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浏阳人的教育投入“经”

2003-04-26李让恒

人民教育 2003年18期
关键词:浏阳河花炮浏阳市

李让恒

时间已进入8月,连续20多天的酷暑没有一点降温的迹象。记者冒着391C的高温到湖南省浏阳市采访。

一到浏阳才知道,这里学校建设的热度更高。在一中,在浏阳河中学,在荷花小学,在禧河小学,在职教园……一个个工地都是人欢马叫。仅浏阳河中学工地就有6家建筑公司的800多名工人。记者向正在喝水的两名民工道辛苦,其中一名青工说:“说不辛苦是假的,我一天水都要喝三四十斤。但也值得,你看教学大楼一栋又一栋都建起来了。市里要我们确保9月1日开学时竣工,大家多流把汗就可做到。”

市教育局长肖长礼自豪地告诉记者,浏阳市学校建设的“高热高温”,已持续10多年了。他如数家珍地报了几个大数;1992年~1997年,“普九”攻坚战,投了3.5亿元,校舍建了97万平方米:1998年~2002年,高中建设投了3.24亿元,除新建一所高中外,还对11所普高、职高都进行“全副武装”,其中仅新建校舍就有36.7万平方米。从今年起到2005年,搞优质教育资源扩张和建职教园,3年时间还要用5个亿左右,仅今年就要投入两个亿。

此前,记者已调查了解到,这个市教师待遇也很好,就是在市里财政最困难的时候,不但未拖欠过教师工资,而且连各项政策性补贴,也分文未少。除此之外,教师们每月还可拿到学校发给的数额不等的岗位津贴,所以浏阳市的教师普遍安居乐业,“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当社会敬佩的校长,办群众满意的学校”的名师工程、名校工程正扎扎实实展开。这个县级市还大张旗鼓地到大中城市招聘硕士研究生当教师。

地处湘赣交界的浏阳市有133万人口,是湖南最大的县级行政单位。原来,这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1997年才脱贫。以往这里的教育也十分落后,当地干部群众曾用“经费短缺、校舍紧缺、教师奇缺、意识欠缺”来形容。但仅十年功夫,这个教育“四缺”市,却成了教育强市。“法宝”在哪儿?浏阳的一些“老教育”说,关键在干部群众增强教育意识后保证了教育投入。

算账,就要算老百姓得失账,老百姓受益大的事就要坚决办。”

市委副书记郑耀频向记者介绍了2002年12月浏阳市领导班子成员围绕市一中和浏阳河中学建设所发生的一场有意义的争论。市一中占据浏阳市城区的黄金地段,但校园面积仅120多亩。市里一些领导,建议将毗邻一中的两家工厂搬迁,将两广生产区、生活区共计120亩地皮划拨给一中。120亩,好大一块肥肉”!听说工厂要搬迁,房地产开发商盯上了,一批企事业单位也盯上了。另外,市委、市政府还决定新建一所名为浏阳河的中学,地点就是市中心一块300亩有山有水、风景迷人的宝地。但这块宝地早已被一家房地产公司征购了,并已作出了开发规划。这家房地产公司正想在这里淘一大桶金。市委、市政府领导便三番五次做这家公司的工作,终于使他们照原价退出。

市里有的领导算了笔账,120亩加300亩,卖出去仅地皮钱也上亿元。如建学校,不仅买地皮要钱,建学校政府还要投入几千万元,这样一反一正,财政收入要去一大截……所以,他们建议这件事应当缓行。

对此,市委书记李亿龙、市长赵建强与主管财政、建设、教育的一些领导也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他们从近年市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花炮等传统产业和生物医药、花卉苗木、烤烟等新产业的发展状况,给大家算了一笔人才培养的得失账。以花炮为例,花炮是浏阳财政的支柱,全市大大小小花炮企业有824家,全市60万劳力,就有30万搞花炮生产。但到1998年,花炮仅占国内市场销售份额的10%,国外市场则更少。每年花炮生产给财政带来的收入也就是几千万。但到2002年,全市花炮销售占了国内和出口市场的60%以上,确立了花炮界的世界领袖地位,花炮销售总额达到22亿元,利税达3.5亿,真正占了市财政的“半壁江山”。短短几年,浏阳花炮发展得这么快,有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教育为花炮生产和销售培养了大批人才,确实功不可没。靠市里各职校培养的花炮人才,使花炮品种增加了两百多个,新品种花炮科技含量提高了,观赏性、安全性都更高了。特别是花炮外销的翻译关突破了。市外语学院这几年先后共培养1600多名学生,这些学生遍布每家出口企业,将浏阳花炮推向了110多个国家。有了他们,花炮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量直线上升。据了解,一个浏阳土生土长的外语人才,一年为企业多挣几十万或几百万是很平常的事。

花炮产业这样,别的产业也如此。现在花炮唱出口贸易独脚戏的局面正在改变,市里的生物医药、花卉苗木、纺织等产业都在崛起,全市有出口权的产品已达9个门类。经济越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急迫,各行各业都等着、抢着要高素质人才。而且经济状况好了,老百姓的钱袋子也渐渐鼓起来了,考虑的头件事也是送子女去读书——不但要送子女去读书,而且要到好学校读书。

李亿龙深情地说:“算账,就要算老百姓的得失大账,老百姓受益最大的事,我们就要坚决干,要下决心干好,至于其他方面的事,就得像小平同志讲的那样要忍耐点,该给教育让路的就要让。”

算账,算出了领导班子的重教意识,算出了全市上上下下的教育投入意识。现在,浏阳市党政领导每月都有一次议教会。记者翻阅了今年一季度有关議教的记录,就看到了两份纪要和一个决定,其中都有财政给教育拿钱的内容,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如今年1月13日市政府关于浏阳河中学等建设的一份纪要,决定浏阳河中学一期建设市财政投入1$00万元,荷花等两所小学建设市财政也投入840万元。土地划拨及征地资金由学校所在办事处负责,其余所需经费则通过原学校的校园置换弥补。另外,在今年2月召开的市人大会确定的2003年全市10件大事中,仅教育就有扩建市一中、新建浏阳河中学、建好职教园3项。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可让我们掂量出教育在浏阳市领导和人民心中的分量。

“教育投入要按政策办,打不得折扣,更不能玩数字游戏。”

今年夏初,教育部部长周济、副部长王湛等领导同志到浏阳市调研。市里在汇总教育投入情况中发现多年来全市教育投入政策落实得较好,教育经费总量增长较快,美中不足的是有一个政策性口子差距较大,那就是国家规定“城市维护建设税中15%~20%用于教育”,连续3年,浏阳市城市维护建设税给教育的比例都没有超过2%,这个项目每年对教育欠账都在150 77元左右。有关人员提出将这个数字“处理”一下,调整为达标或略有差距。他们提出了一些看来比较充分的“理由”,如近3年,每年在年度财政预算之外,给教育的钱都是以千万计,成十倍、甚至数十倍超出对教育这个项目的欠账。他们认为财政就是一个钱袋子,只要事实上给了钱,用什么名目给的并不重要。

分管财政、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没同意这么做,市长赵建强也坚决不同意这么做。赵建强说:“执行政策要丁是丁,卯是卯,不能打折扣,更不能玩数字游戏。”后来,这个项目的情况如实汇报了。但同时引以为训,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起,这个项目按标准的上限20%拨足,上半年已拨出90万元。

浏阳人办事实在,兑现政策不打折扣,体现在教育投入的方方面面。如湖南省规定中央、省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比例要在60%以上,浏阳按规定比例拨了2024万元,而且是在原预算基数上增加进去的,所以,这笔钱不能拿一分钱去作人头经费,而是主要用来搞中小学建设和消化“普九”时的欠债。

说到消化“普九”欠债,浏阳市也是率先不折不扣按政策办的。全市“普九”时的1.19亿元高额负债,一是一分不少地由政府担起来,二是由市、乡两级财政分比例偿还,其中市财政负担67%,共7900万元,乡镇财政负担33%,共4000万元。考虑到乡镇财政比较薄弱,市财政还实行财政分成,由市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块给乡镇,要求乡镇在其中安排一定比例给教育。去年市里给乡镇财政划拨5600万元,今年预计划拨给乡镇的资金要在7000万元以上。在浏阳,因为资金有了着落,所以消化“普九”次债正在按计划顺利进行。

主管教育的市委副书记郑耀频、副市长刘明理对浏阳市情,特别是浏阳教育、财政等方面的情况熟得很。他们都说,教育真正要优先发展,适度超前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投入。而要保证教育投入,关键就是不折不扣地按政策办,兑现“三个增长”、俩个比例”的政策。如果真正按政策办,教育方面的事是可以办好的。

浏阳市按照“三个增长”、“两个比例”的政策,加上市里其他方面开的一些口子,连续3年教育经费总量的增长,均达到或超过了政策规定的总体要求。2002年全市教育经费总量达到29168万元,其中财政性拨款为19286万元,与2加1年比,教育经费总量增长18.1%,其中财政性拨款增长38%. 2002年人员经费142巧万元,不到总支出的一半,占财政拨款的73.7%.教育局长肖长礼说:“人头经费仅预算内教育局还可以调节使用的资金一年还有3000多万,所以,我这个局长就可以放开手脚抓教育教学改革了。”

“教育要适度超前发展,用钱的地方很多,地方政府必须要开拓教育投入新渠道。”

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建设总投资3个亿、占地面积2.04平方公里(合3060亩)、可容2万名学生的职教园,是浏阳市发展教育的战略性举措。3个亿资金从何而来?对一个全市年可用财力不到5亿元,其中财政供养人员就要4个多亿的市来说,要完全由财政拿这笔钱肯定是不可能的。浏阳市确定的方针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八个字。首先,市政府挑起担子,对职教园用地实行划拨,地价只相当于国家定价的50%;其次,政府负责“三通一平”基础建设:第三,对进园的学校在建设中“免征一切行政事业性费用”。

肖长礼说:“这就是一笔很大的钱了,点点滴滴算起就有几千万元。就是因为有这几千万,一些单位和投资人进园办学的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据了解,建园半年时间,仅土建投资已完成3500万元,建教学设施2.6万平方米,外语学院已决定今秋入园。全市24所职业学校中,已有11所作出了投资入园的规划。

刘明理说:“我们管教育的不能当维持会长。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就要钱,光靠财政按政策投入那些钱是难以大发展的,所以还要制定地方性政策,拓宽教育经费渠道。现在讲以县为主,为主就要敢担担子,敢为人先,敢在法律框架内制定地方性政策。”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浏阳市已出台的加大教育投入地方性政策有:年度增长市可用财力20%用于教育;财政预算外收入中100l0用于教育:征收企事业单位基建投入总额的2%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划拨给乡镇财政的部分,乡镇要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教育:以及前面所说的,在学校建设中免收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等等。

“政策也是钱呀。”外语学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建两万多平方米校舍,各种收费就免了370万。而市一中征地120亩,扩大校舍3万余平方米,按正常情况,各种收费至少也要四五百万元,但市政府今年4月9日一个文件就明确20万元包干,其余的各种收费,就一个字——“免”。

拉动教育消费,则是增加教育有效投入的另一硬招。财政局一位负贵同志说:“浏阳市仅市内银行存款余额就达45亿元,如果能吸纳其中1仓%,也就是4.5亿来办教育,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大数。浏阳教育这些年有大发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市里较好地引导了教育消费。”

这种引导主要体现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上。浏阳原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不到20%,个别乡镇仅15%,如今已达到70%,现普高、职高一年招生数在14000名以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源也就是财源。上普高,上中职、高职,如果学3年,一个学生少则三四千,多则七八千或上万,看起来是笔很大的数字,特别是对普通农民来讲算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但账一算,道理一讲,家长都愿意出这个钱。

郑耀频告诉记者,浏阳市长年在外打工的有10万人,过去这些打工人员文化技术素质不高,赚的是标准很低的汗水钱,老百姓形象地说,这些人出去的结果是“男的没钱回,女的没人回”。现在文化技术高了,兴起科技打工,打工者賺的是知识钱、智慧钱。老百姓算了一下,一个高中毕业生出去打工顶初中以下文化的三四个。一般一年要搞一两万元回来。读3年高中、职高的钱,不要一年就赚回来了。郑耀频说,他在大瑶镇搞调查,那里的老百姓对小孩的要求是小时候比读书,对每年考上大学、高中的张红榜向群众通报;长大后比挣钱,镇里、村里也作统计,对赚钱多的要表扬,要通报。这个镇到海南省一些地方的辣椒园务工的,初中以下文化的只能做计时工,1个小时赚2元,3元,有高中、职高文化的在园里搞技术、搞科研,到园外跑销售,甚至自己租园当老板,一个月能赚几千元甚至上万元。道理明白得很,所以这里的老百姓送孩子读书学技术很坚决,很多父母都说:“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

正因为如此,这个市的民办教育,主要是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一个县级市居然办起了经省、市审批合格的民办职校15所,其中大专1所、中职14所。还有25个乡镇的农科教中心办起了高职、中职班。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市的职教园如今才会应运而生。

据教育局统计,11所普通高中建设资金的一半来自学校,巧所民办高职、中职学校的建设,9U%a的资金来自学校。如果不加大教育消费的拉动,这些学校的建设肯定是十分艰难的。

响彻中华大地的《浏阳河》,传承的是光荣革命传统:如今浏阳人民又唱《浏阳河》,则更表达了他们用传统的革命精神来推进教育兴市的豪迈情怀。他们坚信,浏阳教育的品牌一定会在《浏阳河》的动人旋律中诞生!

猜你喜欢

浏阳河花炮浏阳市
耍脾气
周波
浏阳市部署智慧教育工作
浏阳市召开网络联校工作部署会
浏阳市与株洲茶陵县交流教育信息化工作
做礼花炮
桂林恭城举行抢花炮活动
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音韵表达
花炮的记忆
浏阳河穷途末路 停产或为借壳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