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城市该怎么建?》有感

2003-04-29李智垣

领导文萃 2003年3期
关键词:北京城文萃样式

李智垣

细读了李青藻先生的文章(见《领导文萃》2003年第1期),有几点不敢苟同,本着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精神,我还是说一下。

我不是搞建筑的,也是个外行。我认为,对梁老先生的否定,是当时的思想造成的。在旧中国破败的基础上,当时的人们看来,一切旧的东西,都必须除之而后快。这种思想至文革发展成顶峰。那时故宫曾被红卫兵们贴上"血泪宫"的标语;而清华大学那著名的石雕门也被破坏得面目全非。这种行为是"左"的思想所导致的后果。梁老先生是一位纯粹的建筑学家,他就像许许多多的古建筑学家一样,痛心疾首地看着热火朝天的人们拆了建,再拆了再建,终于折腾出了一个这样的北京城。批评梁老的方案,我认为是不妥的,因为他完全是出于职业本身的身份作出这样的方案,而且并不是说他保下了整座北京城就什么事都不干了。任何事都是一步步完成的。梁老先生设计方案,当然是带有古建筑学者的味道。而那个样式弃之不用,并非是钢铁紧缺,也并非财政困难,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只要指令一下,该有的都会有。主要是因为这种样式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对不上,也就是人们思想上接受不了,所以还是思想上的问题。

关于北京市的整体规划的问题,我只是觉得北京的城市职能分离得太晚了,以至于现在再建几座立交桥,多修几条高速路,也无法保证真正意义上的畅通。但这只是美中不足,北京的规划到目前为止还是成功的。但又有谁敢保证梁老先生方案中的北京会逊色于现在的北京呢?可惜,我们看不到梁先生方案中的北京城了,所以梁老先生以及他的方案也只能任人评说了。

猜你喜欢

北京城文萃样式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北京城建:从标杆到引领,兴胜公司在跨越
“漂”来的北京城
北京城里蒙山松
老北京城里的故事
这是巴黎发布的新样式
家教文萃
家教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