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服交通
2003-05-30
“群众利益无小事”。小小人行道,颇能昭示出事关全局的大问题,那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府对于人类尊严和民主价值的尊重与实现。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千里之行”,正是“始于足下”
在巴黎、纽约、墨西哥城,无论贫富,人们尽可遁入城市公园逃离酷暑。可是在发展中世界的很多地方,开放式的公共场所就像稳固的民主一样匮乏。的确,在波哥大、德里、利马这类城市,一片肮脏贫穷的惨状,在那里侈谈公共场所无异于梦呓美妙的乌托乡;可是,若是政府能够为行人们提供一点点草坪与混凝土的福祉,便可体现出其对人类尊严和民主价值的尊重。
公共场所应是穷人富人平等相见的地方。政府也许无力在全球经济的竞技场中求得一种均平,至少还能让本国城市居民在空闲时间里享受到的娱乐变得平等一点。在第三世界,这就意味着为居民提供洁净充裕的公园,使人行道畅通以便行人使用。尽管在发达国家,后者俨然已成常识,可是在拉美,人行道简直还是一片充满争议的领地。
行人大可不必与汽车争夺空间,但政府官员们理应确保:在城市的版图中,公园和人行道必须与停车场拥有同等的幅员。
在波哥大市长任上,由于坚持认为行人应当赢得这场对汽车和商贩们战争的胜利,我几乎被人控告。店主和司机们抱怨不断,怀念多年因袭的在人行道停车的惯例。我们不得不解释说,尽管人行道和主路比邻而居,可它们并非一家人;相反,人行道倒是公园和广场的近亲。
人行道不仅仅是由此处通往彼处的道路,同时还是可以谈话、玩耍、亲吻、在长椅上小憩的地方。在人行道上停车,就像把公园或广场变成有树的露天停车场一样荒谬。
人,就是得开开心心地走路。即使被困笼中,鸟儿也可以活下去甚至产卵繁衍后代。我们自然也可以在一套公寓里面终老一生。但是,就像鸟儿在自由飞翔时更感幸福一样,在一条三米或十米宽的人行道上,我们能够走得格外开怀。如果置身于一块远离汽车、噪音与污染的游憩场的话,我们更会愉悦于身为人类的尊严。
数千年来,城市街道一直专属行人使用,即使偶尔与马匹和马车分享也难改变这一状况。而直到19世纪末叶的绘画作品一直为我们展示出满街路人的城市风情。任何年满八岁的孩子走在街上都会安全无虞。但汽车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街道变得凶残可怕,对孩子们来说尤其如此。
随着汽车把行人驱赶到道路两侧,第三世界应当致力于同步发展一种专供行人使用的人行道网络。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此类设施仍远未成型。
近来,为便于前往观瞻泰姬陵的如潮游客,由德里到阿格拉新建了一条大路。尽管行人及骑自行车者的人数至少是机动车驾驶者的200倍,但这条大路两侧并没有专设人行道或自行车通道。这种退步的设计并非印度独有,第三世界的很多道路建设都是如此,只考虑到占人口极少数的汽车拥有者的利益。
但是,实际上起决策作用的恰恰是那些有钱买车的高收入者。对于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来说,大力修建机动车道路是一项艰苦的任务。勘天役物的决策者们在把古老的城市道路搞得面目全非之后,又开始对一处处风光旖旎的地带开刀,城市原有的湖滨、河堤、海岸、山麓均在劫难逃。
相反,高质量的人行道则宣示出官方对人类尊严和社会上最为脆弱的群体——残疾人、孩子和老人——的尊重。直接受益的行人和骑自行车者同时也构成了低收入阶层,因而要求拓展公共场所的改革战略势必增进民主。
据估计,在未来30年中,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将增长20多亿。与过去100年相比,新建的城市应当呈现出更为平等、环保的崭新面貌,而由林荫路、公园、广场和排他性人行道构成的公共空间网络,将成为第三世界新型城市的脊梁。
为保证城市交通的畅通,应当建设低成本的公交运输线路,并对交通高峰期的汽车使用进行严格限制。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还支付不了建立巴黎圣母院一类辉煌建筑所需的高昂成本,但却足以铺设众多由热带树木浓荫覆盖的惬意大道。全球范围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事业,端赖于将来几十年里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建设步伐。也许现在我们还没有太多乐观的理由,但是我们至少应当明了:一旦第三世界解放了她的脚,很快就能解放她的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