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立健全我区农牧业市场服务体系的探讨

2003-04-29赵云平

北方经济 2003年11期
关键词:农畜产品农牧业农牧民

赵云平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到:“生产者实现从产品到商品的过程是个惊险的跨跃,这个跨跃一旦失败,摔伤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生产者”。

在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下,农牧业生产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小规模生产经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分散经营的农牧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弱者地位。因此加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区农牧业产业化、各类农畜产品市场、社会中介组织、农牧民经济人队伍等各类农牧业市场服务组织都有所发展,但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和无序状态,总体看明显滞后于农牧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市场化进程,成为制约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一、我区农牧业市场服务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1、农牧业产业化

一是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力不强。产业化实质上是把农牧户分散面对市场转由龙头企业面对市场,因而龙头企业自身经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产业化经营的成败。这就要求龙头企业本身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和经济实力,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开拓市场和抵御风险能力。目前,我区除了伊利、兴发、鄂尔多斯、鹿王等几家大的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外,大多数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体制改革不到位和其它原因,本身生存都举步维艰,作为产业化的龙头更是无从谈起。致使我区农牧业产业化存在着地区和行业不平衡,大面积带动农户的能力不强。

二是运营机制不完善。产业化的核心是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机制,企业将农牧业生产作为其第一生产车间加以扶持。但从我区目前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关系看,大部分是通过订单、合同契约和书面协议等形式约束双方行为,仍然停留在产品的买卖关系上,股份制、合作制等一体化经营形式很少,说明许多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的利益连接机制较为松散。利益机制不紧密,当出现市场波动时,往往出现订单、合同不执行,产业化链条人为阻断的现象,个别地区甚至还存在龙头企业对农户的价格欺骗行为。

三是主导产业不明显。有市场有规模的主导产业是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产品没有市场不能发展。有了市场没有规模也形不成气候。目前,尽管自治区出台了我区产业化发展的总体规划思路,明确了产业化的龙头和主导产业,但各地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仍存在着各自为战的局面,盟市有规划,旗县有思路,乡镇有方案,由于各个层次的规划方案都是基于其行政辖区的特点制定,与自治区的规划思路并不完全一致,也不完全符合经济区划的要求。各建各的龙头,各搞各的基地,人为割断经济联系,形成诸侯割据,恶性竞争,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造成结构雷同,难以形成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而一些大型的龙头企业跨行政区域发展原料基地,却因地方保护而阻滞重重。

2、农畜产品市场体系

目前,我区各类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取得了较快发展,对于带动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辽市余粮堡牲畜交易市场、呼市东瓦窑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乌盟土木尔台皮毛交易市场等较大型的专业市场已经成为地区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龙头,但总体上看,我区农牧业市场体系尚不能满足农牧业发展的要求。一是市场体系不完善。目前全区大部分农畜产品交易市场为中小型集贸市场。市场规模小,影响力低,覆盖面窄,不能发挥大面积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市场形成需要一定的内外部环境条件,既要有便利的交通,完善的设施,还需要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人文基础。而我区目前市场建设中人为因素和行政强制色彩过重,不顾客观条件地县县建设、乡乡开办,低水平重复,造成许多空壳市场和有场无市,既达不到预期效果,也造成大量资金浪费。三是市场发育软环境欠佳。许多自发形成的一些地区性市场,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行政管理的过早介入,致使许多自发市场中途夭折。主要原因是许多市场刚刚形成刍形,公安、工商、税务、卫生、防疫等部门就竞相进入,名为加强管理和规范秩序,但实际上存在着严重的“管理就是收费”现象,再加之具体管理工作中的执法腐败,致使许多经营者无利可赚而退出市场。

3、社会中介组织和农牧民经济人队伍

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和农牧民经济人队伍是伴随农牧业经济市场化进程而自发产生的一支农畜产品运销队伍。它们在农牧民和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和纽带,逐步成为农畜产品营销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但总体看来,这支队伍目前尚处于无序发展状态,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规范。一是组织形式不规范。目前只有极少数中介组织管理和运作较为规范,采取会员制组织形式,有场所、有章程、有管理机构,并经有关部门注册批准。大部分中介组织仅为一种松散的民间组织,许多仅仅是通过口头协议约束各自行为,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许多问题。二是配套管理法规不健全。由于社会中介组织和农牧民经济人队伍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生事物,因而目前如何加强管理的配套法律法规明显滞后,如这些组织到底应由民政部门还是由工商部门管理尚不明确,注册管理的程序也不确定,经营运作的具体规范、方式、程序等缺乏统一标准。三是这些服务组织的法律地位尚未确定。目前由于这些组织不具备法人主体资格,不能独立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使很多业务难以开展。如这些组织尚不能作为法人主体进行融资和申请银行贷款,不能代表所有会员统一向国家缴纳各种税费,使这些服务组织应有的职能得不到很好发挥,同时也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壮大。

二、建立健全我区农牧业服务体系的方向和重点

我区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应以培育主体、完善体系和创造环境为重点,推进农牧业市场服务体系的尽快发育、壮大和完善。

1、积极促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上规模、上水平

各地区把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的“总抓手”,作为解决农牧业发展问题的“牛鼻子”,统揽农村牧区工作全局。一是要培养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国家要采取体制改革、机制转轨、协助筹措资金、优化外部环境等多种措施,促进现有农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快速成长。在扶持对象上,要不拘一格,既可以是国有、集体经济性质,也可以是私有、民营经济性质;在组织形式上,要百花齐放,既可以是加工企业、市场组织,也可以是中介组织、流通企业。只要经济效益好,能够开拓市场,带动农户,都应当鼓励和支持。培育内容重点是龙头企业的加工转化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产业联动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龙头企业自身也要强化内部管理,加快技术进步、降低经营成本,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农户的能力。二是要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机制。在培育机制方面,政府要特别注意方式的适当,既不能搞行政命令式的包办代替和“拉郎配”,也不能完全撒手不管和无所作为,应通过市场机制的办法,运用税收、信贷、价格等经济杠杆,加强引导和协调,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再次,要进一步推动农牧业主导产业的形成。自治区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协调,配合农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发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但由于农牧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除受市场需求因素制约外,各地适合种养什么品种,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因此在培育主导产业中要切忌不顾客观条件的瞎指挥,要在规模和特色上下功夫,力争形成相对经济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产业化经营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

2、创造良好环境条件,促进各类市场服务组织发育壮大

政府应采取“放水养鱼”政策,创造宽松环境,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一切组织、个人从事农畜产品中介及运销服务。对已经形成刍形的各种服务组织,不要急于规范,要严禁行政管理的过早介入,严厉制止乱查扣、乱收费、乱罚款等不法行为,使其能够自由发展、充分竞争,在兼并中壮大,在竞争中规范。政府所要做的主要应该是外围管理,首先是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引导,通过投入、税收等政策,采用典型示范等办法,引导其健康发展。其次是制定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其法律地位、行为准则及权利义务,公平竞争环境,规范竞争秩序,确保其行为控制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之内。此外,政府要在合理规划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市场交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市场主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大力发展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

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应该是立足区域、面向全国、沟通世界,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融信息传播、知识扩散为一体,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体系。在服务内容上,应包括农畜产品市场供求及价格走势、农牧业生产资料市场供求及价格动态、农牧业科技新成果及适用技术介绍、国家宏观调控及产业政策导向等信息。在服务功能上,要有利于农牧民做出正确的市场预期和科学的生产经营决策,使农牧民能够根据农畜产品市场供求需求信息调整种养结构,并能进行成本效益比较,减少生产盲目性。在体系建设上,考虑到农牧业信息服务的公益性质,初期应以国家兴办或国家资助民办形式为主。国家要投入资金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信息开发人员,建立农牧业数据库,以促进农牧业信息服务主体快速成长,承担起信息采集、加工、传播、发布的任务。在服务手段上,要坚持传统手段和现代手段相结合,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多形式,通过农技推广部门、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中介组织、专职信息人员等多渠道,把外部供求信息传递到村社、到农户,将农村牧区供求信息搜集整理上来,并对外发布。此外,国家要加强对农牧业信息服务的管理,尤其要做好信息服务主体和信息服务人员的资质认定和考核,规范服务秩序,甄别信息真伪,严防坑农、骗农现象发生。

猜你喜欢

农畜产品农牧业农牧民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研讨
第2届中蒙博览会国际绿色农畜产品展在呼和浩特市隆重举办
西藏农畜产品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西藏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需求趋势研究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