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学生永远的朋友

2003-04-24张敏琪

人民教育 2003年6期
关键词:教导班主任家长

张敏琪

有多少个清晨,和学生一起心潮澎湃地注视国旗冉冉升起:有多少个白天,不知疲倦地奔走于教学楼中:又有多少个夜晚,在灯下字斟句酌地设计我的德育工作方案……就在和学生亲密无间的交往中,在和班主任、家长的彼此信任中,在这一桩桩小得不能再小、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工作中,我在教导主任的岗位上走过了第三个春秋。

有时候,我很希望能多一些属于个人的时间和空间,让我好好整理一下年轻的思绪,或者无牵无挂地做一个美梦。或者,如果能有更多的时间,身为高中生物教师的我,还想在教学科研上有所长进,想多读一些专业书籍,想和学生一起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然而,尽管这些只能是我奢侈的愿望,尽管生活总是那样地紧张,但我无怨无悔。

在忙碌的工作中,我逐渐褪去了一脸稚气,变得成熟、稳重。我喜欢这种成长的感觉,虽然辛苦、疲惫,但更多的是在努力付出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种感受就像冬日里的一缕缕阳光,让你温暖而舒畅。

刚开始时可不是这样。自从担任了教导主任,学生的文明礼貌程度和校园环境的维护,成了最让我费心的事情。

那时候,一有时间我就在操场上转,看看哪里还不干净:一有空闲我就在走廊里遛,看看哪班学生又在淘气。在我眼里,原本格局合理、环境整洁的校园,变得不那么顺眼,似乎垃圾无处不在:原本思维活跃、聪明可爱的学生,变得不那么听话,好像问题学生随处可见。朋友们说我根本就不像什么主任,分明是个捡破烂的,或者是个值勤的警察。

我很苦恼。看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件容易事。

于是,我一头扎进了书房里,拼命地吮吸心理学与管理学养分,大量地阅读与之相关的书籍。学校领导也很关心我,特意派我去北京参加全国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研讨班的学习。在那里我聆听了清华、北大等高校的著名心理学教授的讲学,与各地的教育同行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的成长规律,如青春期心理、社交心理、个性心理和择业心理等。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了,工作中多了一份智慧、多了一份从容,也多了一份开心。

一次,俄罗斯客人来校参观,遇到刚入校的高一新生。热情的俄罗斯客人高兴地看着中国孩子,很想与他们交流,可学生们却远远地躲开了。当有人谈及此事时,我曾认为这是中国孩子的含蓄。但校长却语重心长地说,学生们不是常说自己是跨世纪的一代吗?他们不是爱谈论如何应对加入WTO的挑战吗?那就应该提醒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把这些话说给学生们听,提醒他们要想走向世界,就应先从对来校参观的外国友人的微笑开始。我没一味地批评学生不懂礼貌,而是从他们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

学校的值周班制度很有特色,我就抓住每一次值周动员的机会,向学生宜讲学生民主管理学校的意义,让他们明白值周工作不仅锻炼了自己独立工作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我对他们讲:不是常说学校是我们大家的吗?那就请同学们弯下腰,捡起脚下的每片纸,用实际行动来热爱我们的家园吧!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思想、讲民主的教导主任,不是因为我有多聪明、多博学,有多高深的管理水平,而是因为我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我喜欢把学生当做朋友去相处,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开学典礼、运动会、校园科技艺术节、升旗仪式等大型活动,总是让学生会的干部做主持人,效果远比教师主持要好。

我喜欢和学生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去部队参观、慰问,与战士们联欢,感受部队的吃苦耐劳、作风严谨和雷厉风行:去农村体验生活,认识什么是绿色食品,弄清西红柿、黄瓜、豆角是怎么生长出来的。感触最深的,是一次与学生到大街上卖电视报。我们用了整整一个下午时间,才卖出了100份报纸,挣了10元钱。那个下午,没有一个人说要吃冰棍、喝饮料。我吃惊地看着这些平时爱吃零食、花钱大手大脚的学生们,神情专注地清点每一角、每一分钱。用他们的话说,这次真是体验到父母挣钱的辛苦了。真没有想到,平时我那么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要艰苦朴素,他们似乎都不放在心上,而今天的行动,却给了他们这么深刻的教育!

我常和朋友聊起学生身,上的优点,觉得他们活得真实、自然。不像我们那会儿,做事要看大人脸色,不知道自我是怎么回事儿。而现在的学生,学生会要竞选,文学社要竞选,就连班委会也要竞选。学生们有着极强的表现欲,不埋没自己的优点和才华。他们见多识广,你说有什么是他们不知道的啊?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带着他们天南海北地旅游:无论多么不情愿,他们大多数人从小就掌握了一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可以在公众场合尽显其能:现在的学生体会不到写信、等信的感觉,他们有传呼、有手机,可以随时与外界联系:他们上网关注国内外大事,发电子邮件,和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交流。他们人人还都是社会活动家。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我曾担心他们找不到合适的课题,找不到合适的课外指导教师。可没想到,每个人、每个小组、每个班级都能找到他们要调查、参观和实践的对象。他们用真诚来打动那些忙碌工作的成年人,心甘情愿地接待并指导他们,最终取得成功。

诚然,他们身上也有影响自己成长的不足,比如,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与丑,常常因此发生错位:他们讲义气、重感情,为朋友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他们凡事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总是强调我怎么认为的,很少换位思考:当他们犯了错误,老师听到最多的话是,这事儿是他先惹我的。这些让你觉得他们真是个孩子,真的需要老师的引导。我还知道学生也有许多的无奈,如承受着升学的压力,承受着情感问题的困惑,承受着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代沟。家长习惯对孩子说,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要把精力放在玩电脑、踢足球和談恋爱上。家长会想尽办法,切断孩子与外界的联系,把孩子关在他们认为胺静而舒适的小屋子里。

我渐渐地懂得了,要想做一个好的教导主任,就要先学会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我首先理顺班主任的工作。为减轻工作负荷,我改变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制,把每一阶段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以班主任培训材料的形式印发下去,既缩减会议时间,又突出了工作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深受班主任欢迎。其次,我理顺家长的工作。我十分重视每次家长会,常常与学年组研究家长会的主题,及时撰写或下载家庭教育的相关文章,帮助家长建立起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在临考前夕,我会印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他们帮助学生做好考前准备:每到节假日,我也会提醒家长帮助学生做好假期安排。这种书信形式拉近了学校和家长的距离,使家长自觉担负起应尽的职责。

说实话,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导主任。我很爱美,有一头漂亮的披肩长发,喜欢穿清清爽爽的白色系列衣服:我平时总是对学生谈吃零食的坏处,可自己也会躲在办公室里偷吃零食:放假了,我会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陪儿子和老公去郊游,请朋友去吃烧烤,到练歌广场过歌星瘾:为了弄清楚学生为什么喜欢泡网吧,我还曾化了妆,偷偷去乌烟瘴气的网吧体验了一次,那里的情景让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学生从网吧里拯救出来。

我的故事,几乎每一桩、每一件都和我的工作、我的学生分不开,既平凡又生动,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最令我自豪的,就是我的学生很喜爱我,虽然我常批评他们,也曾给过他们纪律处分,但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听到一声声真诚的问候,看到一张张友好的笑脸。在我们的校报上,学生们说张主任是我们永远的朋友。我真是开心极了。

我热爱我的工作,更喜爱我的学生。我用自己的真心去塑造教导主任的形象,我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带动我校的班主任,去感染我的学生们。所以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没有虚度青春年华,我是一个热爱学生、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平凡的教导主任。

猜你喜欢

教导班主任家长
我的班主任①
一粒米
家长错了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家长请吃药Ⅱ
撒谎
长幼有序
犯错误找家长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