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财务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2003-04-29罗春霞苏锡武
罗春霞 苏锡武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国家要使大多数国有企业摆脱困境,扭亏为盈,提高经济效益,良好的财务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保障。本文就国有企业资金短缺,成本居高不下,财务监管不力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针对其存在原因,提出财务管理中应采取的对策,进而指出通过财务管理所取得的经济实效。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资金;责任会计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尤余·伯格汉姆教授和路易斯·加播斯基教授指出:"良好的财务管理对一个工商企业、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状况都至关重要。"前几年发生的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务管理不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目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国家要使大多数大中型国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摆脱困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良好的财务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保障。现就国有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谈谈企业内部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一、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系,才能充分利用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国有企业普遍资金短缺,已成为国有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焦点,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一)造成资金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产销脱节,资金大量沉淀。不少国有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的数额都超过了销售收入的50%,大大超出了正常的储备量和周转量,流动资产已失去了应有的流动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国有企业不顾市场需求,盲目生产,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片面强调盈亏平衡点,使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大量积压,销不出去,造成大量资金沉淀。而生产新的产品又需要重新投入资金,在新产品的推销和占领市场的过程中,还会形成暂时性的资金沉淀,一旦新产品开发失败,这些暂时性的资金沉淀又变成永久性的资金沉淀,最终企业的生产经营难以为继。
2.盲目投资,造成资金浪费。企业投资于有效益的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有的企业不能对投资项目的市场和经济效益作充分的调查分析,不考虑企业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地进行投资,带来不良的后果。一方面减少了企业的周转资金,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一旦投资失败,不但不能增加效益,还要承担投资损失。
3.不适当的技术改造,使企业背上债务包袱。一些国有企业只片面地考虑通过技术改造增加生产能力,扩大企业规模,延缓企业衰老,于是增加了生产能力却难以增加市场份额,或增加了生产能力却形不成还贷能力。尤其严重的是,由于技术改造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根本无法归还贷款,背上了新的债务包袱。有的企业甚至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匆忙上马,使工期一拖再拖,利息越来越大,形成骑虎难下的局面。
4.企业办社会,赤字保福利。国有企业人员多、包袱重的问题一直很突出。不论经营状况如何,都要设医院、办学校、开食堂,生、老、病、死无所不包。福利费赤字越来越大,企业不堪重负,挤占企业的流动资金现象非常严重。从支出上看,因为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很难控制,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盲区。
5.亏损严重,蚕食企业资金。经营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状况。在各种资金来源中,最可靠、最有利的是由税后利润转化的自有资金。在亏损企业中,不仅无法增加自有资金,而且会使原始资本的净值逐步减少,使资本结构趋向恶化。资金的流动已深入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资金已成为贯穿于经济生活全过程的、最活跃的、最重要的经济要素。资金如同企业的血液,其流向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只有实现资金的有序流动,企业才能健康发展,也只有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才能推动财务管理的不断深入。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直观地分析单向费用的收支情况,对资金流动的过程和作用重视不够,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效果。
(二)加强资金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切实可行的资金管理制度。一是建立投资论证制度,投资决策失误是资金管理上的最大失误,要在企业内设立投资论证程序,绝不可按个人意志草率行事,大的项目应请专门的咨询机构参与论证;二是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落实资金回收责任制,加快资金回笼;三是建立存货资金控制制度,按常生产、按需采购,把库存量降低到最低水平;四是建立财产物资清查制度,发现账实不符或资产贬值应及时处理;五是建立保证制度,避免暗亏因素带来资金沉淀。
2.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资金来源。要改善企业的资金状况,不能依靠国家注入资金,而要靠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从内部挖掘潜力。不少国有企业的资产浪费非常严重,从材料到设备,从厂房到土地,都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企业来讲,把多余的或利用率不高的资产变成现金,改善了财务状况,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对国家来讲,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问题是有的国有企业一讲到解决资金困难,就仅仅着眼于从外部取得资金,忽视内部挖潜,就是财务管理不到位的表现。
3.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一是对学校、医院、保安部门等单位要积极争取交给社会来办,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应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收支行为,强化自负盈亏意识;二是对职工食堂等要变福利部门为服务部门,逐步实现自负盈亏;三是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情况下,对职工福利由暗补变明补;四是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
4.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多方面筹集资金。一是逐步形成产权主体多元化,吸收多方面的资金,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资本额,又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开拓资金渠道;二是对有条件的单位,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造,既筹集了资金,又提高了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三是积极争取贷改投和债权转股权的政策,提高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四是建立自补流动资金制度,对于盈利企业,一定要注意将税后利润的一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
(三)通过加强资金管理,合理把握资金流向,可以取得四点实效。
一是有助于缓解国有企业的资金紧缺状况,改善职工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二是有助于国有企业形成良好的经营机制;三是有助于国有企业投入取得更大的效益;四是有助于国有企业优化资金结构,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二、只有推行责任会计,实行全方位成本管理,才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推行责任会计,是我国环境现况提出的要求。
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进入市场后,在管理上处于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两难境地。究其原因,"放"则造成约束不足,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各自为政;"收"则造成活力不足,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事事坐等。许多国有企业在管理方式选择上往往侧重于"收",这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探索企业管理"收""放"结合的最佳点的过程中,由于各部门、各环节的管理缺乏系统性,有的执行、有的不执行,有的紧、有的松,使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失衡,最终影响整体管理效果。推行责任会计,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责任会计是以企业内部责任单位为主体,以经济责任为对象,以绩效奖罚挂钩辅之以精神鼓励为手段,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运用价值形式,通过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责任目标、实行责任控制,进行责任分析与考核等专门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耗费、占用、收益,按责任归属进行核算和控制,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二)推行责任会计,实行全方位或成本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责权利有效综合的责任中心。一是健全组织机构,由主要负责人牵头,以财务为中心,以职能部门为横向,车间、班组为纵向,纵横交错,环环紧扣的责任会计管理组织体系;二是做好基础工作,企业必须完善原始记录、各项定额,健全计量验收、内部价格体系、各项定额标准、财产管理制度、以及规范化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制度;三是会计核算延伸到车间、班组,使每一个车间、班组都成为成本责任中心;四是车间、班组内部实行统计管理,把本责任中心的责任再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头上,进而调动全员的积极性。
2.建立先进合理的责任目标体系。一是费用控制体系,包括材料费、电费、工资、非生产性费用支出;二是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等级的确定、质量管理、质量检验、质量责任等;三是效益控制体系,根据投入产出的具体情况,测定每个责任中心效益情况,作为兑现奖罚的依据。建立责任目标体系要把握四点:一是各责任个人追求的目标必须服从于企业的总体目标;二是责任目标必须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合理性;三是责任目标必须具有可控性和可计量性;四是责任目标必须具有相对稳定性。
3.完善责任控制和责任核算,严格责任考评。一是会计核算必须及时、准确,可采取会计服务公司和内部结算中心相结合,为企业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加强内部管理提供有用的日常核算资料;二是实行动态监控管理,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研究,找出原因,提出相应措施,以责任报告的形式,反馈给企业领导,以便及时做出决定,实施控制;三是做好考核工作,在考核中,应坚持原则,不讲"人情"、不讲"条件"。每月一考核,每月一兑现,做到罚得准确,奖得及时,结合考核,做分析讲评工作,促进工作。
(三)通过推行责任会计管理,可以取得四方面实效,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有助于调动全员积极性,唤起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于改革的自觉性;二是有助于增强增收节支意识,使企业的总目标通过各责任目标的落实顺利实现,提高企业的效益;三是有助于财务管理形成完整的体系,参与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四是有助于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转机建制。
三、实行主管上级委派制,加强监管,提高经济效益
(一)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不断扩大,问题日益显示出来。
企业的经营者如果在权力使用上缺乏制约机制,本该由企业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决策,变成了经营者一人说了算,由此造成的决策失误,使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有甚者,有的企业领导随意指使财会人员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混乱;有的企业领导随意指使财会人员虚盈实亏,欺骗国家;有的领导慷国家之慨,大手大脚,胡乱花钱;有的领导损公肥私,假公济私。不仅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而且也毁掉了一些同志。虽然国有企业坚持实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但毕竟是事后监督,即使是对经营者追究责任,甚至绳之以法,也难以挽回国家和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改变这种状况,当务之急是实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
究其原因,固然有领导干部自身素质问题,但财务监管不力,财务部门不能依法办事,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需要大力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素质的同时,必须看到,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很多时候财务人员只能按领导的意图被动地执行;如果行使监督权力,对领导的意图提出异议,就可能被撤换或靠边站。
(三)通过实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可以收到五方面的成效,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强化财务管理,有利于资产的有效运作和监控;二是有助于客观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确保经营成果的真实性,遏制一些单位领导为捞取政绩,掩盖问题,在财务账面上做手脚,报假账;三是有助于发挥财务监督职能的作用,可以大大减少重大决策失误和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四是有助于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抑制公款大吃大喝、挥霍浪费等不正之风;五是有助于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质量,让财会人员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精心钻研会计业务,认真履行会计职能,更好遵守国家的财经纪律,严格执行国家的财政法规。
总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弱化,直接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只有把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搞好,才能适应国家宏观财务管理的要求,才能有利于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罗春霞,女,广东丰顺人,助理工程师,1998年6月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专业,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