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坦荡行旅

2003-04-26任小艾白宏太

人民教育 2003年18期
关键词:老贾大连市德育

任小艾 白宏太

美丽的大连正以日益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大连人用智慧和激情托起了一座充满活力的东方都市。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全面发展,培育出了新一代高素质的大连人。不仅成就了大连今天的繁荣,也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毫无疑问,大连的崛起,教育居功至伟。

贾聚林,大连教育腾飞当之无愧的见证人。他连续16年担任地市级教育局长,这在全国也为数不多。他有勇有谋,筹划并启动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教育改革,被权威人士称之为“资深教育局长”。

采访这位经验和阅历极其丰富的教育管理者,是记者“蓄谋已久”的心愿,几次跃跃欲试,未果。2003年7月,我们终于有机会坐到了贾聚林面前,穿越岁月的时空,探访他教育管理的足迹。

如今的贾聚林,担任着大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的职务,尽管已近“耳顺”之年,但精神依旧饱满,对教育的深情和挚爱一如往昔。

虽然做官多年,但在贾聚林身上却看不到一点“官”气。他给人的第一印象真诚、坦率,是粗线条的,说起话来喜欢自称“老贾”。看足球、下象棋、打扑克,是老贾的业余爱好。靠着这些很“平民化”的爱好,他每到一处,很快就能与周围人打成一片。当然,相处久了你会发现,表面粗线条的老贾,不仅为人坦荡豁达,而且粗中有细。

说起老贾的“官运”,颇为传奇。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学当教师,一干就是十几年。干工作,老贾不含糊,讲的是对学生负责。工作之余,老贾的爱好一样不落。在领导印象里,小伙子有点“爱玩”,不够稳重,不像当“官”的料。

老贾起初当的“官”是数学教研组长。让他当,领导心里也没谱,只是想试试看。没想到,时间不长,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跃居全市前列。领导这才觉得老贾挺有能耐,随后让他千教导处副主任,主管教学。结果,学校来年的教学工作取得历史性进步.

这时,一个难得的机遇降临,区里决定调老贾当副区长。可学校舍不得,校长说:“小贾,学校很需要你。你看,如果区里找你谈话,你能不能说不去啊?”老贾老实,没二话答应了:“行,我就说不去。”就这样,老贾放弃了一次当“大官”的机会。不过,学校很快提拔他做副校长,党组织也批准他为预备党员。

市教育局也发现了他。那是1984年10月的一夭,老贾正在上课,教育局长来找他谈话。老贾满手粉笔末儿,不好意思握手,不知所措。局长告诉他,要调他到普教处当处长,这次不许说不去。老贾问,何时报到?局长说,立即报到。老贾说,我还有课呢。局长呵呵一笑,我们帮你处理.

过了年,局里换届,老贾被破格提拔为教育局副局长。市委组织部的同志开玩笑说,看来你注定要当官,不愿当区长,就当局长吧。

短短几年,老贾由一个普通教师升至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老贾感慨地说,自己是稀里糊涂就当了“官”,没一点儿心理准备。

实际上,机遇的降临是有其内在因素的。当教研组长那年,老贾利用进修机会,几个月时间钻研了近千道数学题,厚厚的一大本备课笔记,一直被他视为法宝。当教导主任时,他顶住压力,破除“满堂灌”,压缩授课时数,把时间还给学生,开始了素质教育的第一步。老贾说,自己平生两大特点,一是做事认真,既做就要做好;二是持之以恒,确信是对的,就一定要做到底。

当然,教育局领导当初的知人善任、破格录用,也是老贾成功的重要因素。机遇总会降临到有所准备的人身上,贾聚林抓住了机遇,从而也为大连教育带来了发展的难得机遇。

剛到教育局时,老贾每天骑车上下班。局里早展8点上班,老贾总是7点出门,到一两个学校看看。晚上,校长们大多还在学校处理各类问题,老贾下班后就去找他们“唠嗑”。他发现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小学升初中竟争激烈,对孩子是一种摧残;二是在初中,有那么多的孩子不用心念书。

1985年中招考试,老贾去看考场。考试才刚过30分钟,就有好多学生交卷了。一个个都像逃离苦海似的,有的嘴里吃着冰棍,有的手里捏着烟卷,地上到处是被撕碎的课本纸屑。老贾为此而感到痛心!

必须改变“应试教育”的人才观,把学生当“人”来培养。经过认真学习和思考,老贾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当时还无“素质教育”提法,老贾把自己的观点归纳为4句话:

1.教育对象的整体性。义务教育要有“保底”思想,通俗的提法是,面向少数不行,面向多数也不行,必须面向全体。

2.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全面性”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要特别注重德育;二是尊重人的个性发展。

3.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取消排序,学生成绩保密。老贾最反感的是学校排大榜”——全校学生按成绩排序,张榜公布。老贾别提多窝心了,倒数几名的学生天天看着大榜,心理压力该有多大啊!

4.教育途径的多样性。学校的门应该向社会敞开,让学生不仅在课堂受教育,而且在社会上受教育。

这4句话后来被写进大连市的56号文件,对全市教育发展影响深远,首当其冲的就是1986年大连市中考改革。

为贯彻“保底”思想,老贾召集了中考命题的教研员开会。时至今日,人们还津津乐道提起老贾当日“舌战群儒”的趣谈。老贾说,学生考得这么差,我们整这么高难度的题,有什么意思?教研员们提出,命题的主导思想是出活题、考能力(这在当时很流行)。而老贾说,现在还没到时候,先让学生把该学的掌握了再说。老贾的主导思想是,考试必须改革。一是减少考试科目,当年减掉了生物,以后逐年减;二是减少考试次数,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合为一张卷,职高、中专、技校、高中合为一张卷,一次性录取;三是降低考试难度,书上的题要占到60%到70%,少出难题,不出偏题怪题。什么意思呢?老贾说,目的就是让教师给学生减压,首先要让学生及格嘛!

老贾说完,下面一片哗然。教研员们觉得不可思议,无法接受。老贾无奈,下了“最后通牒”:你们能做就用你们,不然我另外找人。

教研员们拗不过,只好按老贾的主意办。录取的时候,还真出了一些问题:分数拉不开档次,各重点高中录取的女生普遍高于男生。老贾当时的压力可大了,但只要是他认为对的,就要坚持下去。第二年命题时,仍有一些教研员跟老贾闹别扭:你不是要多出书上的题吗,我就再容易些,最好让人人都考满分,看你咋录取?老贾闻讯,赶紧又去做工作:“试卷是保密的,我也不能看,但你们要对学生负责。去年的命题,我认为是成功的。虽说女生多了些,可她们也是人,多一点有什么不可以?今年的命题水准不能再低了,谁再比去年还低,那就是故意捣乱。”

就这样,老贾顶着压力,在全国率先实施中考改革。1989年,第一届参加中考改革的学生高中毕业,学生的高考成绩大幅度提高。此时,很多人才心服口服。在老贾看来,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不是要考上多少大学生。他真正欣慰的是,有多少学生从考试的重压下解脱出来,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及格率明显提高,考场上再也看不到抽烟、撕书这些不良现象了。

2000年5月,《人民教育》推出了长篇通讯——《开拓心灵的净土》,浓墨重彩地报道了大连市的德育经验。而老贾正是大连市德育改革的重要发轫者。

德育问题,他至今还在研究,为此看了很多书,哲学的、历史的、宗教的、心理的都有。何谓“道德”?老贾赞成韩愈的解释,即道德可分为两个层面,“道”是一种理念、观念,“德”则是把观念付诸实践;只有先知道“道”,才能有“德”。可我們往往只强调“德”,不讲“道”。我们习惯于告诉学生该怎么做,却很少讲为什么。学生没有形成心理体验,因而很难转化为行为。

德育的目的是什么,老贾一直在思考。在研读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后,他豁然开朗。老贾的理解是,中小学德育应立足于培养好公民,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不能要求学生现阶段就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也不能用共产主义者的标准要求每个学生。

关键的问题是要赋予德育新的内容和形式。有位企业家在跟老贾聊天时,半开玩笑地说:“老贾,你们现在的教育搞得不行,首先是教材就不行。今夭是董存瑞炸碉堡,明天是黄继光堵枪眼,只教这些行吗?我看,还得教孔融让梨。”老贾听了不由得一怔,是啊,德育,还是应该从最基本的东西做起。

1993年夏夭,老贾带领一班人在一个小岛上,共同研究出一整套德育改革内容。这就是后来被写入辽宁省18号文件的,“八心八德两意识”,简称“八八二”工程。大连市声势浩大的德育改革,从此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八八二”工程对心理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关系做了明确定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重要基础:良好的道德素质是个人与社会相融的重要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是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方向,三者成“品”字形。叭八二”工程中的叭心”包括勤、俭、智、恒、奋、勇、群、重,指心理素质上的要求:“八德”包括仁、义、孝、敬、公、廉、忠、诚,指道德素质上的要求:“两意识”指爱国意识和公民意识,指思想政治上的要求.

“八心八德两意识”刚提出来时,曾引起过一些争议,但10年后的今夭再回过头来看,“八八二”工程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不仅使德育具有了实效性,使学校有了便于操作的“抓手”,而且也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以,“八八二”工程为核心的德育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大连人的精神文明素质。大连市委领导在回顾大连近年来的变化时,曾深有感触地说,今天大连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成果,得益于10年前的教育。

老贾的工作鲜明地体现了两个教育理念:一是要把学生当做“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二是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权利。老贾所有的教育实践,都一以贯之地蕴涵着这样的理念。

1996年,大连市的“普九”工作告捷,老贾适时提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他认为“普九”仅仅是解决了一个低水平的问题,即让每一个适龄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而比这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还要让每一个儿童都有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

任职多年,老贾走遍了大连的村村校校。大连有一个长海县,长海县有多少个岛他不知道,只知道凡是有学校的岛,他几乎都去了。

老贾迫切体会到教育不均衡发展带来的无奈。那是好几年前,他去西岗区37中。一进校门,撞上几个学生在打闹。一个学生拿着大棍子“呼”的一下挥过来,要不是他躲得快,差点脑袋开花。再到教室里看看,学生满地乱窜,根本不把上课当回事儿。老贾很恼火,找校长谈话。校长一肚子委屈,好学生都不到我这儿来,就给我这样的学生,你让我咋弄?

老贾最初的一项“均衡”措施就是“对口直升”——小学升初中不再考试,就近入学。很巧,这样一对口,西岗区最好的实验小学对口最差的37中,中山区最好的桃源小学对口最差的41中,沙河口最好的东北路小学对口最差的21中。生源好了,落后校的千劲儿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学校面貌很快焕然一新。

但实事求是地讲,对口直升只是一项治标不治本的短期策略。因为这样不过是将原来的薄弱学校变成了新的“择校”热点。在不断提高认识基础上,老贾提出了新的“均街”观:一是办学条件标准化。政府制定统一的办校标准,对所有学校一视同仁。二是干部、教师队伍交流制度化。如果教师能流动,家长肯定不会舍近求远去“择校”。三是学校管理规范化。在一些基本管理制度上,由政府制定统一办学规范,防止换一个校长就换一套做法。在老贾看来,有了这3条,学校之间的发展大致能实现均衡,而均衡才是解决择校的根本办法。

贾聚林,一个真正的“资深教育局长”,在任期间没有虚度年华。他无限感慨地把自己做副局长的那1D年,称为“黄金时代”。那时,他年富力强,也没有太多的“官场应酬”,一门心思工作,加上一批关系融洽的‘战友”凝聚在他周围,齐心协力,高度协调,事业搞得轰轰烈烈。回顾这段鎏金岁月,他既留连忘返,又无怨无悔。

在记者看来,贾聚林的“黄金时代”,既是大连教育飞速发展的一段值得纪念的时期,同时也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教育改革整体上高歌猛进的一个剪影。自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来,素质教育的理念日益深入,德育的基础性地位己成共识,教育均衡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关注。显然,正是因为有许多像贾聚林这样有魄力、有作为的教育管理者,用他们坚实的臂膀支撑着教育发展的广阔天地,中国的教育才在迷茫困惑中寻找到希望,教育改革才会在艰难曲折中不懈前行!

猜你喜欢

老贾大连市德育
会鞠躬的猫
会鞠躬的猫
半夜响起敲门声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立冬
大连市技师学院:挂牌大连市职工技能培训实训基地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大连会展协会第一届会员大会召开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