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师的美丽影片
2003-05-30龙闻
龙 闻
号称“中国三只眼”的三位摄像师侯咏、吕乐、顾长卫近日相继推出电影作品,一时之间,“摄而优则导”成为被广泛谈论的话题,三位导演也成为媒体追踪的对象。
他们都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摄像师做导演往往更注重画面,你的作品是这样吗?无一例外地,他们都极力否认。
这三部片子——侯咏的《茉莉花开》、吕乐的《美人草》、顾长卫的《孔雀》,目前都还在制作中。但从已公布的剧照来看,《茉莉花开》里的章子怡、《美人草》里的舒淇,个个都是养眼的美人,连特别强调走平实路线的《孔雀》,也选了一个号称“第二个章子怡”的漂亮女主角。此外,《茉莉花开》有旧上海的别致风韵,《美人草》有云南的秀丽景色,画面都有惊艳之处。说摄像师的镜头不寻找美,谁相信?
张艺谋的《英雄》被人批评太唯美,这让后来者或多或少有点避讳说自己的作品偏重画面。但《英雄》的缺陷其实不是太重视画面,而是制作了太多空洞的画面。一个普通的摄像师会用镜头看,但一个优秀的摄像师会用镜头思考或者叙述。《英雄》的很多镜头就仅仅停留在“养眼”。好看不等于美,美是要有内涵的。对比张艺谋早期的一些作品,摄像师出身的他在《英雄》里的表现的确有失水准。
乍看起来剑走偏锋的《孔雀》,应该是三部影片中对镜头语言运用最多的一部。而《孔雀》的剧情在断裂、跳跃中求统一,也是典型的镜头叙事法。顾长卫说自己口拙,但幸好电影有自己的语言。电影的语言是什么?是镜头,是画面。
以前我们的很多导演都是从文学的角度介入电影的,他们的电影用的还是文学语言,镜头只是记录工具。他们没有充分发掘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潜力,经常导致导演与摄像,思想与画面之间的断裂。相比之下,国外的导演们对镜头语言就注重得多,特别是像斯皮尔伯格这一代伴随着家用摄像机的普及而长大的导演,他们从拍短片起步,可以说都是摄像师出身。在这种短片里,镜头就是叙事者。斯皮尔伯格就是个典型例子,他不仅要求自己的摄像师绝对一流,而且喜欢自己把持摄像机。如此拍出的影片,自然会吸引观众,因为他们拍出的起码都是最能吸引眼球的东西,如果这东西还才貌双全、秀外慧中,那更是精品了。
我们目前在画面与镜头方面,是做得太少而不是太多。同样是摄像师转行做导演的张黎认为,人们之所以觉得摄影出身的导演拍出的东西不一样,是因为一些导演的功夫没到家,好的摄影基础是导演的基本素质之一。
斯皮尔伯格曾说:“一个摄影师一旦脱开了缰绳,他就成了导演,而导演就成了学徒。”我们的电影要打开国际市场,这方面的功夫是一定要下的。而摄像师出身的导演们无疑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什么不骄傲地运用你们的镜头,为大家奉上最美丽的电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