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系今生梦 缘关前世情
2003-04-29
2002年12月下旬南京,寒流使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4度到6度。南京优雅整饬的街道和人们身上挺括考究的大衣,使雪的飘落显示了一种古老的新意。在这里,由诗人徐迟、吴岸、洛夫、白桦、绿原、野曼、岭南人、曾卓、陈剑、杜国清、管管、原甸、孟沙、李小雨、邵燕祥、张诗剑、舒婷、张默、犁青、韦丘、向明、张志民、邹荻帆、傅天琳发起组成的国际诗人笔会举行了命名为“今世缘”的第七届活动。与会诗人、诗评家和其他应邀者有来自美国、英国、荷兰、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台湾、香港、澳门、中国大陆的华人同胞和国际友人八十多人。他们中有贺敬之、柯岩、屠岸、吉荻马加、严阵、杨匡汉、郑愁予、向明、大荒、管管、辛郁、犁青等。笔会由野曼、犁青、张诗剑组织,中国新闻社江苏分社承办。12月24日全天,笔会假南京华东饭店举行了“南京诗歌论坛”诗歌研讨会;晚上,在南京电视台演播厅举行“金陵吟——南京国际原创诗歌朗诵会”。接下来几天,诗人们参观了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并驱车前往淮安、周庄采风,在江苏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和周庄举办了数场生动活泼、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音乐会,及国际诗人与周庄文化交流研讨会。笔会尚授予诗人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中国当代诗魂金奖”。活动安排严密紧凑,分秒必争,名至实归,诗人们济济一堂,诗想碰撞、诗艺交流、诗兴勃发,使本届于岁未举办的诗歌笔会,真正成为一次因诗缔缘、与世结缘的诗歌盛会。
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数十万年前就是人类聚居地,又是中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如今,南京在现代化进程中,已跃居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之第五强,系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之一。在这里研讨“新诗如何继承传统,面向现代”似乎较能与地方的历史与当下风尚相呼应,本届“南京诗歌论坛”即以此为主题展开。讨论涉及当下诗歌创作如何与传统对接、诗的艺术时间与创新问题、新旧诗的历史关系、诗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华文诗创作和语言问题、全球化中诗的定位和路向、如何兼容并包各种诗歌方法、华文诗歌如何融合本土与他族、商业时代的诗歌行为和诗歌活动、新诗有无史料学的问题等等。杨匡汉提出汉语现代诗应对接传统,分析了“远传统”、“近传统”和“新传统”三种形态,指出当下作品铺天盖地,精品寥落晨星的弊端,是由于缺少哲学背景和艺术与文化的底蕴,倡言重新认识经典,反对盲目的道德怀旧和盲目的虚无主义,反对一味高度统一或诗歌上的进化论两种倾向,并具体提出对接传统的五点策略。台湾诗人向明联系近年两岸共同的旧诗抬头的情况,援引了诗评家谢冕对新诗人的警讯,赞同谢冕教授对诗坛生态的观察和批评,指出不仅中国大陆,几乎所有华人地区的现代诗均存在着“一种诗意的缺席”、“诗歌体式所应有的音乐性,美感情趣的韵味”缺乏的弊病。但他认为诗的本质没有新旧的区分,只有好坏的差别,发问:旧诗的型制在胡适那里已被打倒,我们难道还要回头吗?南京诗人、诗评家姜耕玉就汉语新诗的语言问题,提出并具体分析了构成新诗汉语之美的三要素:“创造活力、汉语诗性、音乐节奏”,认为诗的语言形式,既是对灵魂和生命信息的传递,也是对一种语言美的享受。没有独到精妙的语言创造,就不能表明一首诗的成熟。中国新诗既然用汉语写作,就需要遵循汉语的艺术规则,发觉和表现新诗的汉语之美。所论旨在反对无视汉语诗美甚至随意糟蹋汉语诗美的做法。台湾诗人、诗评家简政珍发言说:关于传统与当代已是老生常谈,我想是否有新的切入点。传统不是考古,不是固定的邮寄包裹,传统是我们去发现的结果,意味着写作是否有当代性。有些是故意显得当代,写作时考虑与诗评家共谋,带有喧呶的后现代的架势,让人一看是个后现代。这样的当代只是为了形式表相的追逐。其实当代性是很丰富的。新批评对形式要求非常严紧,形成后来的精英式文化,后现代是让它放松了一些,但如果用一种固定的套框,则是肢解的后现代。简政珍在这样的分辨中提出了传统是当代意识下的传统的理念。福建诗人余禺以一篇《古典诗歌美学与当下诗歌重临》提交笔会,文章针对对中国古典美学的简单片面理解,再识道家美学的“以物观物”,指出道家对自然之物的显现即精神的显现,“无言独化”仍然是要经由内在的驱动而说出,对物的形相虚以静观的结果,恰恰是要“得其神而忘其形”;所谓原创正是古人在创造中很本质的诗歌发生机制,不能笼统地把传统只看做是陈陈相因,现代诗对传统的背离是相对意义上的,因为离不开语言,所使用的每一个词都有特定的文化涵容,不能纯然归使用者所有,给它自由的同时往往靠不住,词会顽强地表现词自己,因此“原创”并非凌空蹈虚,而是不可避免地仍要涉足历史的长河,只是像赫拉克利特,此次涉足不同于前一次;如此诗的写作是当下重临的写作,意味着使没写过的被写和使写过的仿佛没写过。
本届笔会活动丰富多彩,名家新人均不论尊卑踊跃参与,或登台亮相或促膝而谈。诗人们的风采显得信目可及、可亲可敬。老诗人贺敬之简短的讲话充满了智慧的谦逊;严阵在随和率性中呼吁创新和倡导思想,显示出既传统又与时俱进的风范;旅美诗人郑愁予朴素而机智的讲话闪烁着文化与诗学积淀的光芒,谈到诗人聚会与个人写作的关系,他说,个人进行创作时诗神降临,诗神即真理,诗人以艺术的完善取得真理,写作时是孤独的,面对诗神时谦卑,是被爱着的孤独;诗人聚会则体现为集体的美,诗人常受尊重,这是一种诗的品质、诗的情怀。这个世界从人口比例来看诗人是很少的,但力量却非常大,诗人应重视自己的力量,最重要的是诗人的情怀。在周庄采风后,郑愁予以周庄古风的完好保存联系当下社会与诗歌,指出文明的背后是文化,正如东方文化对于世界的价值,诗不一定写得像西方才受西方欢迎。老诗人、翻译家屠岸对诗坛的达观与乐观的态度感染了大家,他说,当前诗歌状况应当怎么看?许多人认为处于低谷,不景气,这是的确存在的一个方面,但跟美国比起来还是有值得肯定的;中国有发行量很大的诗歌刊物(这在英美不存在),有的品位还很高,还有许多小团体的新诗刊物,里面的确有许多好诗,特别是年轻诗人有新的创造,诗的人才很多,有才华的不在少数,遇一定土壤和温度就能生长起来,可以想望21世纪中国还会迎来一个新的诗世纪。这样一些睿智和颇具胸怀的言谈给人深刻印象,而犁青、野曼、张诗剑的热情宽厚、管管幽默风趣的“老顽童”形象、吉荻马加、管管、贾漫、林子、丁芒等诗人的多才多艺、著名诗人柯岩、日本诗人有马敲、英国华人作家郭南斯、有多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台湾女诗人尹玲及各位嘉宾的独特之处不胜枚举。从南京到淮安到周庄,从当下社会的文明进程到古老文化的深层记忆,笔会让诗歌从内到外,又从外到内获得一次冲动、一次激荡。
(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