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程人乾先生的信
2003-04-29王常洲
程老先生:
打扰您了,恕晚生唐突。我是拜读过您发表在《山西文学》第九期上的大作后慕名给您写此信的。透过《山西人的性格解读》字里行间的澎湃激情,仿佛看到眼前站着一风华正茂的年轻战略家在指点江山。若非韩石山先生写给您的八行书为证,谁也不会把您与一古稀老者连在一起。高论令人折服,更耐人寻味。品咂再三,咀嚼出一点难消化的“骨头”。即:
“明初,太原人罗贯中创作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他性格中豪放开朗与细腻生动的两重性在小说中也得到了绝好体现。且看《三国演义》的卷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
这首词气势雄浑,内涵深刻,其思想穿透力是犀利而深入的,充分表达了他性格中豪放的一面。”
推敲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您是把创作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罗贯中与创作“卷首词”的“他”看作一个人了。
到底罗贯中与“他”是否同一人呢?
说来也巧,当我拜读您的大作时,身边正放着一部“三国”。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书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著。信手一翻,卷首根本没有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词的踪影。回手再翻章培恒、马美信写的《前言》,只见开头即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原题《明弘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所写的一部历史小说,……它在今天不仅可供一般读者的阅读,而且是研究我国小说史的一种重要资料。自清初以来,由于毛纶、毛宗岗父子修改过的《三国演义》广泛流传,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反而较少受到注意,有少数研究工作者甚至把毛本《三国演义》作为研究罗贯中及其创作的依据……”
原来《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氏原本”,《三国演义》是“毛纶、毛宗岗父子修改过的”。
有了章、马二先生写的《前言》作指引,我寻来有毛氏批评的《增像全图三国演义》。一翻卷首,那“滚滚长江东逝水”即涌入眼目。看来“卷首词”是毛氏父子所加无疑了。程老是否“把毛本《三国演义》作为研究罗贯中及其创作的依据”,我不敢妄断;但是,说“卷首词”“充分表达了他性格中豪放的一面”,认为“他”即罗贯中未免显得牵强。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找出“他”究竟是哪一个了。非罗即毛吗?不一定。中国古典小说惯以他人诗、词、赋点缀以增其色。白居易、杜甫、杜牧、苏东坡等前贤之作就散见于《三国演义》全书,有明引也有暗引。“罗氏原本”没“卷首词”,毛氏父子修改时加上了“卷首词”,除了解释毛氏别具只眼,也可作在罗氏著书时“卷首词”作者尚未出生的推测。也就是说这个“他”只能是毛氏父子的前贤。果然,在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金元明清鉴赏辞典》(唐圭璋题写书名、执行主编王步高)的360页上,找到了这个生活在弘治戊申至嘉靖己未(1488——1559)年间的“他”。此人名叫杨慎,是四川新都人。和太原沾不上边。比明初的罗贯中晚生约百年左右,比清初的毛氏父子早生也下不来百年。正是:罗氏无缘逢后学,毛氏有幸识前贤。
在《金元明清辞典》360页“滚滚长江东逝水”词下的“解”里这样写道:
“这首词是杨慎的晚年之作,选自他的《廿一史弹词》。……《廿一史弹词》是他写的一部历史通俗读物。……全书分为十段,一‘段略似一‘回,故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这首词是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清初,毛宗岗父子取之置于《三国演义》的卷首,因而传播极广。”
原来如此。
晚生村学鄙夫,观菽麦熟于览书。仅凭两本“二手”资料不知深浅妄陈井蛙之见;程老多年徜徉史林,倘有新证,莫怪我冒昧打扰,万望不吝金针点化晚生一二。特此谨颂大安
河南内黄六村人王常洲 2003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