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审判方式 强化队伍建设
2003-04-29吴明朱卫东
吴 明 朱卫东
敲定战略
初见丁胜兵,感觉到他是一座山。性格、气质、形象,跳动的词汇,动态地展示了他的威武之形,儒雅之风。他检察长出身,长期从是反贪工作,有着检察官特有的果敢和刚毅;他是文人,长期从事领导工作,有着敏捷的超前思维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正是这种兼容并蓄的性格特色,铸就了他迷人的个性,奠定了他成就事业的基础。
2003年3月,他挑起宿松县人民法院院长的重任。他那时只想到两点:压力和责任。的确,丁胜兵站到一个浪尖上。从上任那天起,丁胜兵就在研究宿松,研究法院的工作。
突破口必须从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入手。通过民主推荐、考试、测评,一批年富力强的基层审判骨干,走进法院领导岗位。紧接着,领导班子纵横全县所有基层法庭,很快出台队伍建设、基层法庭建设、审判工作的意见规定,形成了宿松县法院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
强化队伍建设
丁胜兵谈话直逼要害。政治合格,业务过硬,是法官队伍建设的重头戏。于是,以制度的执行落实为切入点进行队伍建设工作。从形式到内容,从制度到考核,宿松县人民法院政治业务学习走得实,走得好。始终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开展“双争创”、“一教育三整顿”和“四服务”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干警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意识,以良好的工作作风营造优良的法治环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同时,狠抓岗位培训,积极鼓励干警自学,并定期组织庭审观摩和业务交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法官的业务技能。
完善用人机制
一个单位,因人而活,因人而兴。人才,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宿松县人民法院构建了一整套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得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法院推行了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选任制,通过公平竞争、严格考核,选任了一批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审判长、独任审判员,使审判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强基固本
为全面提升法院整体队伍素质,夯实法院基础工作, 提高基层干警的素质是核心,改革和发展基层法庭是重点。
打两个硬仗,为的是塑造形象,它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根本上还是发展。于是,进一步明确了基层法庭思想、组织、业务和作风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建设格局。院党组建立了基层工作联系点制度,党组成员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指导工作,解决问题。
按照布局合理、方便诉讼的原则,把全县法庭进行调整撤并,基本实现了设置合理化、管理规范化、工作制度化的目标。同时建立并完善了各基层法庭的政治业务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审判管理、公物管理、值班考勤等规章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富有特色的法庭管理制度。
突破执行难
执行难,难在执行是法院工作的“牛鼻子”,难在执行是群众评判法院工作的标准之一。
丁胜兵院长庄重承诺:坚决突破执行难。
丁胜兵深谙,执行难,难在执行机制、执行方法的构建上,难在执行力度的强化和执行装备的武装上。
两次全院会议,形成了一整套执行工作协调机制,改革了执行工作方法。
2003年5月,宿松法院开始“执行会战”,集中攻坚。沉积8年的石宣保房产多次重复抵押贷款“骨头案”被一日执结。
石宣保一案,法院抽调40多名干警,自备快餐,历时一天,终将不动产查封,同时拘留1名妨碍执行公务的违法人员。执法中先后有2名干警负伤。石宣保一案的执结,在宿松反响强烈。
改革审判方式
“公开、公平、公正”,是审判工作永恒的主题。改革审判管理模式,改革审判运行机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载体。
立案流程管理改革,首当其冲。立案庭对所有案件进行统一审查登记立案,统一确定主审法官和书记员,统一排期开庭,统一限定结案时限。并限定法官与当事人直接接触。同时,建立立案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立案时间大大缩短。
改革在不断深化。立案庭严格审限跟踪。立案后,立案庭对每件案件开庭、评议、宣判等各个环节的审限执行情况,进行分段管理,全程跟踪,催办督办。超期结案,按规定追究责任。
抓住了关键,问题就迎刃而解。“人情案”、“关系案”从源头切断。立、审、执、监得以严格分开,案件质量大幅提高。
职业法官建设
对法官的职业化建设,丁胜兵有一种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视角,并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他认为,法官是一个崇高而特殊的职业,担当着神圣而又艰巨的责任。作为现代法官,应时刻警醒自已,锐意进取,不断创新,。
丁胜兵院长强调,法官的职业建设,政治思想工作依然是重中之重,是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同时,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完善制约机制,强化审判监督;强化案件查处,严格责任追究;增强群众意识,切实转变审判作风;增强形象意识,恪守职业道德。
宿松县人民法院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好戏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