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剖析光环中的人民币
2003-04-29许立帆
许立帆
摘要:人民币受到周边国家居民的礼遇,并在欧洲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受到了欢迎。人民币的信用看上去前所未有的好,硬通货这样的词也经常会和人民币联系在一起。人民币被笼罩在利好的光环中。本文则试图从多角度剖析人民币现状及发展的道路,对人民币的走势和国际化的趋向做冷静思考。
关键词:人民币;光环;剖析
柬埔寨政府首相洪森在前不久一次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说:"人民币被公认为是亚洲地区最稳定的货币,"他号召国民更多地使用人民币,以此吸引更多的中国人前去旅游。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人民币实际上已经成为普遍用作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有些国家官方甚至已经承认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每日公布人民币与本币的比价。人民币还漂洋过海,到了欧洲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这些国家居民的欢迎。被称之为"预言家"的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在"世界新经济论坛"又作了一次历史性的预言:中国经济30年内将会超过日本,那时世界的三大货币将是美元、欧元和人民币,日元只起到地区性作用。这些似乎都昭示着人民币信用的良好,世界地位的提高,人民币在各种媒体上也更经常地和硬通货联系在一起,人民币被笼罩在一片利好的光环中。人民币坚挺的背后是什么?人民币坚挺的代价是什么?人民币离世界货币还有多大差距?信心是重要的,冷静的剖析也必不可少。
一、良好信用建立在管制的基础上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坚定不移地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再三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树立了人民币的威信。但是,深层次地思考就知道,中国之所以成为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没有倒下的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是因为人民币仍然不是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币,即仍在资本项目下实行管制(中国人民银行一再强调,何时开放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最终取决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和金融监管水平与之相适应的程度)。如果在1997年人民币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完全可自由兑换,政府作出的不贬值的承诺就不能够如此顺利地实现,人民币也很可能会币值不保而一泻千里。从亚洲邻国的表现上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政府的谨慎举措成就了人民币今天的信用和声誉。而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人民币信用良好的表面性与脆弱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政府对于资本项目的管制,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也许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值得一提。
二、政策的倾向性选择
国际金融实质存在着一种不可调和的三难--有三个相互冲突的目标:1、各国都希望能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以发挥作用。希望能为对付衰退降低利率,又能为对付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而不至于将利率作为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2、各国都希望多少保持汇率的稳定。本币价值的反复无常的波动会给商业带来不确定因素,有时还会引起金融系统的严重混乱。3、各国都希望保持货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性。希望企业对钱款的汇入和汇出感到放心。国际金融铁的规律是:各国充其量只能实现三个目标中的两个:1、浮动汇率制度--允许完全自由的国际交易,使政府可以利用货币政策对付衰退,牺牲了货币稳定;2、固定汇率制度--牺牲货币独立来确保货币稳定;3相对稳定的汇率及某种程度的货币独立。或是用另外一种方式表示:
显然,美、英政府实行的是单独浮动;香港是一贯的钉住浮动;而中国政府目前实行的则是管理浮动汇率政策。也就是说,中国政府现行的金融政策是以保持汇率的稳定和保证独立的货币政策发挥作用为宗旨的。看一看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中国政府(尤其是朱总理政府时期)实行过的各种货币政策,包括众所周知的降息、征收存款利息税等,种种货币政策很少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稳定汇率作为既定目标,几乎都是用以调节国内经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拉动内需"等。在保证独立的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同时,人民币从1994年以来始终保持着稳中有升的态势。那么,从理论上来说,中国政府就主动地在国际金融的三难选择了上述两个目标,这也是必然是以人民币不能完全可自由兑换为代价的。而一种尚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离报纸上经常鼓吹的"硬通货"、"重要货币"、"世界性货币"的差距应该不会小。因此,必须清醒地看到,人民币现今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为代价的。当然,国际化并不是政府一相情愿就可以做到的。就这一点来说,政府的选择是明智而可取的,很显然这并不足以成为各种媒体鼓吹人民币异常荣耀的理由,说到底这只是政府现阶段深思熟虑后平实的选择。
三、国际化的道路有多长?
一种货币要成为世界货币,第一,必须具备强大而稳定的经济基础。第二,需要具备良好的信用基础。第三,应该由先进的银行系统运作和调节。这三者缺一不可。那么,人民币在这三方面的条件又是如何呢?首先,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了稳健、快速增长,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多年保持顺差,并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就这一点来讲,为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奠定了基础。其次,人民币已经获得了比较好的国际信用地位。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坚定不移地实行稳定的汇率政策,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再三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为人民币树立了威信。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对金融体制进行了两轮改革。加入WTO后,第三轮金融体制改革也已开始启动,预计不久之后可以建成先进的银行系统,以适应人民币向世界货币迈进的需要。
但是,必须看到,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自然发展和日渐进成熟的过程,要让人民币真正走向世界,至少还必须跨过三道坎:
第一道坎:人民币必须首先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因为一种无法自由兑换的货币在国际上活动的范围将是十分有限的。
第二道坎:拥有高度民主开放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从目前国内情况看,还没有哪一个城市和地区可以承担起这样的重任,我国离建立高度民主开放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尚有很大距离。
第三道坎:全球化的银行系统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逾越这三道坎无疑是需要时日的。人民币的确走势良好,欣欣向荣。但是,冷静下来,认真剖析,光环中的人民币还有很多不稳定因素。认清差距,找准原因,才能更好地图谋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年报(2002年版?雪.兰州大学出版社.
[2]刘舒年.国际金融.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3]宋立刚.外汇理论与预测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叶永刚.外汇经营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
[5]陈成刚.外汇理论与实务.中国审计出版社.
(作者:南京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