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人的轿车情结
2003-04-29朱胜军
朱胜军
国际大都市莫斯科拥有庞大的轿车群。如果晚间站在市区的制高点俯瞰,缓缓行驶的车道上数不清的一对对“红眼睛”足以令人吃惊。在市区,有车道的地方就有川流不息的轿车;住宅区内则到处都停着轿车,到处都有车库群,车库多是用白铁建造的,在太阳下闪闪发光。
莫斯科市约有260万辆轿车,在这个有900万人口的城市,如果按每户四口人计算,那么户均则超过一辆轿车。而这些轿车大多是自用的,因为市区挂牌和没挂牌的专业出租车实在太少,每到上下班高峰时,“打的”都很费劲。
尽管一般人都认为俄罗斯现在不算富裕,但她毕竟曾是一个人民生活富足的国家。十几年前买的轿车现在仍然跑在宽阔的马路上,所以,人们在大街上看到如过江之鲫般的车队里老面孔颇多,伏尔加、莫斯科人、拉达、日古力、涅瓦等牌子比比皆是,旧车在莫斯科市能占到一半以上。旧车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二手进口车,尽管它同样旧,但比之苏(俄)产的日车,其性能、价格等方面都不失其优势。而为了控制旧轿车的进口量,俄罗斯当局已采取了许多相应的措施。
没有车,在莫斯科生活甚是不便,尽管市区地上有公交车,地下有发达的地铁,可仍不能覆盖全城。况且莫斯科方圆三四十公里,面积达879平方公里,远距离走一趟光倒车也很麻烦。有一台轿车代步就方便多了,不仅平时上下班方便,就是双休日去别墅也比没有车的人捷足先登。
拥有一台自用车是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目标,也是在莫斯科华人的梦想。其实莫斯科的二手轿车价格并不高,一位俄罗斯朋友只花了3000美元就买到一台新款拉达,那是别人中奖的新车。一位华商用了5000美元则买到一台八成新的“宝马”,而有人竟花了300美元买了一台二手轿车开走。许多小有成功的在莫华商也都拥有自己的轿车,有轿车也略显身份,警察检查的时候也少多了。
莫斯科的轿车虽然不少,可是没有车开的人依然很多,没车的人除了乘地铁和公交车,还有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而“打的”。不少华人则多因办急事,去地铁和公交车鞭长莫及的地方,为避开地铁危险时段,天黑出行等等原因而“打的”。
“打的”也是很有学问的,带标志的出租车安全却贵,不带标志的“黑”出租车既贵又缺少安全感,这两种车多定地点等客,拉一客“宰”一客。另一种顺路车则至少是华人乐于搭乘的,这些从不停下待客的车是自用的,当有人摆手示意搭乘时便停下来,如果顺路多可成交,价格相当于出租车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如果不是顺路车,它后面一般还有顺便停下的一到两台车,总能搭上一台顺路车,而这些车既便宜又安全。2003年3月初,我和朋友在中国城等车,准备去相隔四站路的俄罗斯外交部外国公民出入境管理处办事,由于当时正在下雪,等公交车的人比较多,于是我们决定“打的”前往,在问有出租标志的出租车司机时,他说至少200卢布,我们觉得太贵,就在路边等顺路车,一会儿的功夫,一辆轿车停下来,问明情况后只要了40卢布。俄罗斯人、阿塞拜疆人的车都顺路捎客,但中国人、越南人的车从不捎客,这除了对道路不熟外,考虑自身安全、语言不熟也是其原因。
我们经常搭顺路车,开车的俄罗斯人较多,都比较友好。有一次我们从莫斯科东南部到东北部,通常需要250卢布以上的车费,一位老司机答应收取170卢布,上车后才知道他对中国人有些感情。我们用俄语与他交流,他说他叫米哈伊,去过中国的哈尔滨和满洲里。他颇显友好。车行驶了1个多小时,下车时我们付给他200卢布,他和我们很真诚地作了拥抱告别。我的一位朋友,每天起早上班固定乘一辆出租车,司机说他俄语不熟练,硬是要教他俄语,他们成了朋友。
拥有轿车也并非都是好事,也有诸多问题,最常见的是塞车。莫斯科每到上下班高峰,路上的车多得超过搬家的蚂蚁。在交通要道,莫斯科每个道口都可能堵车,通常十几分钟的路程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到达。因为双休日俄罗斯的轿车都奔向别墅。
俄罗斯的交通秩序是井然的,莫斯科市区也是一样,几乎无人闯红灯,街上的车速都很高,通常都在80脉以上,夜深车少时则高达120脉以上。一天夜间12点多,我同朋友卸完货开车回住处,尽管路上已无行人,但凡遇到红灯所有的车都自动停下,我的朋友开玩笑地说:“‘老毛子就是死性,这时闯红灯谁能看见?”当然他也是遵章的。而在有斑马线的支道口则是另一景象,即使没有红绿灯,只要有人过横道,车都自动减速或停下,绝无国内那种抢行的现象。
所以,在莫斯科甚至全俄罗斯的车祸很少有车撞行人的,而多是车与车之间相撞。原因自然与车速有关,但车况差是另一重要原因。就像七十岁的老人同年轻人一起百米赛一样,十多年的旧车高速行驶,常有因操作失灵而出事故的,而一旦出事故则常常是被撞的车毁人亡。报纸上、电视里这类血淋淋的新闻经常出现。另外就是酒后驾车出事故,当局对酒后驾车处罚很严厉,但仍偶有发生。
因为莫斯科轿车多,许多人要以车代步,轿车也就成了犯罪分子的进攻目标,丢车的事经常发生,有的人是为了办急事或上班而顺便撬车开走,用后随意丢弃;有的专为了偷好车换钱,而这类的要多些。2003年2月份,我的一个朋友晚上9点多借别人的车在楼下学开车,结果被两个30多岁的俄罗斯人把车抢走了,自己还遭到一顿毒打,虽然事后也报了案,但找回车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不仅普通人的车丢,高官、外国使节的车也照丢不误,丢后却不易找回。
另一种针对轿车主人的犯罪却严重得多。有一次,一辆行驶中的轿车竟遭到炮火袭击,幸亏仅是车受损伤,据说是罪犯为了报复。而前不久的一次针对轿车的犯罪则恐怕轰动了全世界,俄罗斯最大的石油集团公司——卢科依公司的副总裁谢尔盖·库库拉,由保镖陪同从别墅乘车去市区办公室的途中,被侨装的劫匪劫持,13天后才被释放……
莫斯科的轿车上就是一个“社会”,围绕轿车,随时随地发生着形形色色的事。通过莫斯科轿车这个特殊的社会窗口,能够更多地了解莫斯科这个世界大都市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