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03-04-29李浩然
李浩然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的概念。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从性质上说,我国中小企业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国有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外资、三资企业等,相互之间有一些交叉。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单一业主制、合伙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集体和国有等形式。就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而言,股份制是最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的发展历史表明它是企业筹集资金及发展壮大的最有效的组织形式。股份制企业无论在融资成本、融资手段灵活性与融资速度上,还是在促进企业规范运作与建立有效的企业治理机制方面,均有明显的优越性。总之,中小企业的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分布,这是我国企业所有制结构按照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方向所进行的适应性调整。同时,也有利于整个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中小企业是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产品、有市场、有发展前景。有利于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技术密集型和扩大城乡就业的劳动密集型的各类中小企业。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我国的中小企业从整体上说,与大型企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产出规模小,资本构成较低,财务结构不合理。一般而盲,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本积累,创业资本和营运资本相对匮乏,相应的生产规模较小,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在我国,2001年全国独立核算的小型企业平均拥有资本金只有767。20万元,约为同期中型企业的24.43%,大型企业的3.24%。平均每个小型企业的年产值为2569.02万元,约为同期中型企业的29,94%,大型企业的4,9%。
2.竞争力较弱,受市场和外部冲击较大。中小企业在生产规模和资本积累方面的劣势,使其劳动生产率较低,生产成本高,在市场上映乏竞争力。另外,中小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难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小企业关闭率非常高,小企业开办的头三年约有1/3至1/2关闭。这给其融资带来根本性的影响。
3.数量众多,分布面广。中小企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在数量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很广,几乎涉及所有的竞争性行业和领域,除技术、资金密集度极高的特殊行业外,广泛地分布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
4.经营灵活,形式多样。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进入市场比较容易,经营手段灵活多变,适应性强。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较快地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生产方向,从而较快地适应市场的新需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二、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小企业即使在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以美国为例:在美国企业总数中,小型企业约占98%,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约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小企业的就业人数也占全国就业总数的50%以上。1997年,美国有2000多万个中小企业,占企业数量的95%,他们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50%以上,GNP的39%以上,提供的就业机会占新创造就业机会的2/3,技术创新占全部技术创新的50%以上。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截至2001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应缴税金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53.05%、50.53%、37.25%和42.95%。近年来大约出口总额的60%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无论从工业总产值比例或增加值比例来看中小企业均高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单位资金效用率也明显高于大企业。除此而外,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大量外资企业的引入。浙江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私有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江苏,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其经济腾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主导力量。(1)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先遣队。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有利于分散改革风险,降低改革成本。同时,中小企业还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验室”。许多的改革措施都是在中小企业进行改革试点并取得一定经验后才逐步推开,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2)中小企业能促进充分竞争,活跃市场。从中小企业自身来说,由于其竞争力弱,更强烈地要求市场竞争的充分性和公平性。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众多中小企业的存在,防止了垄断行为的发生,刺激了有效需求的增长,从而使经济充满了活力,并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来源。
第三、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稳定社会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及推进城镇化方面具有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国工业企业中85%以上的职工就业于中小企业,而中小型的商业零售企业则占据了90%的就业份额,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有65%以上的人员就业于中小规模的企业。我国作为一个工业化水平较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转轨时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非公有制的小企业已成为吸纳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公有制单位富余职工再就业的主要渠道。并且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小企业仍将是我国增加就业机会。安置城乡劳动力就业的基本场所和主要渠道。
第四、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大企业难以比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尽管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在耗资较大的基础研究或重大科研项目上可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中小企业则可以在应用型与发展型技术创新上大显身手。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其创新成果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份额,而且水平和影响也不亚于大企业,它们创造了许多被认为现代最重要的工业创新成果。由此看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新型高科技中小企业,必将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创新。
第五、中小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的重要财源。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农村工业、乡镇企业在保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迅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工业以直接资金援助,提供生产资料和基础设施等多种形式支援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发展,能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为农业发展积累资金,从而有利于改善城乡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进步。从整体上看,中小企业是我国当前地方经济的主体力量,是地方政府获得财政收入、安置就业人员的主要载体。实施财政包干和分税制以后,中小企业更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中小企业支撑着绝大部分地方工业及服务业、零售业、基础建设、农用工业、公益性事业及利用地区资源的特色产业,对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六、中小企业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提,中小企业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首先,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1994年全国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中,大型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分别占大型企业的77%和23%;而在中型企业中,国有与非国有的比重分别为69%和31%;小型企业中,国有企业仅占14.5%,非国有企业占85.5%。乡镇企业绝大部分都是非国有的中小型企业,其中集体和个体企业户数分别占有18%和82%。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所有制结构按照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方向进行调整和完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次,搞活中小企业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提条件。通过改组、联合、兼并、出售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是完成国有资产优化重组的重要内容。中小企业的大力发展可以大量吸收国有大型企业改革过程中所清理出来的大量资源,使国有大企业的闲置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最后,中小企业改革有利于从整体上突破改革难点,可以为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中小企业小而分散的特点使其改革具有风险分散和改革成本低等优点。而且由于中小企业具有产权流动和重组的震荡小、易操作、见效快等特点,有利于在短时期内实现改革措施的突破,符合先易后难、以小促大、外围突破和循序渐进的改革战略安排。
总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一个资金短缺、劳动力充足、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国家中,更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中小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