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003-04-29致公
致 公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从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开始渗透到国民经济的一些政策中去。我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制定了促进清洁生产的相关法规,有数百家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试点;在城市,已创建了24个“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在农村和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到目前为止已陆续建立起了137个生态示范县(市、区);此外,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国家环保总局已在广西贵港和广东南海创建了2个生态工业园区。而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就是要把此前已取得成功经验的诸如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等措施整合起来,成为一套系统的工程,并用它来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农业的结构和布局,指导经济发展和消费模式,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社会进步的“共赢”。
我国循环经济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可谓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究其原因,首先是欠缺有关法律法规;其次是政策滞后;第三是目前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引进先进技术。因此,大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建立以生态补偿国家机制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特征的循环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家尺度
应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依法管理;加大经济政策的支持力度,推进技术进步,增加科技投入;积极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全民资源意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
重建能源工业的自然平衡,实现从能源耗竭型经济向能源再生型经济的转型,注重风能、太阳能、地热资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充分利用地区风力资源以发展低成本、高效能的以风能、氢能为引擎的绿色电力,以期逐步取代煤矿、油田和石油精炼厂等环境破坏型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业以电化学过程驱动的燃料电池引擎的发动机取代内燃机,改善气候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
材料工业将从线性生产模式向循环生产模式转化,材料来源从矿山、森林转向废弃物。通过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利用,做到产品的低废弃、低排放。造纸业的循环生产将改变森林退化的现状,代用能源的发展将减少木材作为燃料的消耗。此外,推进木材燃烧率的技术改良,将显著缓解林业采伐的超负荷。
农业实践从高度开垦转向适度耕种的方式变革,有助于减轻土壤侵蚀程度以利于新土壤层形成,从而提高综合环境容量。通过全民植树造林的森林重建工程,以科学规划和生态化管理,营造高产林地,逐步改善内陆降水循环和控制洪水泛滥,以彻底改变乱砍乱伐导致的土地退化局面。以农作物残余物喂养家畜,家禽间采取废物饲料化,实现清洁养殖,以减轻牧场所承载的过度压力。
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将是一项推动农业生产方式、食品工业的工艺流程与设计包装、食品科技水平发生重大变革的系统工程,必须推行循环经济机制,加快建立区域性与全球化的无公害农产品市场信息、饲料安全体系、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的立法机制和法律监督体系建设,探索构建安全食品销售平台,营造良好的安全食品市场氛围。
从追求提升土地生产力为目标转向为关注产水能力的提高。通过水资源的高效优化管理,推动灌溉工程技术的长足发展。城市废水回收后经充分净化,使水资源在区域内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抬升地下水位,促进自然界的良性水循环。
大力发展废物循环业,在全社会树立循环经济观念,建设废物处理和回收利用的系统工程。坚持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做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通过资源——废物——资源循环经济链提高废物综合利用率,从而根本性改变高消耗、高废弃、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区域尺度
应建立产业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的生态产业链,形成互利共生的循环经济网络,实现物质能量流的闭合式循环。区域内企业间实现废弃物与原材料的有机对接,通过清洁生产和绿色工业达到以“零排放”为理想目标的最低环境污染。严格遵守循环经济的“4R”准则:即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的“减量化”准则、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资源化”准则、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的“无害化”准则和以生态经济系统最优化运行为目标的“重组化”准则。从而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提升环境容量,实现经济体系向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功能性服务的生态化方向转型,力求生态经济系统在环境与经济综合效益最优化前提下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尺度
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理过程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推动资源化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以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产业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形成二次资源开发利用新兴产业和废旧物资调剂市场体系。
对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是一块很具潜力的市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之一,也是生态补偿国家机制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城市尺度得以推行的重要体现。政府应加大力度贯彻和实施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并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技术形成产业化,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环卫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