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帮闲
2003-04-29汪朗
汪 朗
中国历朝历代,各行各业,都有帮闲。吃喝上自然也不例外。
吃喝帮闲,是指那些并不在厨房忙活,只在餐桌左近转悠,靠着"唱念做打",讨得主人欢心,混吃混喝的人。其祖师爷,应该算是西汉成帝时的娄护。
汉成帝刘骜的娘家人多,为了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皇上一天之内把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五个舅舅全都封了侯。大家彼此彼此,省得见天掐架。这是皇上的家事,别人不好说什么。没想到,这五个舅舅全成了"侯",照样谁也不待见谁,互不来往不说,还严禁门下宾客接触让皇上白折腾一场,惟一能够打破"冷战"局面的,就是娄护。
据《西京杂记》记载:"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各得其心,竞致奇膳,护乃合以为鲭,世称五侯鲭,以为奇味焉。"娄护能够同时取得五侯的欢心,要诀大致有二。一靠"物质文明":送上些吃食,调剂调剂他们的口味;二靠"精神文明":发挥自己"丰辩"即能说会道的特长,哄得他们舒舒坦坦。这样的帮闲似乎不可全然否定,起码有安定政治局面之功效。另外,对中国美食的发展也有贡献,因为闹出了个"五侯鲭",尽管是歪打正着。
五侯鲭之"鲭",并非一种鱼,也不念"青",其音为"蒸",是指合鱼肉烹煮而成的食品。据说,一次王家的五个侯同时给娄护送来好吃的,让他很是为难虽是美味纷呈,但肚子毕竟有限,消受不起。拣最好的,又怕得罪其他的侯,日后无法再去帮闲。娄护最后想出了个招儿:把鱼呀肉呀的混在一起回锅咕嘟咕嘟,免得发馊变味,留待日后慢慢享用。没想到,五侯送来的吃食经过这么一咕嘟,味道比原来还好,于是这种"鲭"便流行开来。人们根据其原料构成,称之为"五侯鲭"。
娄护在《汉书》中有传,其名为楼护,字君卿。据说他读了不少杂书,能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嘴巴又巧,因此很快讨得上流社会的欢心。这个游走于侯门之间的帮闲,后来也被封了个"息乡侯",不过不是靠耍嘴皮子。他把躲在自己家中的一个企图和王莽过不去的人,送交这个后来的篡位者处置,于是受到重用。这已经不是烹坛帮闲,而是官场帮忙了。至于娄护或楼护发明五侯鲭的故事,《汉书》则不载,也许是觉得此等小事于国家社稷并无干系。正史之中,一般很少有吃喝帮闲们的事迹,逼得诸多帮闲,只好千方百计到官场上帮忙。帮不上忙继续帮闲的,也得千方百计给自己涂上点官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