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读者心心相印
2003-04-29范浦
范 浦
副刊有个好名称---"心心"。看了最初几期,窃以为框架已树立起来,策划基本上是成功的。关键是如何更上一层楼,让更新鲜更具活力的血液---妙文佳作来充实提升"心心",从而与更广大的读者心心相印起来……
《台港文学选刊》曾为大陆读者了解熟悉台港文学起过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而随着交流的日趋深入,地域色彩正逐步淡化、边缘化。例如将迁居香港的程乃珊算作香港作家,似乎亦可。但她确是从上海出道的,我们文化宫至今还有人"喋喋不休"称她是从文化宫创作组的"摇篮"里摇出来的呢……不管怎么说,她的上海烙印是不可磨灭的---至今还在大写特写上海女人与老克勒……近十来年,许多大陆作家移民海外。《选刊》在着重介绍台港、海外作者作品时,不妨也向"扎根"大陆的作者开扇门。在心心副刊上读到刘心武出访海外的随笔《蓝色铃铛》等,就颇感触到贵刊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心跳"。浓化人文关怀的"心心"有望成为沟通与维系大陆、台湾及散布在世界各个角落里的炎黄子孙的纽带,从而成为一座魅力不断拓展的华文文学、华文文化的大桥梁!
为了这种理想,为了这个目标,还有许多事情得做。比如"心心"可以在调整中设立多个切合主题的名牌栏目,更可不拘一格地用稿。对海外、台港等文学现象的关注与介绍可以同大陆的有关作品联系起来。比如同时发表不同地域华文作者对同一事物(如孝道、过春节等等)的文章与作品。甚至可以开辟"心心中秋专辑"、"心心母爱专辑"等,让诗情画意的节日与亲情温馨的话题因为心心荟萃而魅力倍加……
班门弄斧,为的是抛砖引玉,让更多的读者都不断地直诉己见、献计献策。若大家都能把感动甚至震撼己心的佳作推荐给贵刊,尤其是那些知名度不大的作者,能把自己影响尚有限的作品,拿出与最广大的读者一起分享,不亦乐乎?为此需发扬贵刊开门办刊的传统,想方设法不断适时拿出一些新的举措(例如开辟同气相求---人生感悟一句话就很好)。笔者相信,随着"心心"与广大读者日益心心相印,贵刊必将在众多选刊中脱颖而出,成为读者之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