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流河畔的起轿糕
2002-04-29艾英
●艾 英
华北第一峰的小五台山下,壶流河畔的蔚州地区,有一个古老的风俗,姑娘出嫁的那一天,人们都要吃粘糕,预兆着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对新人会步步高升。这就叫起轿糕。
这种粘糕在当地叫黄糕,是黍子面做的,做出来颜色黄灿灿的,粘性大,夹一筷子扯好长。黄糕吃到嘴里糯糯的、甜甜的,有一股似谷似麦的香味儿。
它的做法一般是先把面和成湿面团,在蒸笼上蒸熟,倒出来放到一个大盆里,这时各家的女人们挽起袖子上场了。只见女人把白嫩的手在凉水里蘸一下,款款地把沾在手上的水甩掉,双手在热气腾腾的面盆里急速地搋几下。然后拿出手又在水里蘸蘸,又去搋几下。如此这般几个来回,糕慢慢凉了,手也慢慢适应了,糕也就搋好了,再在上面抹一些胡麻油,拿块湿布盖上。
吃糕要用汁水蘸着吃。用荤汤当然更好,炒几个小菜就着吃也不赖。但当地人还是喜欢用腌好的白菜、芥菜、萝卜缨子,细细地切成丝,把土豆切成块,再放些熏豆腐干炒一下,多放些水出锅,既当菜又当汤,就糕吃别有风味。
蔚州人吃糕的方法更是独特,一大块糕放在桌子中央,吃时用刀切一块,在自己跟前的菜碗里蘸一下,放到嘴里不嚼,脖子一伸,咕嘟一声就咽了下去。1,000 g面包那么大的一块糕,十几口就解决问题,我看得瞠目结舌。
当地人告诉我,一般吃饭要细嚼慢咽,而吃糕就要狼吞虎咽。因为糕发粘,一嚼,弄不好要粘在上颚或牙上很不好办,久而久之就都吞了。那里谁家要相新女婿,不是看他长得酷不酷、帅不帅,而是要看他吃糕的本领。如果他几口就把糕吞下去,说明这个男孩子有男子汉的气质,就相中了。如果他拿着筷子一点一点地挖,斯斯文文地嚼,不光女孩儿家觉得丢人,就是日后也是全村人取笑的对象。
搋好的糕也可蘸糖吃、蘸蜜吃,也可用油炸着吃。如果想吃带馅儿的,可包豆沙、包肉、包豆芽、包韭菜鸡蛋。如果不搋放上小豆、红枣蒸熟就是切糕了,在北京、河北、内蒙、山西一带都有卖的。
因为糕与高谐音,所以起轿糕又成了起步糕,有步步高升的意思。民间流传:油糕包糖,五世其昌;黄糕就酒,越喝越有;油糕包葱,大运亨通。所以除了结婚以外,孩子过满月、学生考试、生意开张、赶庙会、祭祖先、串亲戚都要吃糕。
糕在蔚州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黍子生长期短,芒种种下,白露收割只用百天左右。但它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磷和多种维生素。它性味甘平,具有补脾益肺、益气补中的功效。它能治泻痢、烦渴、吐逆、咳嗽、胃痛等。在吃不饱的年月,它是人们的果腹之物,有“三十里↓ⅲ四十里糕”和“一天↓⒁惶旄猓半天白面饿断腰”的民谣,说的是干气力活只有糕最耐饥,白面在那里好长时间一直不被人们所接纳,就是不耐饥的缘故。现在重体力活越来越少了,白面也进入平常百姓家,但人们还忘不了和他们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糕。