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太乙:不平凡的成长
2003-04-29林太乙
林太乙
我是林语堂的次女,小时人家看见我就指着我说:“她是林语堂的女儿。”长大之后,别人介绍我,也总说:“她是林语堂的女儿。”后来,有时不说了,但那多半是因为人家已经知道我是谁的女儿。
但是别人可不知道身为林语堂的女儿的意味。我一生受父亲的影响很大,尤其是父亲不平凡的教育,令我从小即有“学无止境”的概念。
我不平凡的教育从小时在上海开始,父亲倜傥不群,对什么都有创见,他认为整个世界就是大学堂,在学校里能学到的东西不如从校外所见所闻能得到的知识。只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一部字典在手,凭自修,什么学问都能学到。
父亲认为我们什么都应该见识见识。在上海时他带我们去馆子叫条子,在家里欣赏西洋音乐,也去杭州游西湖。在美国我们饱受文化震撼,无论在哪一方面,美国人都与我们不同,父亲教我们如何适应。恶补英文之后,我入美国小学,但在只差几个月就可以毕业时又随家人去欧洲。我们探火山口,参观教堂,看脱衣舞。我入校恶补法文,但没多久又回美国入中学。一年之后回国,在内地饱受日本空袭的惊吓。回美国之后,又不得不努力自修才赶得上学校里的课程。
而在这些年里,父亲无时不在教我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母亲则依她在厦门鼓浪屿娘家的家教教导我们,因此我们虽然在外国长大,还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人。
中学毕业之后,我不平凡的父亲竟然不要我上大学!他要我踏入社会做事,念"文学所取材的人生"。天下事无奇不有,我在十八岁时,竟然去耶鲁大学教中文。如今回想起来,只能用"初生之犊不怕虎"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大胆和天真。
我十七岁时便出版了一部用英文写的小说,后来继续写了三本小说,并译成八种其他文字;我也受联合国文教组织委托,将《镜花缘》翻成英文,在美国、英国出版。一九六五年,《读者文摘》决定出中文版时,派人到香港找总编辑。他们决定让我一试时,我虽然已经不是初生之犊,却仍然不怕虎,便挑起中文版总编辑的重担来,完全没想到这份工作会多辛苦。
我当了二十三年总编辑之后,觉得够了,决心恢复写作生涯。编辑工作和写作截然不同,处理文稿像奶妈抱儿子——文章是别人的。
这几年来我出版的小说有《春雷春雨》、《明月几时有》、《金盘街》、《好度有度》和刚刚在北京、台北同时出版的《萧邦,你好》。另有《林语堂传》,获"台湾文艺奖";《林家次女》,获中山文艺奖、台北市文学奖和"中国文艺协会奖"。我还编纂了《语堂文选》上下册和《语堂幽默文选》上下册。
中日战争结束之后,我回去上海,但那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上海。这几年,我又回大陆三次,完全找不到我童年时的大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