幅创八个月高位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传真
中国 增幅再惊世界
上半年财政收入总值14306.78亿元
投资增幅继续回落 宏观调控效果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