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金融中心:我们最缺什么?

2003-04-29

中国经济信息 2003年22期
关键词:空中楼阁成功者金融中心

日前,《国际金融报》刊登题为《国际金融中心:我们最缺什么?》的文章,文章称 : 我们大可不必太过强调不同城市间可能存在的竞争,而应更多地看到:在他们之间,合作是 主流,没有整体环境的改良,国际金融中心只是空中楼阁。

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金融中心建设,近来可谓好戏连台:先有北京“金融立市”,后 有金融街、CBD“搭台唱戏”,若再算上沪、深两市“人同此心”,所谓“竞争”态势似乎 隐现。

当然,按照李扬先生的见解,“对于国际金融中心排他性的认识是错误的,每个城市都 有每个城市的特点,中国的三个城市各有比较优势,各有发展成不同特点国际金融中心的可 能,认为只有一个城市可以发展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思想是‘惟我独尊”。这种开放的心态 ,自是金融中心建设所必需的。

而问题是,关于金融中心建设,我们需要看到各自的优势,但或许更需要看到自身的不 足。关于此,一个现实的判断是:国际金融中心,离我们还很远,而其中的难点,更是全局 性、历史性、制度性的。惟其如此,我们在为各自的城市乃至城区勾画美好前景的同时,更 应带上必要的审慎、务实态度。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指出,就中国这样的转轨经济而言,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难度体 出在两个层面:一是经济规模约束;二是体制约束与环境约束。她认为,由于经济规模是经 济发展的产物,不可能在一朝一夕膨胀,因此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解决体制难点和创造良好 环境上,而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必须立足于制度创新。

而胡祖六先生更将这一问题具体化,他将障碍因素归结为:资本不能自由跨境流动;金 融体系欠发达且发展不均衡;法治与监管框架不健全;高赋税;缺乏自由传播的资讯;人民 币不可自由兑换。对此,他的建议是开放市场,借此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技术与最佳惯例, 促使境内市场与国际接轨。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或可明白,金融中心建设,无论是创新,还是开放,都是放之四 海而皆准的要件。同时,作为能力及认知的体现,对于他们的考量,需要置于动态、连续的 过程。

而从国际经验来看,一系列城市的兴衰史,亦足以证明上述观点的规律性。

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下结论:对于内地的具体城市,无论其定位、目标于何种层 次、功能的金融中心,起点、路径的不同,并不矛盾于他们面临同样的不足并需要同样的手 段予以消除。成功者未必只有一个,但成功者一定是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点的。

因此,以务实的态度来谈这个问题,我们大可不必太过强调不同城市间可能存在的竞争 ,而应更多地看到:在他们之间,首先,合作是主流,没有整体环境的改良,国际金融中心 只是空中楼阁;其次,建设的过程是并行不悖的,而无论其起点、结果的不同。

当然,这样说并非是要完全抹杀不同城市间比较优势的客观存在,亦无意于宣扬金融中 心“自由竞争、自发形成”论。关于前一点,即使是国内金融中心,亦需以全球视野予以认 证,封闭、无活力市场无所谓金融中心的存在与否;关于后一点,国外经验表明,国际金融 中心形成初期政府“自由放任”的做法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已经逐渐被摒弃,但不论是“ 金融立市”还是“金融立国”,政府资源、政策资源的投入,本身也是依据不同城市能力高 低而进行的配置过程,是伴随着城市发展而展开的市场化行为。

据此,我们认为,鉴于“转轨加新兴”这一基本国情,无论上海、北京,或是深圳,相 互间的适度竞争是需要的,但在此过程中更重要的,应该还是以协同的态度,一是共同把蛋 糕做大、做好,二是借力比、学、赶、超,提炼自身内功。毕竟,建设金融中心,我们刚刚 起步。

猜你喜欢

空中楼阁成功者金融中心
空中楼阁:利率风暴将至,哪些房地产市场风险最大? 精读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成功者的秘诀
辛苦
构建昆明市面向沿边离岸金融中心的探究
“喻”不惊人死不休——《灯》和《我的空中楼阁》精彩片段比较
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