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经营者长期化行为的战略分析

2003-04-29姜双梅

现代企业 2003年6期
关键词:报酬期权经理

姜双梅

进入21世纪的我国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的竞争优势,必须搞好战略管理,而要保证战略管理的有效性,经营者的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具有战略地位。战略管理中的企业家学派认为,具有战略洞察力的企业家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企业家的最大特征在于强调领导的积极性和战略直觉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设计一种激励机制,激发经营者(经理层)的积极性,使经营者积极努力地为提高企业资产收益率而工作,则是战略管理中研究激励机制设计的研究人员追求的目标。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已成为现代企来生存和发展成败的关键。

激励经营者长期化行为的

理论和实践基础

股票期权制度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9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推行和发展。全球500强的大企业中,至少85%的企业实行了股票期权制度。美国硅谷的高新技术企业更是普遍采用了这项制度,在纳斯达上市的企业中90%以上的公司推行了股票期权计划。

但是,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在西方经济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最早(1990年)进行经营者报酬和企业业绩实证分析的是Jensen&Murphy。他们分析的结论是大型公众持股公司的业绩和它们的经营者的报酬有微弱的相关性:“对于多数公众持股公司,其高层管理人员的报酬实际上是独立于公司的业绩的。一般而盲,美国公司支付其高层管理人员的报酬如同官僚。”Jensen&Murphy的实证分析结果是股东财富每年增加1000美元,相应经营者的与报酬相关的财富平均增加3.25美元,其中大公司经营者增加1.85美元,小公司企业经理增加8.05美元。Rosen在1992年关于经营者报酬的实证分析的结论是:“一些独立的研究和样本证明,经理的报酬对股票收益率的弹性在0.10—0.15之间。”弹性为0.1的含意是企业股票收益率从10%涨到20%,该企业的经营者的报酬将增加1%。这些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经营者的报酬和企业业绩之间的联系非常脆弱,经营者的报酬对企业业绩激励强度很弱。然而,1998年Hall&Liebman利用美国上百家公众持股的最大商业公司最近15年的数据,对这些公司的经营者报酬和其相应的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与上述实证研究完全相反的结论:经营者报酬和企业业绩强相关。这种强关联几乎完全是由所持股票和股票价值的变化所引起。尤其是自1980年经营者所持股票期权大幅度增加以后,经营者的报酬水平和企业业绩对经营者报酬的敏感程度都戏剧性的增大。

根据信息经济学信息非对称理论,在企业经营者(代理人)和所有者(委托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完全的问题。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企业的委托人即所有者由于并不从事具体的企业经营活动,对市场及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经营的真实状况的了解远不及负责企业经营活动的经营者。这就存在着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企业经营者拥有企业经营状况的所有信息。而企业股东(所有者)则是信息劣势方。经营者会利用其掌握的信息采取有利于自己的利益而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策略。那么就需要设计一种激励机制使得经营者的目标与所有者的目标一致。从契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角度来看,经理市场普遍存在着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不一致的委托代理问题。代理人(企业经理)为了自己的利益,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企业经营者可能会不顾及企业长远发展目标而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这些行为会产生高昂的代理成本。为了减少代理成本,尽可能减少剩余损失,提高所有者的收益和经营者的绩效,给予具有信息优势和经营控制权的经营者一定的激励,在企业中建立和完善激励制度是必要的。委托代理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委托人如何设计一个激励机制来驱动代理人选择符合委托人的利益行动。在对经营者的激励方面,巴泽尔(1989年)指出,应该赋予其工作最难测度的人以剩余索取权,使其具有监督和努力工作的积极性。股票期权是经营者在未来拥有企业经营收益的剩余索取权。在经营者看来,追求良好声誉、是经营者的成就发展需要,或归于马斯洛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只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对经营者的激励的效果最佳。我国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经理人市场残缺。经理选择是指在给定企业家能力不可观察的情况下,一个什么样机制能确保最有企业家能力的人成为企业管理者。经理选择与经理激励是现代公司治理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形成经理选择市场化是经理激励有效发挥的前提。在我国传统的管理体制下,企业经理一般由国家行政指振,这一机制成了对经营者长期化行为激励的现实障碍。有能力的人不能成为经营者,而没有能力的经营者却不愿接受股票期权的激励。因为我国尚缺少能为职业经理人提供具有良好职业声誉和经营能力的规范的值得信赖的市场中介机构。

2、股票市场不规范,股票价格并不能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股票期权本来是通过将公司提供的内部激励外部化与市场化,即经营者的收入依赖企业的股票市场价格。一般而言,股票价格代表着投资者与整个社会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如果在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会客观反映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但在我国,股票市场不规范,股票市场价格往往不反映股票价值和企业经营状况,甚至有的经营者为了追求其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发布虚假上市材料和赢利报告,人为操纵股票价格,抬高股票市值。因此,在我国股票市场充满噪声的情况下,推行股票期权进行激励的效果,不但无法产生,甚至会带来反向刺激,直接导致公司的经理为了获取私利而参与市场操作。这是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过渡阶段,经营者在物质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同时反映我国目前的激励机制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银广夏、蓝田股份、大庆联谊、郑州百文等一系列造假上市公司的案件就说明一切。

3、现有制度不利于激励经营者。完善以产权制度为主体的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的产权界限,形成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实行股票期权激励的前提。而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产权界限模糊,好像人人都是企业所有者,同时人人又不是企业所有者,激励和约束的经营者主体空位。我国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软弱,监管制度不健全,中介结构不能发挥其监督作用,这导致了经营者机会主义行为,忽视自己的道德责任,向股东转移风险,危及企业长期发展。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使得不能准确地评估企业经营绩效和企业经营者的贡献,从而不能确定应给予经营者的股票期权的时间和数量。股权激励有效实施的对策

1、实行竞争性经理市场。在经理的聘用和选拔的制度上,要建立公司与职业经理双向选择合法竞争的市场机制。职业经理与公司按市场法则进行双向选择,通过竞争机制构建双方的平等契约关系。通过人才市场的信息传输作用,形成对在职经理的职位的竞争,促使经理人员努力促进企业发展。经理市场的竞争能产生一种非契约式的“隐含激励”,经理市场的竞争为经理人员的能力提供了声誉认可,可以便经理人员的能力与努力程度的信息更加充分公开(Vieker,1996年)。

2、利用声誉机制的激励作用。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经营者努力经营,不仅仅为了得到更多的报酬,还期望得到高度评价和尊重,期望有所作为和成就,期望通过企业发展证实自己的经营才能和价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另外,根据经济学中对人的行为的假定,经济人是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性的人。但经济人自身利益目标不仅包括物质享受、货币收入等物质利益,而且包括社会地位、名誉、人生价值、幸福感等精神性利益。经理人的高报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对其价值的衡量和认可,但高报酬所带给经营者的具有比他人更优越的地位的心理满足是不能完全替代良好声誉给经营者的自我实现、幸福感、受人尊敬的心理满足。良好的精神、荣誉激励会使经营者放弃危害代理人利益的发布虚假利好消息的行为。

3、培育完善资本市场。规范的资本市场是上市公司实施经理股票期权激励的重要条件。监管层要不断加强对股票市场的规范,转变政府调控股市的方式,相对放松利率管制,推动股息率向市场均衡利率靠拢,走出“政策救市”与“消息救市”的误区,化解股市的政策性风险。构建法律监管机制,加强金融中介和会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从而健全与完善股市信息披露制度。(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报酬期权经理
没有西瓜的夏天,就像没有报酬的加班
经理的难题
挑剔的经理
因时制宜发展外汇期权
人民币外汇期权择善而从
捎你一程
夜半买驴的南航经理
初探原油二元期权
医生的最佳报酬
谁没领到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